李雪田
“高学历妈妈严教孩子,不成器源于父母太能干”这几年随着70后、80后父母逐渐成为当前中学生家长的主力军,类似于这样的教育报道也频频见诸各大媒体。我试着细细归结这几年所接触学生的家庭背景,竟然发现真有一部分学生的成长经历被不幸言中。尤其是今年接到的这两个初三班级,同样存在着这样极端的例子:
学生小赵(化名),父亲是公司高管,母亲是大学教授,对一般人来说,这是个被大家所仰视的高学历父母组合式家庭。然而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这个家庭就渐渐进入了一种剑拔弩张的状态。而紧张的家庭关系直接带来的就是孩子成绩的直线下滑,甚至厌学情绪滋生。我试着了解了一下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两岁时妈妈考上博士,异地深造,而爸爸也同样正处在最关键的事业上升期,无奈父母只好将他送到了爷爷奶奶身边。这孩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上学很听话,成绩也很好,但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敢大声说话,跟老师交流时从来不敢与老师对视,在父母面前也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情感上依恋父母。好在孩子的成绩还一向不错,所以“一俊遮百丑”,父母也就没有过多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一直到孩子青春期心理萌芽,发现孩子越来越叛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决心开始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希望孩子能平稳度过青春期。但结果却越来越失望,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身上的缺点太多了,完全不像原来想象中的那样!态度也变得越来越焦虑、暴躁,而那个曾经内向胆小的孩子,此时竟也像一个凌厉的小怪兽一样,变得桀骜不驯,一副完全无所谓的样子:反正你看我不顺眼,我就干脆坏到底!
显而易见,这个时期的孩子思想还比较幼稚单纯,对问题的处理也缺乏理性,往往不计后果。但一个极度叛逆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强势却又无计可施的父亲或母亲!我们常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知识水平、品性修养、性格特征、职业背景、教育观念等等,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跟学历高低有直接关系的,就只有“知识水平”这一条,“职业背景”也只能算半条。所以,能否教育好孩子,并不取决于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我们洞悉了多少智慧。
2016年4月14日,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北京逝世的消息,在让我们叹息之余,又让一位曾经的伟大的父亲梁启超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可以说,梁启超堪称“新时代父母的楷模”:他在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他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大概就是他给孩子们写的400多封家书了。前后共持续15年,论时事,拉家常,谈心聊天,生活巨细,无一不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他虽然子女较多,但他对每个孩子都相当关注和欣赏,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在父亲心中是极为特殊的,这变成了子女们一切成就和幸福的基础。而且他对子女们的爱从来都毫不掩饰:“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
相比之下,我们的小赵同学是多么可怜啊!从小到大,他的印象中父母亲昵爱抚自己的画面几乎空白,长期与父母的疏离,使这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得不到保障,当然会性格内向、胆小了!即便是现在父母开始真正陪伴自己了,填补进他记忆里的竟然都是叹气、失望甚至暴跳如雷,即使偶尔有心平气和的时候,但也能隐隐地感到里面有多少刻意的牵强和忍耐啊!于是,孩子不成熟的价值观促使他决定用报复的方式,来“回赠”父母曾经对自己爱的缺失:现在嫌我不争气啦?谁让你以前不管我呢?我就是要让你后悔你曾经对我的无视!
其实,父母事业的成功,在别人面前风光无限,但在孩子面前可能就是另一种感觉,甚至有些父母的荣耀光环,对孩子反而是一个无形的压力。因为“渴望被肯定”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情感诉求,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种诉求更强烈!习惯了优秀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导致他们很少夸奖孩子。而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孩子,时间长了往往会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我不是值得父母骄傲的孩子!当这种自我认同感一旦被摧毁,就很难再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了,而父母过高的期望值所带来的挫败感,又助长了他们的失望。于是,受认知方式的局限,他们只能用最幼稚甚至极端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抑,父母眼中“不成器的孩子”,就这样诞生了!但是,要知道:这个偏激的、似乎难以靠近的小怪兽,内心深处该是多么的自卑和脆弱啊!心理安全感、自我认同感的缺失,造就了孩子可怕的双重人格:要么用桀骜不逊、毫不在乎的外表来掩饰内心深处的渴望被肯定;要么封闭内心,不予交流,在家里做“沉默的羔羊”,在外面尽情宣泄,做“肆意的狂欢”,成了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而长期在两种性格角色间频繁转换,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要么演变成危害性人格,要么让孩子总是生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渐渐丧失了与人真诚沟通的能力。这,都不是家长们想要看到的!
在悦纳孩子的同时,还要学会示弱!不妨“难得糊涂”一下,学着在生活小事上刻意犯迷糊,让孩子觉得你也会犯错,这对他的紧张情绪会有所舒缓。甚至向孩子讨教一下自己不擅长而孩子很有兴趣的问题,多给他点自信。当孩子感到自己无论是否足够优秀,身后总会有一对愿意无条件接纳自己、始终欣赏自己的父母时,他的心理是安全的,就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與父母交流;当他看到那么优秀的父母,居然也有犯错甚至需要自己帮忙的时候,就不会再刻意掩饰自己的错误了,甚至帮助父母的巨大自豪感还有可能会促成孩子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向最好的自己迈进!
说到底,想让孩子收获好的学习,先要让孩子收获好的性格。在梁启超眼里,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和幸福重要。而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和坦诚,不仅让他成为了一位“无代沟”、“无架子”的好父亲,而且还深深影响了子女们的学术人格。梁思礼后来在回忆父亲时说,父亲的治学方法对他影响相当大:“父亲伟大的人格、博大坦诚的心胸、趣味主义和乐观精神,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所以,高学历家庭走出来的孩子,需要父母有一种低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明白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多参与孩子的成长,多用自己的学养和做人的追求去润泽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换来自己所期待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