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丽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具体措施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和灵魂,数学学习就是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过程,同时,问题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活力和乐趣。有效的问题情境还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思维、获取知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彰显数学乐趣
问题情境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还要将问题情境和生活实际充分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而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性好动,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以及故事的问题情境,实现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设置问题,确保问题的有趣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加法”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小狗搬家的故事导出问题:小狗一家要乔迁新居,因此找到了老虎、小鸡和小猫帮忙搬行李箱,老虎力气很大,帮忙搬了三个行李箱,小猫帮忙搬了两个行李箱,小鸡力气最小,帮忙搬了一个行李箱,请问,他们三个一共帮忙搬了多少个行李箱?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老虎、小猫、小鸡,通过故事演绎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进而进行自主探究,给出问题答案。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不仅可以提高其有效性,同时还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下开展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联系生活实际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例,让问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堂气氛也要具备一定的生活气息,进而激发学生的可感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教师指定的图形,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學们,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啊?”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通过观察和想象,找出生活中圆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物体。教师要将学生找出的事物在课堂中进行分享,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且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师生一同体验数学知识的奥妙,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将问题情境和生活实际充分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问题中强化自身的数学运用能力。
三、重视自主思考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考虑设置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让问题更加具有思考价值,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如何将梯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如何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注意在参考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所提问题还要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果问题过难,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因此,问题的设置一定要难易适度,在扩宽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问题要具有难度
小学生喜欢挑战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并且想通过挑战证明自身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喜欢挑战的特点,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除法”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小红的期末考试成绩平均成绩为95分,其中语文成绩为96分,英语成绩为97,请问小红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学生可以通过几种算法得出小红的数学成绩?通过这种富有挑战的层层递进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挑战的乐趣,进而在这种问题情境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小学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保证问题难易程度适中,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1):127.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2):9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