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7-04-24 10:51广小利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现状分析校企合作

广小利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近些年得到了各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并已取得许多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着制约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诸多问题。以物流专业为例,物流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缺乏“内驱力”,现存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多停留于浅层合作模式,对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只有破解了这些难题,建成一个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使教育资源实现优化组合,才能提高办学整体效益。

关键词: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4.027

1“校企合作”的内涵与形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产教结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优势,采用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培养面向社会和市场,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模式。注重强调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

企业、高职院校和学生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三方主体。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实现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更好地了解,有针对性地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设置专业,以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完善课程体系,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师队伍结构,改善实践教学环境,从而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储备,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對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更是开展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不仅可以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强就业竞争力,缩短岗位适应周期。因此,校企合作实现的是多方共赢,如果哪一方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必然会影响合作的效果和稳定性。

目前综合各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2+1”产学合作、校企实训基地共建、集团化合作等,然而大多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仅仅局限于学校依照企业需要设置专业方向,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方面的浅层合作,并未形成更深层次合作。

2物流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2.1校企合作是物流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职物流专业的职业面向主要是为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培养中基层物流技能型人才。而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物流业,有着相对较高的技术壁垒,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比较高,又需要直接面向客户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物流岗位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物流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高职物流专业在发展中脱离不了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主动“走出去,请进来”,与物流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的、持续发展的、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

2.2校企合作是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应紧密与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和任务进行衔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要让学生毕业后敢动手、能动手,能够快速实现职业转化。这种意识和能力来源于实践,学生不到真实岗位上“真刀真枪”干,就很难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标准。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实践方式。

2.3校企合作是有效促进高职物流学生就业的需要

首先,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够帮助高职物流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现在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都希望并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在某物流特定岗位上的工作经历,甚至作为招聘人才的一道门槛。高职物流专业实行工学交替,让在校学生以学徒身份去物流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锻炼,使其在特定的物流岗位上边学习边工作,依据物流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求参加工作实践,使学生具备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时所需要的工作经历。其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能够更快地熟悉业务流程,习得具体操作技能,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企业真实文化氛围中受到师傅们高尚的职业精神的感染,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再者,实行工学结合,使学生获得更多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聘用新员工的意向,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很多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另外,企业会择优留用部分毕业生,从而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有效对接。

2.4校企合作是企业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的需要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据调查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希望学校能提供吃苦耐劳、有敬业精神的顶岗实习生。高职学生在去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已经接受了两年的正规高校教育,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通过企业认知实习、校内实训具备了一定的职业技能,是较为理想的人才资源。如果这些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在企业师傅的示范和指导下,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物流企业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企业还可以从中考察选拔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还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任何企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合作伙伴等外界力量的支持。

3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成因

3.1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内驱力”

现阶段由于物流行业人才缺乏,尤其是在销售旺季需要大量的分拣、包装、配送等基层作业人员,所以物流专业寻找合作企业并不难,但是缺乏合作的长效性,频繁更换合作企业,甚至存在企业在业务高峰期主动登门要合作,等业务量平稳了,就没有了合作的热情,使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单纯输送学生的层面上。究其深层原因,在校企合作过程,校企双方存在利益博弈,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得的直接利益较低,更多强调的是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影响了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在校企合作中做出贡献的企业也未给予税收的减免和政策的倾斜。这就造成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在驱动力不足,也严重制约了高职物流专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3.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多流于浅层模式

当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也多数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而想尽一切办法邀请企业参与合作办学,极少有企业主动来寻求合作的,企业对办学的参与程度,基本上是停留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教学设备的捐助和员工培训上,欠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当然这与高职院校科研水平和技术开发应用能力良莠不齐有关。这个层面上的校企合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目标相差甚远。只有建立起一个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使高职教育资源实现优化组合,才能提高办学的整体效益。

3.3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和深入发展。目前,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还缺乏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政府应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设置严格的评价程序,对校企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以评价体系为基础,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保护和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对开展校企合作良好、贡献较大的企业和学校在资金补贴、重大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参考文献

[1]张忠信,高红梅.校企合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2]占挺.GZ学院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与模式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3]李杰.秦皇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现状分析校企合作
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中的应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