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多媒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探究数学知识的强大动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教授学生考试技巧和理论知识,而且一直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学生只能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一直处在较低状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对此,笔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在心理上愿意与教师接近,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进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反之,则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所任教的课程产生厌烦、抵触甚至对立的情绪。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以摆脱传统师生关系的束缚,在教学中一直处在高高在上的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营造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畅所欲言、勇于质疑、大胆论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数学知识较抽象难懂,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依靠学生单纯的记忆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小明为妈妈准备一个礼物,礼物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小明想用包装纸包起来,但是他不知道该买多大的包装纸,让我们来帮帮他。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都积极帮助小明计算着。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學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式。多媒体以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和形象化,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趣味化。并且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将丰富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难懂,而且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数学学习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许多学生难以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指的哪些地方,也很难理解表面积的计算方式,笔者通过多媒体模拟,将圆柱体的表面积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并拆分了表面积的计算方式,学生直观地观看后很容易就理解了,而且掌握得也较为牢固。这样不仅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找到了数学学习的自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渗透和引导,以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赟.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1.
[2]张桄榕.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数学,2014.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