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峰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路径思考。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现状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改革地深入推进,国内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效带动了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和专业化合作,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路径思考。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全区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近700个,股份合作社119个,其中80%是股份合作社,累计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万多户,带动农户6万多户,类别涉及种植、养殖、水产、林果、服务、手工等行业,涵盖了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畜禽、苗木、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全区大部分特色和优势农产品。但是,这近700个合作社中存在着“三个三分之一”现象:有三分之一的合作社运行较为正常;有三分之一的合作社要垮不垮的;有三分之一的合作社是名存实亡的“空壳”,存在无人、无牌、无办公地点等现象。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规模小,数量多,质量不高。一是当初推行力度较大,重在發展数量,有点拔苗助长。门槛低,入社容易,只要找几个农民的身份证就可以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真正按规范及相关法定要求来办社的较少。二是合作社规模不大,人数少,大多合作社是一个领办大户牵头组成,有的合作社从一开始就存在半死不活的现象,故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整体经营规模不大,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大多数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简单包装、代理销售的层面上,而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合作社甚少。
2.资金短缺。一是金融方面的政策没有落实,融资公司门槛高,项目大了,资金跟不上,虽然农村“三权”可以抵押贷款,但要经过中介评估,评估手续复杂,收费高,贷款难。二是入社门槛低,发展数量过多,相关的奖励措施未落到实处,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少。三是项目扶持资金少。限于地方财力,政府扶持力度较小,部分国家扶持项目门槛设置过高,搭着凳子就难摘到,合作社的经费多由领办大户垫资自筹,因而在引进新品种、发展新项目上资金不足,从而制约了合作社运营的发展和壮大。
3.人才紧缺。一是尽管有一部分合作社有领军人物,懂技术、懂管理,但大多数合作社在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缺乏,带头人指导管理较弱,在管理过程中全凭经验办事。二是合作社成员普遍素质偏低,参差不齐,思想意识不高,合作意识低,有利则聚,无利则散,在组织生产,应对市场欠缺,没有致富门路,没有经济头脑,缺乏技术支撑,专业人员特别少。
4.产品销售难。一是上级政府部门只要求发展合作社,但又不重视发展质量,难以帮合作社找到好的销售渠道,导致部分合作社产品滞销,严重影响社员的经济收益和积极性。二是信息闭塞,农民合作社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尤其表现在市场信息缺乏、品牌意识不强等方面,增加了开拓市场的难度,致使合作社的合作效益不高。三是合作社找项目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对国家和地方政策掌握不透,盲目找项目,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5.营运不规范。一是有证无牌,只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地,不具备开业资格。二是章程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利益分配较乱。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产权关系不明细。
6.管理指导难。相关法律政策没有得到细化,相关部门只有指导服务权,指导方法欠妥,指导对象难度大,有项目有补助农户就配合,导致合作社发展不景气。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的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导致监管不力、防范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路径思考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媒体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重点宣传一批合作社的成功典型和带头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二是举办专题培训。农委、供销社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定期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题培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地方相关规章制度,着力提高管理和技术能力。
2.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为切实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指导和服务,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农委、供销社等有关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担负责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帮助专业合作社寻找销路,解决产品销不出去的困难。如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合作社进行产销对接,签订购销合同,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全信心。
3.坚持量质并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合作社的发展要注重量质并举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合作社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一是对无人、无牌、无办公地点等名存实亡的“空壳”合作社要坚决取缔,吊销相关执照。二是对已组建好的合作社,要切实加强管理和指导,引导合作社按照规范化标准建设、管理和提高。三是对新组建的合作社,从组建、登记等源头抓起,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按照“发展一个、成熟一个、壮大一个”的以运行的示范合作社带动未成熟的合作社,有效利用当地政策,引导农民以劳务收入、资金、技术、设施设备、生物资产、农村“三权”等多种要素作为股份,组建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实现“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按照“一村一品”农业特色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发展特色农业,运用科技培训、产业扶持助农增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鼓励合作社将有特色的农副土特产品申请商标注册,引导培育具有地域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切实增强农民增收的积极性,逐步走出一条保发展、促增收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