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红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通过问卷和观察,笔者发现学习习惯不佳的根源,具体表现在:
一是听不“静心”。低年级英语学习内容以图画为主,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单词和语篇逐渐增加,再加上英语课堂教学用语带来听力和理解上的困难,所以不少学生就选择性忽视,特别缺乏边听边思考的习惯。虽然英语经常会布置课后听录音的作业,但是坚持每天必听的学生不足一半。。
二是读不“专心”。中年级学生在英语朗读过程中,将“背诵”作为第一要务,不能静下心来跟随录音进行跟读和模仿,忽视了语气、语调和节奏,而这些恰恰是理解语言情境的关键要素。在拼读单词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认真体会语音规律,忽视了音标的认读,会制约后续单词的记忆和词汇的积累。中年级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极少,一方面是由于缺乏阅读材料,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家长缺少引导。
三是说不“用心”。说是语言学习的输出和表达方式,中年级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比较高,热衷于结合课文情境仿说对话、复述课文,但是在一些自编对话、话题交流的活动中却自信心不足,怯于开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表达只是停留在机械模仿的阶段,缺乏实践的机会,学生害怕失误,所谓的表达都只局限于教材的情境。
四是写不“细心”。中年级英语写的训练主要以抄写为主,对于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却经常出现问题。例如字母在四线三格上的位置错误,书写笔顺错误,笔画不到位;抄写单词时字母顺序出错、漏写错写字母;抄写句子时大小写混淆、标点错误。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家长以为学生有了汉语拼音的书写基础,英语书写应该轻而易举,因此缺少专门指导和强化,对于错误没有及时指明和纠正。
由此可见,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着力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1.细化要求,反复强化
在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就要结合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先认真听示范发音,再模仿练习;书写时要正确握笔,字母要向右倾斜;拼读时坚持书空训练,手口结合。明确细致地要求让学生有章可依,教师评价时有法可循。在明晰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反复强化,研究表明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至少需要经过21天的训练。以对话训练为例,在课堂上还可以设置“牵制性”提问,逼着学生认真倾听。例如可以先由教师提问学生:Whats your hobby? Whats your fathers hobby? 然后变换角色,指向該生的同桌:Whats his/her hobby? Whats his/her fathers hobby? 让学生由回答者转变为提问者。这样细小变化的句型,给学生提供了对话的情境,不但学生体会了句式的变换,而且提升了表达的参与度。
2.悉心指导,不断深化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既需要规范的要求,更需要耐心细致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纠错等方式给学生清晰的认知和体验。例如在朗读时,教师可配合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跟读或者模仿语调,而应该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语调的变化;遇到连读、弱读的句式,在示范和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类似的句式,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再如在书写英语字母时,笔顺是个难点,除了要对每一个易错的字母进行指导外,还可以将同类型的字母进行归类,例如部分字母的横画要最后写,可以归类编成口诀:大写字母A、E、F、H,小写字母f和t,最后才把腰带系;再如i和j的笔顺也可以编成口诀:小写字母i和j,出门再戴小帽子。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升。例如学生发言后,可以让其他学生扮演小老师进行点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朗读、情境对话、自编短剧等。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3.家校联动,促进内化
课堂固然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但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一方面,教师在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时既要告知“做什么”,还要指名“怎样做”。例如听录音听几遍,抄句子按照怎样的格式书写,订正作业用什么颜色的笔、写在什么地方、格式是什么,这样能够让家长一目了然,检查的时候就能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疏通家校沟通的渠道,除了传统的家长会、短信平台之外,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家长进行交流,可以是点对面,也可以点对点。例如通过微信群展示优秀作业,让家长互相借鉴;让学生发送朗读录音,检查家庭作业中的听、说、读等非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帮赶超的平台。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但好习惯不是天生养成的,需要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习惯养成必须要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位英语老师都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