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应飞
摘要:新课改的课堂就是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将学生的潜力深层地挖掘出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有效的探究教学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角色定位不当
在现代化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中心,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仍然占据着教学的核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课堂上仍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样的教学课堂,学生很难有学习的兴趣,控制力好的学生能机械性地听讲,控制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不是呼呼大睡就是左顾右盼,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教师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样会禁锢学生的大脑,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
(二)实验教学形式化
对于物理这个学科来说,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但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學中,教师都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于实验的过程了如指掌之后再进行物理实验"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同时,学生缺少自我发展的空间。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在大多数学校,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重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学生都不知道这些理论的来龙去脉,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样的物理教学模式,缺少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措施与内部动力。如果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如果学生对物理课程缺乏兴趣,那么就会对物理产生厌烦,甚至讨厌。因此,物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要根据物理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喜爱。
(一)导入激趣
在物理课程中,只有好的导入才能促进学生情绪的高涨,才能促进学生兴趣的浓厚,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进入振奋状态。在物理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的设计,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例、故事以及学过的知识作为主要出发点,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物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放置在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对物理现象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对物理现象进行挖掘,在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健康成长。
(二)情景激趣
由于物理课程是一门具有实践性与复杂性的课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就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物理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就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创设具有形象性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求知特点、求新特点、求趣特点进行结合,并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真实的环境中轻松掌握物理知识。
(三)实验激趣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属于实验课程,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验讲解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才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亲自进行实验的情况都比较多。教师要利用好实验并结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通过实验,促进理解并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到实验之中,将实验中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以实验为乐趣,在生活中养成发现物理、应用物理的习惯。
三、设计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物理思维
在物理课堂之中,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的设计,并且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课堂提问。具体而言,物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2.问题要难易适中;3.在提问时要找准切入点;4.问题要具有价值;5.提问时语言要准确,更多的使用物理术语。适当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创新意识,无疑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好的掌握,对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
四、结合生活式的课堂,提高学生的生活延伸
生活式的课堂有效地拉近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促进学生实际与知识的相连,反之学生也可以有效地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有关“平面镜”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一个有关“平面镜”的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使其逐渐地了解有关“平面镜”的性质和特点,问题如下:有一块高1米、宽0.8米的平面镜挂在大厅里,在镜子的前面有一个亮着的白炽灯泡,问当人们从镜子前通过时,能看到镜子中的白炽灯泡的范围是多少?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和个性,学生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所看到的范围与镜子的宽度有关;有的学生则画出相应的图像,细致地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教师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整合,在学生的讨论和辨析中,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观点进行整合,逐步地总结出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原理”,找到了自己的错误原因所在,从而进行了科学、细致的图示分析,根除了学生的错误看法和认识。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学生都拥有自己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世界。教师要紧紧地抓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不断地刷新、跟进和改革,以使自己能够充分地与新时代的学生接轨,抛弃原来的“机械化、程式化”的课堂模式,构建全新的初中物理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真正地走向开放化、动态化和个性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