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利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具体教学要求及教学意义,其中教学目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最大。教学目标是指老师通过有效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具体要求是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语文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信息性的语文教学方案。意义在于通过给予学生较多的语文自主学习空间,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增加语文作业趣味性,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1.增加语文作业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尤其是在新课改环境下,更是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遵循趣味性原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知识的认知,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中,讲述到关于陶罐与铁罐的知识,“陶罐与铁罐的区别”是核心知识点。该课程教授完以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陶罐”与“铁罐”的了解程度,为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语文作业,但作业的布置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因此,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展览馆去认识陶罐与铁罐,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陶罐与铁罐,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高效語文教学。
2.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此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老师进行《游山西村》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技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关于“游山西村”的图片、语言描述及视频等资料,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资料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山西村”。这样既能够保证语文作业独立性和创新性,还能够有效扩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实现语文作业的效用性
1.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传统语文作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死板和机械,作业内容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兴趣。因此,要提高语文作业的兴趣性,以此提高学生对课后语文作业的兴趣。例如,老师在《七颗钻石》教学时,可以借鉴西方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对“钻石”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钻石的理解和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后对现有的“钻石”故事进行情节改编,并用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2.实现语文作业的效用性
语文作业的本质是语文知识的延伸,是语文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巩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实现课后语文作业有效性不但有利于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课后学习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作业的效用性。例如,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的学习,按照新课改语文教学标准,寓言两则的学习中以《亡羊补牢》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南辕北辙》处于次位,但两篇语言都讲述战略问题。《亡羊补牢》讲述的是主人公失去羊以后,才知道将破旧的羊圈补修,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功能,以此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与《亡羊补牢》相关语文知识故事,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延伸语文知识的内涵。
三、增加实践性作业在语文作业中比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实现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的、课堂变化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语文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语文知识的深刻含义,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例如,《爬天都峰》一课教学完成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后或周末去爬山,然后回来分享爬山的感悟,并询问学生对《爬天都峰》有没有新的认识。爬山活动既符合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原则,又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效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作业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在快乐的情绪中获得知识,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