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国际文化公约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双边文化合作,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中国负责任文化大国形象、积极推广中华文化,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一、国际公约精神宣传更加广泛,履约能力显著提升。中国民俗学会作为非政府组织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保护事务,对提升我国学者参与国际非遗保护事务、提高對国际公约精神的认识有帮助,而且也会对我国履约能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
二、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的结合更加密切,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在非遗保护领域都有相应的呼应,如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扶持戏曲政策、“一带一路”的非遗交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非遗保护、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留住乡愁”等。
三、非遗保护研究趋于体系化、学理化,国际经验、理论的借鉴和中国经验、理论的归纳以及总结更加主动,非遗学科体系正在建立,学科反思的力度不断加大。
四、非遗国际交流更加频繁、主动,文化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不断加大,文化自信不断加强。
五、非遗保护技术不断提升,互联网、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非遗科技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