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策略

2017-04-21 03:25田钰强
魅力中国 2016年41期
关键词:结合德育教育策略

田钰强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并发挥优势作用。教育信息化将给教育带来重大变革,德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德育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校内外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结合;策略

古人云“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如何端正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分辨网络信息的真善美丑,引导学生真正地认识网络的使用价值并合理使用,树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如何将校内外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学校应构建信息技术的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德育教育工作新模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和情感激励工具,学校要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的德育教师队伍——德育处、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师、学生、教育活动三要素,转变成教师、学生、教育活动和媒体四要素,从而改变传统的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例如,转化德育差的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德育处和班主任要建立德育差生的信息资料,了解其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和兴趣爱好,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并有选择性的进行加工和使用,组织学生集中学习,远比教师空洞地讲授一些理论套话强得多,实效快得多。将教育资源转化为个体的自我教育知识,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教育新理念。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和情感激励作用

在实践信息技术与德育课堂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认知和情感的激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德育的自我教育。例如,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就是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好教本,也是信息技术与德育课堂的最好结合体。教师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世界的缤纷多彩;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博客、BBS、QQ等,真实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等。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来作出正确鉴别、批判、吸收和继承,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

三、打造完善优质的融合应用环境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硬件建设,着重建立完善德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精心规划设计、增强开发实力,拓宽选择空间,为教育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融入,使教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德育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学生协作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只有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融合效度,才能成功开启新型德育模式。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培训一定要常抓不懈;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增强自信;支持教师进行融合研究的实践探索、反思交流;追求适度有效、自然无痕的融合境界。

四、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1.网络传播中急需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在了解网络运用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2.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技术和道德要求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使其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重要的还要使其了解网络社会的复杂性,认识到网络对人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并懂得网络是一个人们共享的社会,也需要规则和美德。3.树立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法制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鉴别与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使学生能自觉选择正确信息,抵制黄色信息、反动信息、封建迷信信息以及各种低俗、下流的垃圾信息的侵害,让学生自觉意识到维护信息活动正常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5.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利益的信息道德观念。让学生知道个人的信息活动应以不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为原则,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名誉权、财产权、知识产权,不使用未经授权的信息资源,不随便在网上发布别人的隐私,信守社会公德,不损人利己;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理解资源共享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6.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务与责任观念。要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慎重在网络公共场所表达个人观点与看法,不发布或传播有害信息,不能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更不能有意传播虚假信息误导他人。

总之,德育具有广泛性,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篇文章里、每个章节里。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的“礼之用,和为贵”,“和”应该解为和谐,是德育的范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德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無论古今中外的教育界论述,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都能看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渗透德育教育,二者有效结合,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2]吴刚.信息技术教学呼唤道德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4).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李伯黍,等.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沈书生,李艺.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7]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生德育研究》(编号PZS368)(河南省教育厅 教技装[2016]35号)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结合德育教育策略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