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梅
摘 要 一个好的微课课件通常能够将核心知识点浓缩,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课件来阐释清楚一个知识;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来制作课件,采用多种形式,精心设计课件生动的形象和情节,向学生展示需要学习的知识;并通过学生喜欢的课件,可以顺利表达抽象世界,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生物实验课的吸引力。
关键词 微课;课件;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76-03
1 引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在生物课堂上,微课也是一个重要的帮手,它能够将生物课上的内容化繁为简,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解决生物课上的疑点与难点问题,因此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2 微课课件的制作
微课的运用最关键的在于微课课件的制作,一个好的微课课件通常能够将核心知识点浓缩,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课件来阐释清楚一个知识。因此,微课在生物课堂中运用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制作微课课件。由于生物课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微课课件的运用,能够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因此,高中生物是十分适合制作与运用微课课件的一门课。
举例来说,高中生物中有关酶的特性的一节课,教师要展示酶的特性: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在适宜的温度中的活性最高。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学生很可能听过之后就忘记了,但是如果能够用微课的方式生动地展示出酶的催化作用,学生就会记忆深刻了。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酶形象化,将其通过一系列的动画演示展示出酶的催化作用的全过程,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生动地展示出来,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1]。在微课制作中就需要教师多加用心了,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以下几点。
围绕教学目的制作微课课件 教师要准确地理解,要向学生传达什么核心知识点,要让学生识记住什么知识,围绕教学目标来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需要学习的知识。如果教师不能够把握教学核心内容,就会让微课课件的制作陷入一种形式上的好看,而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就比如上面提到的酶的活性的课件制作,教师要告诉学生的基本知识就是酶具有一定的活性,这种活性能够产生催化作用。教师就要围绕这个教学目的来进行课件的设计。可以融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制作馒头前面团的发酵、苹果醋的产生、米酒的形成等,都是一种生物酶在起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酶的作用可能会丧失,如过热过冷的环境、酸性或者碱性物质等,将这些内容都融入课件的制作中,从而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
精心设计微课课件 微课课件最主要的是要生动形象,只有生动形象,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方式的选择上不能够吸引学生,就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多种形式,精心设计微课课件。
1)动画的融入。在酶的活性的课件制作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形象来制作微课课件,可以将酶演化成一个能动的卡通人物,可以是一个动画形象等,重点要突出酶的活泼可爱,吸引学生的喜欢。
2)故事的融入。故事性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特性。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以编排一些故事,在课件中融入一些故事,将课件设计成几个故事情节。如酶在什么条件下会更活泼,在什么条件下变得懒惰等,通过融入故事来吸引学生。
3)声音的融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要有视觉神经的刺激,还应该有听觉神经的刺激,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还可以加入音乐或者一些声音特效,让微课课件在感官视听上都能起到一定的冲击力,吸引学生关注。在酶的活性的课件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声音特效,如“太棒了”“哦,好遗憾”等,通过语音的加入形成更强的冲击力[2]。
合理控制课件长度 教师要注意微课课件的长度。对于一堂课来说,微课课件只是其中的点缀,不是越长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因此,教师在微课的制作中一定要本着能说明问题且不拖沓的原则,合理安排微课课件的长度,从而起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微课的课件总长度不能超过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全部的微课课件要在15分钟内为宜。教师可以通过两三个小课件的方式,在教学的不同时间中插入;也可以制作成一个示例课件,在不同的环节播放。如酶的活性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制作成3个课件:“认识酶”“酶与温度”“酶与pH”。以此来说明酶的活性在不同温度和环境下的不同状态。
吸引学生参与课件制作 在微课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并不一定非得独立完成,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微课课件的制作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对所要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课件。教师将学生制作的微课课件进行收集、加工,进而在课堂上展示,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又能够让学生牢牢记住所学知识,从而增强课堂的效果。
在酶的特性的微课制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酶运用的方面和场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酶。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情况下酶的活性较高,又在什么情况下酶的活性较低,帮助学生理解酶与温度及pH值等外部环境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参与来增强他们在课堂中的获得感和成就感[3]。
3 微课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时机
微课在生物课堂上运用必须恰当地把握运用的时机。一节课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微课这种模式的,掌握微课运用的时机,才能发挥微课的“威力”,从而大大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生动性。具体来说,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主要可以运用于两个方面。
在实验课堂上运用,增强生物实验课的吸引力 高中生物课兼具知识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实验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一些实验可能用时较长,或者比较难以操作,这时候通过微课课件的展示,能够较为方便地展示出实验效果;还有一些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微课播放的形式,既能让学生得以实际观察,也能够规避实验可能带来的危险;还有一些生物实验比较抽象,难以用肉眼进行观察,微课放大展示的功能则能很好地对实验过程进行说明。
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为例,微生物由于个体较小,即使在实验室成功培养,很多也难以肉眼观察,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微课,将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动画形象的方式能够增强整个过程的可观可感性。同时,在学生进行培养操作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微课的慢镜头播放、循环播放等功能向学生强调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避免实验可能产生的失败。
在表达抽象世界时运用,增强课程的形象性 生物课的一大特性就是其知识抽象性强,无论是细胞分裂,还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都很难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这种抽象性也成为困扰生物教学的难题,很多知识都很难通过语言向学生讲清楚。这个时候微课就成为生物教学中最得力的助手,通过微课,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让学生从云里雾里的听觉世界变为可观可感的现实世界。
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为例,教师只是抽象地告诉学生细胞中具有的元素和化合物,学生既不能感知,也不便于识记。如果用微课课件的方式,通过动画来展示出细胞中具有的元素和化合物,则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学生能够充分地感知细胞的构成,也能够牢记相关的知识链条。
再以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为例,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遗传信息是通过核酸携带的,学生就可能觉得很空洞;但是如果通过微课的方式,将遗传的过程、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进行复制的过程都展现出来,课堂就会生动很多。
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运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通常是在20~30分钟,一堂课下来,学生很可能会感到疲惫。在这个时候,通过微课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的插入,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节教学中,笔者在向学生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有关知识时,由于本身知识的抽象性,可以看出学生在听讲的时候带有一定的迷惑,过不多久,就有学生走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笔者通过微课的方式插播了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通过分享摩尔根的故事,让学生既看到了科学家为科学所做出的贡献,又进一步吸引了他们对学习染色体遗传这节课程的兴趣,从而达到了让学生注意力再次集中的目的,很好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4 微课课件的分享
教师制作一个微课课件,其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其作用的发挥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课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功能,注重分享。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上播放微课课件的时间较短,学生可能无法完全掌握微课知识。而且由于教学空间的限制,可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时候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就成为微课发挥更大效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微课课件是一种电子课件,在信息时代,电子课件的最大特点就是方便傳播。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辅助外,还可以在课下充分分享微课课件[4]。教师可以让学生拷贝微课课件用于课下的学习;还可以通过邮箱、QQ等媒介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便利学习;也可以将微课课件传送到网上,通过网络的分享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课件,从而让微课课件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与效力。
5 结语
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运用,能够增强高中课堂的生动性,将生物课的抽象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在微课运用中,最关键的就是课件的制作,教师一定要坚持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微课课件,在微课的设计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短小精悍,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从而实现服务于教学的目的。
在微课的运用中,教师要把握恰当的运用时机,在一些比较抽象化的知识点的教学上,以及在生物实验中可以适当合理地运用微课。在课后,教师还应该秉承互联网的分享精神,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分享微课成果。
参考文献
[1]邵颖,陈宏伟,曹泽虹,等.“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
200-202.
[2]李广林.微课在生物信息学探究性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27-128.
[3]张红军.微课程在生物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5(11):89.
[4]徐飞.提高中学生物微课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