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巧妹
摘 要: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是指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发展,从而确定阶段性的训练目标,形成“乐于说写(低年级)、自由写(中年级)、学会写(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体系。
关键词: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基本构思;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序列化概念的提出避免了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对于客观规律的违背。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主要采取命题式作文的方法,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无差别训练的状态,违背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由此造成了作文訓练的低效能。
小学作文序列化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的“词句(低年级)、片段(中年级)、篇章(高年级)”的教学体系,进而形成新的教学体系“乐于说写(低年级)、自由写(中年级)、学会写(高年级)”。这一训练体系就是围绕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由浅显到深入、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发展。
一、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基本构想
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有三个基本的支撑点,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的需要、作文知识和写作技能的逻辑体系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客观规律。这三个支撑点之间存在以下逻辑关系: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客观规律为基本依据,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作文知识和写作技能为发展辅助的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
(一)以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果与道德结构与成年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并且研究总结了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认知结构和道德发展规律。因此,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强调低年级的作文侧重于小学生的想象力,中年级的作文训练侧重于小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评价和认知能力,高年级的作文侧重于小学生对于整个事件的描述、构思与总结能力。
(二)以发展语言交际功能为主线
小学生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特点。低年级学生主要初步发展概括客观信息,基于客观事物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语言交际特点和功能。中年级的学生需要训练比较系统的概括客观信息的能力,并且具有系统的交流信息和沟通信息的能力,具有针对指定的事物和事实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客观评价的能力。高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培养对于整个社会的认知,初步学会社会的客观制度和客观规范,认识社会的道德准则,发展自身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因此,小学作文训练要以不同年级的语言交际功能的特点和要求为基础,从整体上、从横向方面研究作文组词、造句、篇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这些诸多因素与小学年级的对应关系,从不同层次进行分项训练和综合训练。
二、小学作文序列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作文确定了以儿童的心理认知客观规律为依据,在发展语言交际功能为主线的基础上设定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训练目标,这些目标和训练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笔者进而探索小学作文的写作途径和写作方法以及作文教学模式。
(一)读写类型写作基本模式
小学作文中,先读后写,或者是阅读和写作相互结合的方式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能够培养语言能力,唤醒写作意识,渗透写作知识,是提高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最有效的途径。
针对这个模式,作文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客观规律,在实践教学中致力于教材的深度研究和“二次开发”,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使用合适的材料唤醒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小学生的写作意愿,使低年级的小学生乐于写作,使中年级的小学生自由发挥并且使高年级的小学生能够系统条理地写作。
针对这种模式,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精心选择课文教材中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以及写作引导价值的片段。例如,苏教版中的《赶海》是一篇回忆性课文,作者以自己喜爱熟悉的歌词“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作为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模仿这样的叙事手法和描写手法。
(二)活动类型写作的基本模式
小学生作文教学需要寻求写作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结合点,鼓励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写作。由此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写作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设置一定的情景导入,使写作成为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针对这种类型的习作模式,教师特别需要加深小学生对于活动的印象以及逻辑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提问、谈话、讲解和交流,从而在客观上为小学生之间的观察、想象和描述进行引导,引导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总结活动顺序,了解活动意义,观察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从而了解活动意义等方面,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龚敏.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
[2]王秀芬.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
[3]柳力玮.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教育革新,2015.
[4]梁成凤.小学作文教学中情境运用初探[J].中华少年,2016.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