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乐
【摘要】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开始逐渐加深,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若善于运用体验、顿悟原则,即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让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理解知识,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在体验、感受中产生顿悟,则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良好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顿悟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212-02
一、顿悟的理解
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顿悟思维是在灵感思维、直觉思维之后所突破性创造的第三种思维工具。所谓顿悟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中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其对习题的解决方式更加迅速简便,降低学生的错误发生率。目前,在学生的习题练习中普遍存在着思路狭窄、易出错等现象,这除了与其课堂学习的效率有关之外,还和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分不开。
作为初中的数学教师,不能只将目光放在学生的数学成绩的高低上,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应用。顿悟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减少错误的发生,提升做题的速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照搬例题思路的现象,缺乏利用课本中的知识去思考解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并没有起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推移,使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课本中的知识。笔者在课堂上立足于课本的讲解,给予学生顿悟的点拨,使其加深了理解。
二、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顿悟
1、通过学案的设计,为课堂上学生顿悟的激发做好铺垫
“学案设计”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变封闭式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开放式教学。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引导学,导学依据学案。因此,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制不同的学案,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形成一个学习方案,于上课前分发给学生,以备课堂上使用。学案的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应当多采用启发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联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绝不能使学案成为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
2、通过提问刺激使学生顿悟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從问题开始的,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哪里没有困难,哪里就没有问题。”问题促发思维活动区寻求解答。
3、举一反三——在变式处促其顿悟
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加大训练力度。因此教师要适当插入一些变式训练,使学生在突破重难点的思维过程得到顿悟。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讲清“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道理,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加以证明:(1)度量法:用量角器把三个角度的数量出来,然后相加和是180度;(2)剪拼法:把一个任意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到一起,刚好拼成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3)推算法;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四个角者90度,内角和是360度,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2=180度。
4、教师及时的点拨,让学生顿悟
课堂上如何给学生更好的催动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掌握透彻,除学生的认真听讲,小组合作探索之外,教师及时的点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包括在“导学”、“研讨”和”练习”之中。课堂教学中学生渴望了解知识,而思维又发生障碍时,教师适时地予以点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主动完成思维的全过程。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读自练自求顿悟,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下,积极实践强化训练,培养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5、创造探究机会,让学生顿悟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为了让课堂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探究机会,让他们充分的认识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创新,发扬个性,让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
初中学生的数学教育非常重要,它是承接小学和高中数学知识的桥梁。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将目光放在课本的知识上,还要进行灵活的思维培养,给予学生学习、思考的能力。课本的知识只能提高学生试卷上的成绩,而数学能力的培养却是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远航时扬起的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