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文 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特点
虞 文 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芽于习近平同志担任地方与中央领导的实践中,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是新时代治党治国治军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这个思想博大精深,既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与立场、观点、方法一脉相承,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领域、新境界、新高度。
习近平 新时代思想 显著特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其思想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文人学者坐在书斋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想像出来的,也不是根据国外某种理论克隆或改头换面复制过来的,而是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研究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正所谓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同志说,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敏于洞察矛盾。习近平同志居安思危,心存忧党、忧国、忧民之忧患意识。有了这种心态,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口之所问,心之所察,都是发现问题的路径。在治党方面,“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页。。“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①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3、44、8、21、62页。在社会治理方面,“这些年,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②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3、44、8、21、62页。。习近平同志清晰地意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看不到问题和症结所在,那危险就不远了”③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3、44、8、21、62页。。
敢于正视矛盾。矛盾与问题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矛盾和问题的忽视、轻视甚至是无视,“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不能视而不见,高举轻放,看到问题不处理,否则就会积重难返,病入膏肓”④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3、44、8、21、62页。。针对腐败积重难返的问题,有些人甚至扬言“不反腐败要亡国,真反腐败要亡党”的奇谈怪论,习近平同志予以坚决驳斥。他指出,反腐败可能会得罪少数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3、44、8、21、62页。。他反复强调,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勇于承担责任”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2、58、367、369、102页。。什么才是敢于担当?习近平同志说:“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2、58、367、369、102页。
勤于分析矛盾。正视矛盾和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前提是精准分析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2、58、367、369、102页。在党风政风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提出标本兼治,净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2、58、367、369、102页。
勇于化解矛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矛盾和困难,我们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要有大无畏的气概,要有克难攻坚的勇气,从战略上藐视矛盾和困难,在战术上重视矛盾和困难,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战胜困难,这才能显出领导干部的真本领、硬功夫。没有矛盾和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干什么?”⑩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0页。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比如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打虎”、“拍蝇”、“猎狐”三管齐下,坚决遏制了腐败蔓延的严重问题,反腐败斗争形成了“压倒性态势”;用“八项规定”坚决遏制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盛行问题,党风政风与社会风气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用“两山”理论指导了生态文明建设,遏制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人类总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中,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k《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页。习近平同志说:“我们不靠上帝,而靠自己努力,靠不断总结经验,坚定地前进。”l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2、58、367、他还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6、116、8、123页。在改革中要容许犯一些错误,但不能容许因为害怕犯错误而裹足不前,“现在,经济社会管理难度很大,各种复杂因素很多,出现一些失误是难免的,但学费不能白付,要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避免同一种失误一犯再犯”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10、103页。。在治国理政方面,法治是纲举目张之举,“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③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是存在于事物发展内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联系,规律必须得到尊重与遵循。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6、116、8、123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索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6、116、8、123页。在深化改革的问题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当然,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有规则的,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来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10、103页。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⑦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认清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判断。从时间轴上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转变到“强起来”,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社会主义运动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后,开始走向复兴的时代。从空间轴上看,是中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超过30%,超过美国、日本与欧元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和,中国脱贫事业超过世界总脱贫人口的70%。
观察问题必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今的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如果没有全球眼光,很难成为大国领袖。习近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6、116、8、123页。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强。任何国家、地区的发展,必然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在相互竞争和合作中实现的。”⑨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针对当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族利己主义泛滥的现状,习近平同志说,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2016年1月16日,他在亚投行开业仪式上致辞,“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始终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深刻复杂的大变局中和变动不居的大动荡中,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中国。习近平同志提出:“综观人类历史,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们相互认知上的隔膜。”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4、272、5页。我们处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4、272、5页。。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所以,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习近平同志说,不忘初心之初心就是人民幸福与民族振兴。人民利益在习近平思想中具有至高无上之地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提出“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是人人都享受小康生活,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丢。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让每一个人民群众在具体的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④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6页。。习近平同志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于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6页。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中国梦的实现要紧紧依靠群众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即使是选干部也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有时候,一双‘眼睛’受视角和景深的影响,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一些偏颇。而多双‘眼睛’则能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一个干部,可以尽量避免‘失真’”⑥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政党和政权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个体力量的累加,“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4、272、5页。
心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密切联系群众不但是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而且是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必须坚决克服与纠正形形色色的党内不正之风,因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⑧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6页。。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事业成功的保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也从反面说明它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一个国家要有核心。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习近平同志重申了毛泽东当年的论点,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9、346、347页。党的作用表现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四个方面。
必须维护中央权威,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就是全党的领导核心,“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③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对党员干部来说,贯彻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是做到“四个服从”。而在“四个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9、346、347页。
一个中央也要有坚强的核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的重要论断,并明确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全党的核心,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对更好地凝聚党和人民的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否则就会出现“九龙治水”与“政出多门”的问题,“这就像一支乐队,只能有一个指挥。离开了指挥,乐队的演奏不协调,大家各自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就变成了‘杂音’……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就应该成为这样的指挥,善于把‘多种声音’协调为‘一首乐曲’,从而使领导集体的决策尽可能反映客观实际,符合人民利益”⑤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0页。。
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要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把握事物内在联系,顺应事物发展趋势,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使思路、规划、方案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正所谓‘道不虚谈,学求实效’。”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9、346、347页。
全局思维着眼顶层设计。习近平同志善用全局思维,“四个全面”、“五位一体”、“五大理念”无不都是全局思维的结果。“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与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⑦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0页。他特别强调,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与决定,不能照搬照套,更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取所需,“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1、389、352页。。
创新思维着眼开拓进取。习近平同志善于开展创新思维,“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1、389、352页。。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1500多项改革举措梯次展开,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呈现出“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壮阔景象。其中的“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0页。。
辩证思维着眼协调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势有利的时候,要善于看到潜伏着的不利因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充分做好应对不利局面的准备。形势不利的时候,要善于发现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化挑战为机遇,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对于前进道路上复杂多变的形势,要始终坚持全面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在认清形势中统一思想……”④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7页。党的十九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无不渗透着辩证思维的火花。
底线思维着眼防微杜渐。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底线思维的思想,就是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心存敬畏,就是要心存对信仰的敬畏、对组织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群众的敬畏、对责任的敬畏,做到能够知止,始终保持权力光环、地位光环下的清醒。手握戒尺,就是要手握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做到克己奉公。”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1、389、352页。底线思维首先要守住法律底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⑥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国》,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10页。底线思维还要严守纪律底线,“要守住纪律底线。……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两项法规,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拿起纪律这把戒尺,既要奔向高标准,以人格力量凝聚党心民心;又要守住底线,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决不越雷池一步”⑦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7-68、25页。。底线思维还要坚守政策底线,“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⑧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7-68、25页。。底线思维还要守得住道德底线,“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⑨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43、139页。。明底线、守底线是党员干部修身正德、干事创业的必修课。习近平同志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⑩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43、139页。
作者虞文清,男,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湖州 313000)。
责任编辑 凌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