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新
【摘要】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还有更高层面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如自主意识、学习品质、思维方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具体在实践中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领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做到唤醒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可能、促进学生从“我学会”到“我会学”;倡导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由“模仿”走向“创新”。
【关键词】核心素养观 自主学习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提出的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就是根据纲要精神,依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采取合乎其成长规律的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科学地发展自主学习品质。基于此,我们提出核心素养观下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思考。
一、重新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特征
关于“自主学习”,早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一些教育研究者主张学习者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教学目标的双重性(即情感发展目标和认知发展目标)。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教育领域尤其是学科教育领域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经历了重要转变,并逐渐认识到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自主学习。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内专家指出,自主学习应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近期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和生活品质的人。其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我校在“十二五”期间,开展了适合教育视域下师生自主发展策略的研究。这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留有许多空白。我们认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是自主学习。随着课改的深入,特别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认为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还有更高层面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如自主意识、学习品质、思维方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从更高层面来理解和建构自主学习。对此,我们需要站在整体的立场来看待、实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人成功、人人成星,具体化为“乐观、主动、智慧、懂事”这八个字。“乐观”就是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就是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智慧”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勤学善学、勤于反思,具有信息意识和评价意识;“懂事”就是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知道为什么而学。
二、创新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学会学习
1.唤醒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从“要我学”变“我要学”
如教学“分数乘整数”第一课时时,内容比较简单,如何让我们的教学变得丰厚,进而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呢?笔者做了以下设计:
出示线段图:做一朵绸花用米绸带。
师:这么多米加起来,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教育是一门“唤醒”的艺术,教学就应该不只关注儿童学什么,更要关注为什么而学,唤醒学生学习的意识和兴趣,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这是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可能,促进学生从“我学会”到“我会学”
如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笔者对教材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介绍什么是组合图形,然后呈现不带数据的组合图形,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图形是哪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起来的?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出了很多种办法。如:有学生把这个图形分割两个梯形,有学生分成上边一个三角形下边一个梯形或者三个三角形,有学生想到用一个大梯形减去一个小三角形,等等。这样,学生就知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其实不止一种。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不同的分割法,选择最佳的解决办法。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明白“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应使用最少的数据寻求最佳办法”进行解答。
這一片段中,教师先不给出数据,给学生留下充足的选择空间,促使学生实现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真正转变。
3.倡导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由“模仿”走向“创新”
如教学“列举法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呈现一个生活问题:“王大叔用22根长度为1米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要回答这一问题,学生需要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一一列举。在教学“认识比”这节课时,教师不是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从学生每天看到的国旗入手,提供两种大小不同的国旗尺寸,让学生感悟国旗的大小虽然不同,但长和宽的比是统一的。这样就将比的认识与学生原有的倍数关系联系起来,使学生自然体会到“用比来描述更方便、简洁”,有利于学生对比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和建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真实的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获得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