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当真正的阅读走进学校生活,学校才成其为学校,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李克强总理两次把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阅读这项工作提升到国家行动,也足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现在许多孩子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即使闲得发慌,也不会主动去看书;家长让孩子看书,也一般只是说说,没有指导和监督;即便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阅读十五分钟,学生也都像完成任务一样,看一眼书,看一下时间,时间一到,立马将书放下。
笔者认为,让学生愛上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一、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呢?笔者看过一篇题为《孩子,大声读出来》的文章,文中写道:“大声朗读能改变学生的性格,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发出的声音很小,如果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变得爱讲话,性格也会随之改变。大声读书还有利于学生走出自卑,树立自信。因为大多数后进生表现出不会读课文,笔者便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树立自信,爱上阅读,这何乐不为呢?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16课《找骆驼》时,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笔者采用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读透,教学目的就完成了。笔者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课文时要求学生:1.放声读;2.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模仿不同人物的语气,尽量读得惟妙惟肖。笔者把朗读要求说完,便让学生开始自由读,放声读课文。学生读课文时,笔者在教室巡视,发现有个后进学生因为平时读得少,字认得不熟,读起来磕磕绊绊,有时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因此,他读书时的声音很小。当笔者走到他身旁时,他的声音变得更小了,小得几乎连自己都可能听不到。这时,笔者便在他头上摸了摸,在他耳旁说:“别着急,我们会等你的!”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只见他长吐了一口气,鼓起勇气加大了音量又读了起来。当其他学生朗读完,他还剩很多内容,笔者让其他学生静下来,耐心地听他读,读错了,我们给他指正。笔者告诉学生: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
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笔者再次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时,学生需解决两个问题: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骆驼的特点在文中找出,划上横线;2.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第二次读课文时,之前那位后进学生有很大的进步,声音大了很多,而且从他读书的表情看,他读得很投入,也有感情,读书的速度也快了很多。学生朗读完课文,只见他们拿着笔在课本上认真地划线。当笔者经过他们身旁时,他们将课本塞到我手中让我批改,批改完,把书还给他们,有的学生接过书还冲我扮鬼脸。可见,大声朗读课文能增加学生的自信,随后学生便对读书感兴趣。
二、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
培养学生兴趣,适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才会真正爱上阅读。在教学《找骆驼》时,学生在文中划出了商人丢失骆驼的特点后,笔者让学生进行现场模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泼起来,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将手举得高高的。趁学生兴趣正浓,笔者随机出示课件,点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0自然段,让学生自主讨论,完成课件的要求。
最后的思考练习,只见学生一个个埋头专心完成,任务完成后,学生迫不及待地将作业交给笔者批改,看着他们交给我的作业,笔者很欣慰。
三、让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长期坚持阅读,就会从情感上、直觉上、整体上去认识和体验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余秋雨说过:“读书贵精不贵多,选择很重要,要在阅读中找到自己,不盲目,不显摆。”因此,针对学生每天阅读十五分钟的课堂安排,笔者给学生选了一些书籍,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避免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读。每日上课前五分钟,笔者轮流让学生汇报读书成果:有的大声朗读优美句段,有的能背诵几段,有的还动笔写上一段……汇报形式不一。
笔者也充分利用诵读课。这学期学生选择诵读的内容是毛泽东诗词,笔者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阅读他的文章。在充分了解诗人及其背景之后,学生自然对毛泽东诗词更有兴趣。
经过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便悄无声息地爱上了阅读,笔者选的那些书籍已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每当课间十分钟,图书角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在翻找自己喜爱的书籍,有的埋头阅读着,还有几个人簇拥在一起讨论着故事中的情节……学生这样疯狂地阅读,结果是他们都能“出口成章”,他们所积累的大量词汇和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从他们的周记和作文中全然体现出来。
成功很简单,在合适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确实如此,阅读改变教育,阅读改变生活,让我们共同推动阅读,让学生从此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