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鸣
摘 要: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我国课程改革的一种课程形态,该种教学模式在中学课堂上的实施,是教育改革发展向着发展学生个性方向的一大步跨进,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基于此,本文就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在中学教学中落实的对策。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实施;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改革方面的重大突破,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现状
目前,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副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笔者走访了本县相关学校,发现一些学校只开设信息技术课、劳动技术课。这两个模块都有专职教师,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有课表的安排,却没有专职教师。这节课,有的学校是学生自习,有的学校安排语数英老师上课,美其名曰:语数英的研究性学习时间。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也没有抓好,常常被主科老师捡去上。这样,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2.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学科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性质是“综合”与“实践”,它和学科课程的知识化学习有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独立的教材要求,探究的内容可以来自学生,因此,这样的课程应该是真正体现生本要求的。但某些老师在教学中偏偏把它们当做学科内容一样讲解,这其实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理解不到位的体现。3.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空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杂,相关评价方案没有确立,某些学校没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某些学校甚至没有相应的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机构。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1.强化宣传引导,促使多方形成合力。一是组织区县、学校教育行政领导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学习和专题研讨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分层次、分片区、分阶段组织全体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开展课程实施推进会、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对课程理念、课程价值和实施意义的学习解读;三是指导学生课题组代表充分依托学生社团、实践大课堂等活动进行区域内研究成果展示,辐射引领更多学生参与。同时,借助报刊、网络、广播等传媒手段,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义的宣传,促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予准确定位,形成合力。2.完善配套机制,保障课程常态实施。一是完善师资队伍引入机制。面向校内选定一批综合素质好的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团队,科学规划、先行先试;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等师资力量整合起来,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确定一位负责人。面向校外遴选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二是完善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立足地区实际,逐步建立并完善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应用机制,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将学生历年课题研究成果课程化,将社区优势教育资源校本化,充实课程资源。同时,以课程资源开发为载体,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3.加大培训力度,搭建师资发展平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体系中的新型课程。目前,高等院校尚未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已有任课教师绝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流动性较大,直接制约课程实施效果。因此,应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师资培训,创造国内外、市内外优秀教师团队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搭建市级、区县级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计示范、优质课大赛、论文评比、课程论坛等活动,为不同教师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平台。4.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评价方面的改革,强调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它是一种“自我参照”标准而非“科学参照”标准的评价;它是一种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的评价;它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随着课程实施的逐步深入,它所起到的效果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社会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发展,综合素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进无止境,变革是永不停止的,这就要求国家和地区以及学校和教师不断进行探索,尤其要结合中学这一阶段本身的特殊性从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层面进行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陈志等.普通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南(实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3.
[2]刘万海等.理论反思与实践策略:交流与对话——第二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际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5,(9):104-107.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4]钱旭升.全球视野中的综合类活动课程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4):81-84.
[5]钱厚斌.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2,(8):155-156.
[6]杜建群.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學,2012:89-92.
注: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对青少年成长价值意义的研究》(编号:PZS553<河南省教育厅 教技装[2016]35号>)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