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2016-12-27 08:49王俊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2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

王俊平

摘 要:贺州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以农业为主。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近些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由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遮蔽,旅游业对贺州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传统农业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尽管有各种优惠政策,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贺州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众多问题。在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法的基础上,从贺州农业产业链短、市场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以及各种政策支持方面分析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必要性。贺州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突出乡村居民的主体地位,遵循生态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的资源特色,形成“古村落集群式发展模式”、“园林式特色农业依托模式”、“庭院式休闲度假景区模式”等亦农亦旅一体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旅游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 3198.2016.22.012

中国人均耕地1.4亩,人多地少。传统农业效率低,抵御风险能力弱。大量垦田会对生态造成更大的负担。由于人的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农业人口全部转向工业是不合实际的。从农业本身寻找出路或者直接转向工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旅游业中的乡村旅游能在满足农业需要的同时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业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乡村居民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贺州广大乡村,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以及健康的环境,但是这些目前还没有较好地转换成经济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过程中需要旅游业作为桥梁和纽带。在这一转化之中,旅游业能在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规划,农业能跳出自身狭小的圈子,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包装和销售产品。“农旅”结合过程中,在对乡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基础上,利用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优势更好地为游客服务,既能就地就业,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又能突出当地特色,满足客源市场个性化的需求。

1 “农旅”结合的背景

贺州位于广西的东北部,远离大城市,工业基础薄弱,建市时间较短,属于欠发达地区。山区闭塞这把双刃剑,一方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该区域受外界的影响较小,生态以及各种旅游资源保护相对比较完好,人文环境古朴,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臻成熟,旅游需求越来越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都对大众旅游提出了挑战。传统农业产业链短、抗风险力弱。拓展产业链,改变产业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1.1 农业产业链的弊端

农业产业链是一种特殊的产业链形式,主要指与农产品生产具有供给需求、投入产出等产业有关联关系的产业网络结构,按其关联顺序依次包括产前、产中及产后各关联部门。农业产业链的实质是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的实质主要是各关联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目前,贺州地区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兼有少量林业。该区域很少有直接以原材料加工和销售为主的产业群,主要是农业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在农村,这一环节是被孤立的,农业生产前做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农业部门和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业、储存、运输、销售等后期产业部门基本上集中在城镇。这种孤立的产业链环节,制约了农业新产品的迅速推广,对自然灾害等风险的应对能力弱,限制了农产品附加值的实现,形成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障碍。

1.2 旅游市场的需求

随着旅游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中以下现象越来越显著:中短程游客增多、自驾游增多、自主选择景点和线路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些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国内旅游市场消费理念日趋成熟,希望有更多自由消费选择的倾向。另一方面显示旅游市场向着多维化方向发展。通过笔者对部分来贺州地区部分游客的访谈得知:游客对健康、休闲、快乐、舒适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传统“标准化”的旅游形式不能满足多数游客的需求,乡村旅游恰好能迎合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旅游特殊愿望。

1.3 贺州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机遇

贺州地区以瑶、壮、苗等少数民族为主,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受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倾斜、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法定假日的分解、“三农”政策的实施、“美丽中国”等都给该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2 贺州地区“农旅”结合的资源凭借

乡村旅游资源是以乡村文化和乡村环境为基础,能够为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一切乡村现象和乡村事物。贺州地区是桂、湘、粤三省的结合部,曾经是东出南下的咽喉,因此该区域汇集了巴蜀文化、中原文化、湘楚文化等,丰富而又有极强的包容性。整个区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具有适宜的人居环境。该区域以农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几乎没有大型的厂矿。蓝天白云,山清水秀。更为重要的是乡村居民怡然的生活状态。清洁的环境和昼夜的温差,使得这里的农产品无污染、无公害、口味好。这里是“全国菜篮子之乡”,有着“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有些人就因为离粤港澳近而又是“世外桃源”定居于此。贺州乡村旅游资源在优美环境烘托下,以众多的乡村人文旅游景观为主。

2.1 山水田园风光

适宜的气候,加上各种条件,孕育了贺州成熟的喀斯特地貌,尤其是钟山、昭平和八步区一带,有大量的石灰岩山体,以黄姚古镇和钟山的十里画廊最为典型。每次笔者带领游客途径这一带,游客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不是十里画廊?”还有一些客人说这些山是假的吧?看来他们对这一带的景观很认可。原群教授对贺州资源评价这样评价:“贺州山水新贵九州”。

2.2 乡村人文景观

贺州乡村人文景观包含古建筑、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古建筑反应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风俗习惯等,核心是贯彻“天人合一”的思想。黄姚古镇、客家围屋和百柱庙等是贺州古建筑的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瑶寨和不计其数的风雨桥能较好的代表瑶族建筑的最高水平。贺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从正月的炸龙节到除夕,几乎每半个月就有一个节日,所以当地人有“惯节”的习惯。

3 贺州“农旅”结合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中国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业化在产生巨额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加剧、资源耗竭、标准化生活等问题。这些“城市病”使得城市居民对乡村环境的向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长寿,大部分长寿老人均居住在乡村的这一实际增强了到乡村旅游的动力。客源地“城市性”和目的地“乡村性”的反差形成了“农旅”结合的动力源泉。根据贺州的资源特色和区位条件,可分为老年旅游市场、专项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等。

3.1 老年旅游市场

贺州的老年市场客源以港澳台地区为主,他们多数与这里的客家人同宗同源,故地重游、探亲游较多,具有较强的怀旧心理。老年人对于健康、亲情和文化类产品尤其钟爱。针对老年市场特点,贺州提供的旅游产品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住宿条件不要求豪华但一定要舒适安静安全,行程安排节奏舒缓,尽量减少剧烈刺激性旅游产品,多以书法、欣赏、垂钓、怀旧等为主,在整个游程中根据老年人的意愿酌情安排购物环节。在营销方面,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以纸质宣传材料和他人的口碑为主。打造的产品一般要似曾相识但又不完全一样,差异性不能太大。贺州的莲塘客家围屋、客家生态博物馆将部分客家文化加以浓缩。

3.2 专项旅游市场

贺州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青山绿水,小桥流水以及近40个文化群体差异的生产生活,吸引着众多的专项旅游爱好者,以摄影、写生、探险、攀岩和文化旅游者居多。这类游客不需要过多的服务,但是他们的成果可以为乡村旅游的营销、产品的打造提供依据。昭平县的黄姚古镇、滑水冲原始森林、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吸引着大批专项旅游者。他们需要旅游业更多的关注并较好的利用。

3.3 度假旅游市场

周末及小长假旅游以城市为依托,向周边环境清新、风景优美、交通便捷的城郊、县乡村辐射。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随意性强,一般为中短途旅游,在途中花费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注重身心体验和情绪释放,自助游和自驾游居多。随着“双休制”的实施和清明、端午、中秋等小长假的实施,中短途旅游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休闲形式。贺州以粤港澳为核心旅游市场,现在大约2个半小时到达广州,2014年贵广高铁通车之后,只需要50分钟的车程。贺州在寒暑假、“十一”、春节等其他长线假期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70%的森林覆盖率及其山区昼夜温差悬殊的特性吸引着避暑人员的到来。冬季气温基本上在10摄氏度以上,降水较少,日照相对充足,贺州这里的树叶在冬季多数不落叶,加上纯天然的温泉,也是冬季度假理想之地。贺州度假四季皆宜,季节性不是很明显。

4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原则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能产生“1+1>2”的效果,但是这个效果来源于一定的规则,否则只会是两败俱伤。二者结合中乡村居民的发展是核心,他们的发展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是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的保护者。

4.1 突出乡村居民的主体地位

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笔者的调查表明,由于乡村居民在资金、技术以及自身其他条件的限制,他们在乡村旅游并没有发挥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决策参与、利益分配、管理等方面。位于贺州昭平县的黄姚古镇,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作为古镇居民利益代表的“昭平县黄姚街旅游开发协会”没有古镇旅游开发的决策权,社区居民在古镇旅游开发决策中被“边缘化”。黄姚古镇从2003年起,每5年按照10万元的递增补偿给古镇内相关的居民,其中2003-2007年是10万元,补偿费用与黄姚古镇总收入没有正相关关系,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由2003年的22.59%下降到2012年的1.38%。如果古镇居民不参与旅游活动,这点补偿均分到每人不足50元。

4.2 遵循生态发展规律

到乡村来的游客主要动机之一是享受乡村怡人的环境,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觉得“好玩”,能让他们真正觉得休闲放松。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给生态让路,给绿色让路。贺州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10摄氏度以上的昼夜温差,致使该区域的农产品天然、可口。富川脐橙畅销海外,是广西油茶基地和最大的蜜枣生产地。在市场经济竞争形势目前,贺州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艰难的抉择。一方面是亟需发展的经济。另一方面保护环境,遵循生态规律。从乡村居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具有强烈的现代化诉求,一旦引导不当或者满足不了他们追求经济效益的愿望,就会对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贺州地区有很多地方开采石头或者其他矿致使连片的山体“伤痕累累”,河水浑浊甚至污染整个水源。这些与贺州市提出的“既要经济崛起,又要碧水蓝天”的理念相左。

4.3 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

目前,在中国的乡村旅游,很多地方出现了“跟风”现象。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很突出。原群教授以黄姚古镇为例,阐述了“差异决定特色”的观点。黄姚古镇如果按照现在的思路规划发展的话,结局很不乐观。在贺州地区,突出的特色:一是自然环境的优美,二是绿色可口的农副产品,三是包容性的文化。文化决定品味。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产纯天然农副产品,彰显文化特色。贺州的客家文化与瑶族文化具有代表性。贺州现居客家人80万,是“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贺州至今保存着大量客家传统风格古建筑,广西最完整的“客家围屋”和全国唯一的客家生态博物馆坐落在此。瑶族多逐山而居,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有多种自称和他称,在贺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盘瑶、土瑶、过山瑶等。

4.4 突出政府的引领作用

中国旅游仍然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在“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中,政府的功能不仅仅是主导,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方向。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加快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乘数效应,扩展农民增收渠道;规避农业产业的风险,提高乡村人口的知识与技能;改善基础设施,有利于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这些效益的产生首要的是政府指明方向,提供政策支持。否则乡村旅游将会成为一盘散沙,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致使游客、居民、资源等受到严重伤害。

5 “农旅”结合的途径

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仅是这两个产业之间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关联产业之间的合作。由于旅游业关联性极强,二者的结合也会带动食品加工、运输、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在贺州,二者结合的途径为:依托特色资源,以政府政策为导向,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以带动农业极其相关产业为目的,形成农业与旅游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5.1 古村落集群发展模式

古村落集群发展模式以古村落为特色旅游资源的核心,利用周边景观和农田等其他资源,形成以古村落观光、农家餐饮、休闲娱乐、古村落住宿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贺州的古镇古村落比较多,挑选出黄姚古镇、莲塘客家围屋优先发展。黄姚古镇是4A级景区,现在突出的问题是游客游程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如果是导游安排一般是1小时的游程,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目前的状况是很难留住客人的。吃饭和住宿的地方也是毫无特色,与4A景区不匹配。黄姚古镇是要慢慢去品味的,品味她的日出日落、烟雨朦胧等、生产生活等。莲塘客家围屋连同客家生态博物馆的游程也不足两小时。客家围屋主要是要向客人展示客家人的历史及其生产生活,现在这样走马观花会给游客造成极其不好的印象,也会对潜在的游客形成负面作用。因此,依托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结合农业发展的季节性,形成春有花、夏有凉、秋有果、冬有品的错位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实施成功的关键是政府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先规划,后发展,“谋”先行。

5.2 园林式特色农业依托模式

园林式特色农业依托模式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形成农业观光、生产体验、休闲娱乐、农家住宿、农产品销售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这种模式应该成为贺州“农旅”结合的主要模式,以富川瑶族自治县为典型代表。与相邻的恭城瑶族自治县相比较,富川在土地资源、经济基础、区位条件方面都强于对方,但恭城由于桃花节、红岩村的开发,知名度远远大于富川。富川是全国的菜篮子之乡,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瑶族风情、秀水状元村、百柱庙、风雨桥、富川油茶等都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产品。园林式发展模式以农产品的生长规律为主线,以花卉、蔬菜、瓜果的种植为主,实现“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享农家乐、购农家物、传农家情”一条龙式服务。这个模式中,政府要在积极引导、加强基层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旅游业要做好市场营销,培训和管理服务人员。力争打造成“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围绕文化做农业产品和旅游业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垄断性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3 庭院式休闲度假景区依托模式

庭院式休闲度假景区依托模式以景区资源为核心,在景区周围建设与景区协调的庭院式景观,可满足游客餐饮、住宿及观光需求。这种发展模式主要通过景区吸引的游客为主,随着客人的逐渐增多,改变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贺州,这种模式先期以姑婆山森林公园、十八水景区、贺州温泉和玉石林为代表,之后逐渐发展到其他景区。这些景区连成一片,密度颇丰,各具特色,由于负氧离子含量高,具有“跑着爬山不喘气”的美名。森林公园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赏杜鹃,夏天纳凉,秋赏收获,冬品腊梅和南方少有的雪景。更重要的是,在冬季景色相对单调一些的时候不远处就有纯天然温泉——贺州温泉与之交相衬托。这里将是自驾游、自行车游、登山、垂钓、摄影等休闲度假绝好的去处。度假村的发展会解决这一带人多地少的矛盾,调整产业结构。由农业向旅游业的转变也会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这一带的大环境将会“优中更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耕地面积[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

[2]李文伟.农业产业链功能实现途径研究——兼论湖南省猪肉产业链功能效果评价[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12).

[3]张满园,张学鹏.基于博弈视角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主体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01):397.

[4]易金.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产品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3).

[5]卢小金,邓振锋.我国周末旅游市场开发问题研究——以桂林市周末旅游市场为例[J].市场论坛,2007,(08):85.

[6]许洪杰.旅游开发背景下古镇居民“边缘化”现象研究——以广西贺州黄姚古镇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1,(6).

[7]根据贺州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计算得来[Z].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
河北省对接京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措施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