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国力量更强大更协同

2017-04-22 20:41颜晓峰姜钦云
人民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

颜晓峰+姜钦云

【摘要】实现强国梦想,需团结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中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攻坚合力、追梦合力。要让中国力量更强大更协同,需坚持“中国特色”,厚植中国力量;强化“四个意识”,统一全党思想;注重“统筹协调”,增强协同发展,这样方能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强国梦 关键支撑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华民族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造中国奇迹、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不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只有汇聚来自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经济力、文化力、制度力、军事力、外交力等,团结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中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攻坚合力、追梦合力,伟大的梦想才会照进现实。如何让中国力量更强大更协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国梦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课题。凝聚中国力量,激发社会活力,汇聚强大的助梦合力,需要全局化视野、系统性思维和协同性策略。

坚持“中国特色”,厚植中国力量

扎根沃土,枝繁叶茂。中国力量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力量,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内在品质。它孕育于民族复兴的百年探寻,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中国力量的生命之源。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力量发展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道路。中国力量只有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供中国方案,才能在全面推进新的伟大斗争、新的伟大工程、新的伟大事业中激发新活力、焕发新生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历史新篇章。

坚持中国道路。道路是旗帜,是方向。走什么样的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奋力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为中国力量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汇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困,避免“阿拉伯之春”之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中国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是一种信念,能激发意志力、创造力。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完成了“三大革命”,取得了“三大历史贡献”,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在短短的近百年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解决了中华民族“挨打”和中国百姓“挨饿”两大历史性问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最有理由、最有底气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全力开拓复兴伟业的关键节点上,坚持中国自信,不忘初心,保持政治定力,可以最大程度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最大范围寻求思想认识上的“最大公约数”,为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坚持人民主体。习总书记指出:“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最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我们党鲜明的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无穷动力,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从农村改革到全面开放再到“一带一路”大战略,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拓展、不断深化,无不是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回应了人民的愿望心声、满足了群众的关切期待。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要推动制度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化解挑战风险,更加需要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强化“四个意识”,统一全党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统一,行动才能自觉,步伐才会一致;步调一致就会有力量,才能得胜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实现伟大的事业、赢得伟大的斗争、开创伟大的工程,没有统一的认识、共同的目标、一致的步调,而要执行有力、团结有序,不断取得胜利,那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形成步调一致的合力,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攻坚克难,战胜新的挑战,夺取新的胜利。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既有利益格局多样、社会意识多变和人民利益诉求多元的社会问题,也有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協调的发展难题。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化解各方利益掣肘,增强全体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最大限度地统合中国力量,进而不断地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统一思想关键在党的团结统一、步调一致,重点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保持步调一致的重要思想保证。

步调一致就要目标同向。方向一致才能合心、合力。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党员和各级干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化“四个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坚守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确保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迷失方向、不走错道路,带领人民在新的长征路上阔步前行,走向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步调一致就要维护权威。打仗要听军令,奏乐要看指挥。发挥中国力量一致性,需要坚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安排、科学高效的统一决策和统筹谋划。实现中国梦,既要提高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社会和谐力、政治支撑力、生态持续力,又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政府公信力、人民创造力;既要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又要协调发展与稳定“两件大事”,任务艰巨,问题复杂。下好这样一盘“大棋局”,需要统领全局的大韬略、大谋划。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大局意识,从党和国家大局上思考和处理问题,自觉服从大局、维护权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不打折扣、不走形变样,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伐更加协调一致,中国力量更加坚强有力。

步调一致就要对标看齐。齐则有序、齐则有力。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就越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越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等,就是为了从更高层面协调各方力量、加强统一领导。党肩负的任务越多、面临的挑战越大,越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开拓视野、启发思维、更新观念,时时和中央方针政策对对表,刻刻用中央的要求照照镜,随时根据中央的新部署新任务调整步伐。这样才能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圆梦百年小康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聚力添彩。

注重“统筹协调”,增强协同发展

协同性越强,支撑力越大。中国梦是多点多极共同支撑发展的奋斗目标,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贯穿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外交等各领域,而且各个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增强民族复兴的合力,就必须注重各个领域、各个要素、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从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上统筹规划,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产生同频共振、协同共进的“共生效应”,形成1+1>2 的“联动效益”。统筹协调增强协同性,关键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深化改革又要维护稳定,既要治国又要治党,既要抓经济建设又要管文化繁荣,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纠风反腐提振党心又要保障民生凝聚民心,既要有发展的速度又要有发展的“温度”,既面临着发展“去存量”的突出问题又存在着发展资源不足的突出矛盾,既有国内发展的挑战又有国际安全的威胁。我国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所肩负的任务越多、面临的挑战越大,其问题的多面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继续单纯经验式的发展路径难以奏效,客观上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对带有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顶层判断,确定优先次序和重点任务,提出思路和框架,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顶层谋划,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措施的协调性,防止顾此失彼,避免冲突掣肘,提高协同性。

注重协调推进。我国发展中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带来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不论是城乡发展还是区域发展,不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建设,不论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是物质文明建设,不论是硬实力发展还是软实力发展,都存在着不够均衡问题,有的方面还比较严重。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和矛盾,最大限度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国内发展与国际拓展等重大关系,兼顾各方、平衡全局。重点是促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同步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增强国家硬实力同时提升软实力,用好“两种资源”,促进“两个市场”。把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让支撑民族复兴的各种力量在协调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进发展后劲。

实现重点突破。要立足全局抓大事,善于从整体中抓住“牛鼻子”,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集中发力,使各项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最终取得总体效果,推进整体发展。当前,应该努力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时达到经济中高端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在保障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諧,在破除沉疴积弊中实现政治生态重塑,在纠风反腐提振党心中凝聚民心,在加快发展中防控社会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发展、协同发展、互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坚强力量。

(作者分别为国防大学教授;武警福州指挥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
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河北省对接京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研究
协同发展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民办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教学
农业投资的要点及其保障措施
浅谈区域发展协同机制的构建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智能电网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