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权
长期以来,人们探究高效课堂的脚步从未停止.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给出了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从一节课的开始入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当教师带着沉甸甸的教学任务走进课堂时,首要任务应围绕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展开.下面就从课前引入开始,打造高效课堂谈点体会.
一、引趣激趣法
乌辛斯基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必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例如,在讲“相互独立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时,我进行激趣引入.情境:诸葛亮与“张李程温柔组合团队”比赛解题(解题大赛奖品丰厚——太空免费旅游一次).比赛双方:诸葛亮VS张李程温柔组合团队.比赛规则:各位参赛选手必须独立解题,团队中有一人解出,即为团队获胜.人物:诸葛亮、张飞、李逵、程咬金.诸葛亮(手摇羽扇):依我以前的经验,我解出这道题的把握高达80%(一幅稳操胜券的神态).张飞(手持丈八蛇矛):我的把握只有50%(信心不足十分明显).李逵(腰插两柄大斧):张大哥,我还不如你呢,我只有45%,要不咱们快把程老弟叫来,他还有40%的把握.常言道,三个臭皮匠,气死诸葛亮.咱哥仨南征北战,功高盖世难道还不如三个臭皮匠?提出问题:根据上述数据,“温柔团队”中有一人解出问题的把握真能敌得过诸葛亮吗?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的气氛得到渲染,学生会根据不同的认知和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积极思考,做出各自不同的判断,为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后续教学主体内容的推进作好铺垫.这种场合正是执教者在特定教学环境中所急需的.
二、巧设悬念法
在众多新课引入中,设置悬念法占据重要位置.悬念激趣的引入,以它独有的魅力,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境地.
例如,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时,我记下了一位特级教师的一段教学引入片段,自己也作了尝试,效果的确很好.如,在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这位特级教师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吗?生(兴奋):看过!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西游记后传.唐僧师徒四人自西天取经回来后,各自都有了自己的职业,猪八戒在高老庄创办了高老庄集团,自己摇身一变成了CEO,由于扩大再生产,急需一批资金,于是便想到在花果山创办旅游公司的孙悟空,来到花果山向师兄孙大圣借钱.孙悟空:No problem!我每天给你投资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猪八戒:师兄,你太好了,那……我何时还你钱?孙悟空:咱俩谁跟谁呀!我给你投资的钱就不用还了,你就意思意思吧.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第三天给我4元……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这样一直连续给我30天,咱们就算两清了.你看怎样?猪八戒(暗喜):第一天1元换了100万元,第二天2元换100万元,第三天4元换100万元……哇,发财了!于是,对孙悟空说:猴哥,你可别反悔!孙悟空:要不,咱们签一个合同嘛!说着,起草了一份合同.猪八戒正想签字,可转念一想,发现有点不对劲,这猴头本来就精明,西天取经的路上俺老猪被他戏弄不少次,做了生意的猴子就更精明了,这瘦猴会不会又在耍我?师:如果你是猪八戒的参谋,你认为猪八戒该不该签这个合同……这样独特的引入,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调动了学生潜意识中的好奇心,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应该签,也有说不能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自发、热情地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矛盾体验法
实际体验的途径并不唯一,有生活体验、学习体验、情感体验,甚至还有虚拟体验等.体验的过程常会与矛盾同行,在现实与矛盾发生冲突时,我们会凝神聚思,关注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如果教师抓住有用信息,辅以合理的
加工,设计出相关的矛盾冲突,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复数的概念”时,我尝试这样引入课堂:先给出问题:已知x+x-1=1,求x2+x-2的值.解决此题,学生不感到困难,他们很快计算出:x2+x-2=(x+x-1)2-2=-1.再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学生茫然,疑惑不解.这时我自然地引入新课.这样,通过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提出问题借机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故事情境法
通过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数学之初,有些学生并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而是由于后来种种原因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抗拒心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结论,更要说明交代新知识产生的历史情境,为学生创设一种诸如新奇的、矛盾的、问题的或生活的情境.为此,故事情境法必将扮演教学引入中的重要角色,运用得当必将产生令人振奋的效果.
例如,在讲“正余弦定理”时,我这样引入:师: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嫦娥在奔月之前计算过地球离月球到底有多远吗?同学们,每当明月高悬,你仰望月空,不禁要问: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究竟有多远呢?你能设计一個方案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吗?生:神情木然,摇头……师:早在1671年两位法国天文学家就测量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85400公里.生:羡慕,惊讶……师:这两位法国人所采用的测量原理很简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生:精神振奋,信心倍增……这种引入,是通过我国的神话故事和法国两位天文学家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提高挑战困难、追求真理的信心与决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前引入环节,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课堂引入情境,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新颖,组织要灵活,时机要巧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体现出其育人的本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