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含
一个中国故事,一个全人类的主题,两者的结合,将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當地时间2月20日晚,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派的2017“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北美代表团在加拿大卡尔加里结束了美加两国七城慰侨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在Jack Singer音乐厅里,1700多名现场观众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向参加演出的中国艺术家致敬。
“Fabulous(美妙绝伦)!Fabulous!”卡尔加里当地观众阿尔伯特这样来形容这场高水准的演出。“当然是打100分,”他说,“我非常荣幸能成为现场观众。”
而卡尔加里东北同乡会会长王吉林则给艺术家们打出了“120分”:“他们演得太好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乡音和祖(籍)国的问候,让我们都非常激动。”卡尔加里“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筹委会主席陈捷国也给演出打了满分:“他们带给我们的温情实在无法形容。”
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一共派出了7支慰侨演出团,分赴欧洲、亚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个城市,演出40余场。所到之处,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出让西方观众如痴如醉。这是我国近年来积极促进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
除了农历春节期间的慰侨演出,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国内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学应当先行。2016年,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保持着持续活跃的态势: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自信和能力大为提高;中国当代文学也以独特的魅力,参与和丰富着世界文学的面貌,改变甚至塑造着世界文学的格局。
2016年4月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作家曹文轩荣获2016年度“国际安徒生奖”,成为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我的成功要归功于中国这块土地赋予作家的无穷灵感。”曹文轩说,中国故事是这个世界上非常难得的故事。当中国作家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也必须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思考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一个中国故事,一个全人类的主题,两者的结合,将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在中国文学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中国当代思想文化作品的对外译介工作也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2016年,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译介工程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工程,向优秀作品的译介提供资助;主办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文学翻译家工作坊和国际写作营,参与主办中外文学翻译研修班,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翻译家、汉学家的联系与合作;《人民文学》等文学类杂志相继推出英、德、意、法、俄、日等外文版,成为向世界各国推介中国文学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外译介,中国文学与外面的世界产生了越来越深的关联。一支乐于并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中外译者“先锋队”逐步成型。
以中国戏曲的形式演绎外国名剧或名著,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亮点。2016年,中国戏曲频频走出国门,唱响国际舞台。国家京剧院的实验京剧《浮士德》,对歌德的名著做了中国化的演绎,引起巨大反响。湖南省湘昆剧院的昆曲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赴英参加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用中国传统戏曲的形式演绎西方人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组团出海”,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2016年,中国图书的世界影响日益显现,中国出版机构的国际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从南亚次大陆到西伯利亚高原,从太平洋西岸到巴尔干半岛,中国图书随处可见。这些“走出去”的中国图书,既有经典名著,也不乏当代佳作;既展现了古老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关注现代中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出版物版权和实物贸易的逆差已经从7.2∶1缩小到1.6∶1,图书版权输出增长5.58倍,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版权输出更是增长了18.4倍。以书为媒,海外读者可以更加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更能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
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工程的支持下,印地语版《论语译注》、俄语版《牡丹亭》、西班牙语版《理解中国》丛书等一批图书在2016年走出国门,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在波兰华沙,中国外文局建立起全球首个“中国图书中心”;在乌兰巴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设立了中国主题图书翻译出版中心;在圣地亚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了一家智利分社……目前,中国新闻出版单位已经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或设立了400余家分支机构,海外布局规模初具,本土化发展渐成趋势,让中国图书“走出去”有了更为丰富的渠道。
国产电视剧的“走出去”也捷报频频。2016年,现实题材电视剧《父母爱情》的阿拉伯语配音版在埃及创下收视新高;历史剧《芈月传》还未播出,版权就卖到了韩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甚至还远销北美地区……以往多是中国观众追看韩剧、日剧、美剧,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却开始为中国电视剧着迷。
以往国产电影多是单个作品漂洋过海,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使海外销售处于不规则状态。2016年,电影产业在全球发行平台的助推下,逐渐打开了以集群姿态“组团出海”的局面。2016年4月,华人文化成立华人影业,依托强大的资本背景、专业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开拓院线、音像、互联网和电视播映等多渠道、多层次市场,至今已在十多个国家拓展出20余条院线的直接排片渠道,并深入各地探寻宣发资源,逐步建立宣发体系,尝试了多部影片的海外发行推广。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成效显著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推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进文明交流互鉴,重视人文合作”的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全面深入推进,基本建立起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大框架。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相继成功举办,并在“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70多个城市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300场。9月,23国文化部长或代表受邀出席丝绸之路文博会文化部长圆桌会议并通过了《敦煌宣言》。“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逐步建立完善,与沿线国家开展交流的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我国的考古工作者也开始更多地走出国门,并取得了重要突破。2006年,一支中国考古队出现在越南的考古遗址上,落下了中国考古学界走出国门后“第一铲”。自那以后,中国考古学界注重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沟通,关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研究动态,跨越国界来思考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十年后的2016年,中国考古学界有约70个国际合作项目,包括调查、研究、合作发掘等各种形式,走出国门的境外考古已不再罕见。
2016年5月,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吸引了十余个国家的几十位学者参与讨论。对其他古代文明的考古探索,是检验现代中国考古理念和技术的试金石,是展示中国考古实力的大舞台。如今,从非洲肯尼亚海滨,到蒙古高原的草原;从古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古城,到中美洲丛林中失落的玛雅文明古城;还有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国的宗教寺庙和遗址,都留下了中国考古工作者坚实的足迹和勤奋的汗水。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通过开展境外考古项目,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科研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责任编辑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