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与探索

2017-04-21 14:26罗瑜
文教资料 2017年4期
关键词:工学学期岗位

罗瑜

一、国外合作教育典型教学模式及案例

1.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

英国“三明治”教育模式有短期和长期两种,以年或月为单位交替,较为典型的长期的工学交替制主要为“2+1+1”模式,即学生前2年在校学习,第3年在企业实习实训,第4年再回校学习、考证,取得毕业证书。

2.美国合作教育

美国德雷赛尔大学实施四学期制,每学期10周,对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设有不同的工学交替模式供学生自由选择。本科阶段主要为“五年三次”和“四年一次”,研究生阶段主要为工作期6个月和3个月两种模式,详见下表:

3.加拿大合作教育Co-op制度

Co-op课程已经成为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主要由加拿大的公立大专及大学提供,其学习工作计划安排主要有如下三种典型模式:

可以看到国外教学模式强调工与学的交替实施,并以相对多元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选择权。

二、国内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1.常见教学模式

国内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最广泛的主导模式为2+1,即前两年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最后一年由学校推荐+学生自主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毕业实习。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保障教学实施的稳定性,但不足在于实习环节对专业学习深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实习阶段教学目标及学习标准模糊,实习单位分布面广,教学及学生管理难以跟进,实习流于形式。因此,教育部首先在中职阶段提出2.5+0.5的模式调整,但“先学后工”的两段式模式仍未改变。

2.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中德合作双元制模式构建的探索中,除了学校和企业之外,成立中德机电“双元制”工程中心,导入这一第三方培训,对学校知识与企业操作间所需技术技能以项目为单位进行专项培训,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探索中取得显著成效,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模式在安排上主要如下:

三、教学模式构建关键因素之探析

以笔者所在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以‘工学结合专班为载体,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立项,获成效显著称号,并以“工学结合”办学特色,成为江苏省唯一民办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根据专业行业特点逐步形成初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探索过程中,模式构建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专业行业特点

专业教学设计不能脱离行业特点,比如装备制造业可以比较清晰地解构三阶段技术工、技术员、基础管理或技术精进的综合性岗位,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从“在校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一阶段技术工岗位实习+在校专业课程学习/二阶段技术员岗位实习+在校岗位拓展及职业规划课程学习/综合岗位实习”三个阶段设计相对显得对接合理。

服务行业其一二阶段基础与专业工种是很难切割为实体岗位的,比如酒店管理,很难说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哪个为基础工种,哪个为专业工种,因此实施0.5+1+1+0.5模式,让学生在第二、三学期一年内,对各岗位做一次全面的轮岗,有利于其下一步基础管理岗的晋升,提升就业实习起点,提高实习及就业质量。

2.企业需求

基于目前国内工学结合的开展,学校肩负着导引企业参与育人过程的责任,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不能忽视企业需求。用员需求,特别是能够配合生产的灵活的用员需求,是吸引企业参与的关键。以登云学院制造业、服务业实习安排范式为例,不论何种模式,以AB班级交替或上下两届学生衔接,基本满足企业基础岗位的用员需求(详见下表)。

其中装备制造业范式既保障了学生阶段岗位的迁升,又透过AB班及上下年级的衔接保障了企业基础生产岗位的用员需求。范式2则兼顾了企业生产淡旺季对基础岗员工需求的波动性。

3.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企业需求是教学模式设计的前提,技能培养仍然是模式设计的关键。改革之所以打破了国内通用的“先学后工”模式,是从专业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在“先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工作环境与过程缺乏认知,课堂讲授内容与后期职业发展难以联系,降低学习效果;而在“后工”的过程中,一方面前期所学的知识时隔两年没有及时有效运用,遗忘居多,另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学识方面的不足缺乏补救途径。

基于上述原因,工学交替的模式设计要兼具学生对企业文化认知、行业岗位初识与专业学习内容的链接;专业课程知识与岗位作业标准的链接;岗位拓展课程提升与职业发展规划的链接,以此保障实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呼应。

4.学生稳定性

国外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往往有很明确的学习动因,国家有比较健全的学习培训标准,校内有规范的申请审核选拔流程,同时会有相应的辅导课程及指导教师对学生参与合作教育给予前期及过程指导。而在国内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未健全的情况下,参与工学结合的学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受传统教学模式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轻易回避放弃这样的学习模式,因此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兼具学生稳定性的考虑:

(1)第一学期不安排下企业实习。这一时期主要用于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熟悉、师生感情的建立、工学结合模式的介绍、参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学生的遴选、职前教育的开展、实习企业的接触与体验等,有助于学生后期下企的平稳顺利过渡。

(2)春节前后不安排下企实习。工学结合可以尝试打破传统学期学制,可以利用寒暑假期,但春节这样的传统佳节,受到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春运回乡返城等交通条件的约束,所以模式设计中实习阶段的安排建议在春节前早于春运而结束,或在春节后晚于春运而开始。

(3)第六学期不安排集中性企业实习。第六学期学生毕业在即,是求职高峰期,集中性实习会让学生离职离岗的概率增加。此阶段可以安排在校完成毕业设计,或实习安排可以与学生就业实习相结合,学校制定标准,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的权限。

(4)多元化模式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目前学生参加工學结合学习、实习计划往往是被动接受安排,不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下企业时间、时长,如何从精细化走向个性化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5.政策法规要求

2016年国家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以国家政策法令为依据,2016年后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兼具考虑此项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曼丽.国外大学“工作本位学习”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评论,2015(6):165-167.

[2]白逸仙.美国德雷赛尔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中国高校科技,2014(5):75-77.

[3]姜静青.加拿大产学合作教育及其对我国高校实习制度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8(4):102-104.

猜你喜欢
工学学期岗位
盐工学人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工学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