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个案研究

2017-04-20 03:53王正胜
中国轻工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程显性英语专业

王正胜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高校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个案研究

王正胜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

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国内高校外语教材的研究则侧重于显性课程。本文以《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为例,通过对教材的使用者进行访谈、分析教材内容,探索该教材中的隐性课程,提出了从四个方面:物质形态、精神心理影响、专业知识能力提高、素质能力培养,八个方向:外观、内容、语言综合运用、文学、文化、其他领域知识、价值观、思辨创新能力培养,来探索高校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并论述了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对高校外语教育的启示。

隐性课程;外语教材;外语教育

一、引言

教材是英语教学的核心成分,为ESL/EFL的使用者带来极大便利(Sheldon 1988)。如果没有教材,外语教学则很难进行,所以全球每年有大量外语教材面世(Hutchinson&Torres 1994)。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外语教材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各出版社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以下简称《课程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以下简称《大纲》)等相关文件开发了众多教材。教材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秋芳(2002)论述了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原则;陈坚林(2007)在分析大学英语教材现状后建构了编写第五代教材的整体框架,并对框架中的语言教学理论、语言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做了说明;王雪梅(2012)对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分类、内涵及应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国内高校外语教材的研究多是侧重于显性课程,即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组织,而对于教材中的隐性课程较少提及。本文以章振邦(2013)《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五版,以下简称《语法教程》)进行分析,探索高校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

二、文献回顾与思考

1.隐性课程

学校的教育中存在两种课程,一种是官方权威正式设定的课程,即根据特定目标、有意识地明确规划的课程,包括对教学目标和活动的详细描述。这种课程被称为“正式”或“官方的”课程,也称为“显性课程”;另外一种课程是非正式、无计划、不成文的,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没有被清楚、明确地布置下来,不在正式课程的目标和活动中,被称为“隐性课程”(Giroux 1983)。

隐性课程作为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教育环境中的社交互动,在此过程中,不言而喻的价值观、态度和信念传递给了学生(Fulya 2009)。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受了一些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通过显性的和隐性的课程转达给学生,而隐性课程在传达这些价值观的时候更加有效(Wynne&Ryan,1993)。

所以,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让年轻人接受现代社会所需的道德价值观念,只发展显性课程是不够的,因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互关联,共同发挥教育作用(Kohlberg,1973)。

2.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

教材是最常用的课程,对学生来说,他们总是认为教科书的内容是正确的、可信任的和可靠的(Gay,2010);对许多教师来说,教材也是可信任的。主要原因在于教材撰写者和出版者是以教和学的需要为目的,推出最佳的教学材料,这就导致了教师和学习者开始依赖教材(Hutchinson&Torres,1994)。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多数是依照教材进行,教学进度设计也是根据教材的安排,甚至教学方法也由教材来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则以教材为主,课后的学习时间多数是花在预习、复习、扩展学习教材的内容。

语言教材在教室里扮演着中心和主要角色,通常包含被认为是 “隐性课程”的内容。这个隐性课程不是明显的,但使用教材的学生和老师潜意识地在内容和插图上习得了这些信息(Chapelle,2009)。

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意识的传播上。教材对外语学生来说是文化知识的来源,它显性或隐性地传播某种文化观念,而隐性课程的方式可能比正式课程更为有效,因为学生相信教材是绝对正确的和权威有效的(Askildson,2008)。外语教材会以各种隐性的方式传达文化,通过教材中的文化观念,学生可能体会到自己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如果学生在外语教材中看不到自己的存在,就会与外语学习产生一种距离感,从而减弱学习动机。例如,美国外语教材常忽视黑人的内容,所以大学里学外语的黑人学生比白人少(Anya,2011)。美国黑人较少学习外语,也可能是他们潜意识地感觉到外语学习只是优势文化群体的专利(Kubota,et al.,2003)。

所以,外语教材通过隐性课程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就是对某一群体的呈现,Ilett(2009)研究了美国使用的德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调查的重点是种族和少数民族,结果发现:从低阶到高阶的教材中,少数民族的呈现逐步减少。Arikan(2005)分析了土耳其广泛使用的两种英语教材,根据性别、年龄和社会阶层对其中的插图和图画作了统计,发现有性别歧视、高龄老人描述少、过多描述了中产阶级生活的隐性课程。Cheng&Beigi(2011)调查了伊朗英语教材对残疾人的包容程度,发现有三种教材提倡包容残疾人,四种教材对残疾人包容不够。他们认为在教材中体现有关残疾人的内容可以让健康人受益,健康人和残疾人在一起会学到很多,健康人最终会明白残疾同伴和他们一样,只不过有特殊需要。

对学习者来说,除了在教材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加强学习动机外,其他文化多样性的描述也能提高学习兴趣。Carol(2007)对美国北部公立大学使用的9本法国教材、相关的练习册及CD-ROMs中所涉及加拿大的内容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法语教材中关于加拿大的内容较少,他提出:增加关于加拿大的内容能引起学生对法语的学习兴趣,了解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所以,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不能忽略,其在发展或阻碍多文化意识方面关系重大(Ilett 2009)。

3.思考

从范围来看,上述研究多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因为隐性课程通常被认为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概念。我国同样如此,例如,刘朝阳(2003)、赵晋芳(2011)就分别讨论了初中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

然而,有显性课程的教育还包括高等教育等。既然存在显性课程,就会有相对应的隐性课程。因此,高等教育中也必然存在隐性课程。Bergenhenegouwen(1987)的研究证明大学里存在隐性课程,并对大学生经历的隐性课程进行了说明。外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材中的隐性课程不可忽视,所以,应该对高校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进行更多的讨论。

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研究侧重于传递文化,主要是目标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文化的教育,还应包含教育目标、方向等理念,体现外语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表达编者和出版者的意识和想法。而这些内容可以通过教材传递给使用者,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研究还应更多注重外语教育特征,而不能仅局限于文化的传递。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的研究主要依靠研究者的经验对文本进行分析,方法单一,科学性不强。隐性课程影响的是其使用者,应该先从使用者出发,即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结合研究者对文本的分析,论证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

在研究框架上,现有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研究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采用的是文化概念的框架,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探讨(傅建明,2006),没有顾及到外语教学的理论,突出外语教材的特点,也就是说,没有高校外语教材隐性课程研究的理论框架。

基于以上思考,可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思路,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包括:《语法教程》中有哪些隐性课程?如何分析《语法教程》中的隐性课程?《语法教程》中的隐性课程对高校外语教育有何启示?

2.研究、调查对象的选择

(1)研究对象

本个案研究对象为《语法教程》。原因如下:一是显性课程内容明确。作为英语专业语法课程的教材,显性课程即教授语法知识,可以较容易地鉴别出其中的隐性课程。二是具有权威性。作为语法教材,《语法教程》为我国英语专业广泛采用,累计印数达一百多万册(章振邦,2013)。三是具有启示性。部分学校的英语专业已经取消语法课程,语法教学处于两难境地,隐性课程分析对语法课程教学会带来一定的启示。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使用《语法教程》的学生和教师,学生是某直辖市市属重点大学2014年入学的英语专业新生,两个班,共71人,即将学习《语法教程》一年,共32个教学周,每周两个课时。选择该调查对象的原因是新生刚入大学,对课程的认识比较单纯,认为语法教材就是关于语法知识,不会有意识地关注教材中隐性课程的内容。第二个调查对象是使用该教材教授语法课程的两位教师,一位是有5年以上语法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一位是讲授2年语法课程的年轻教师。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法。之所以采取质化研究,是因为没有理论,或者现有的理论不能够有效解释被研究的现象,换句话说,没有被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假设能够指导这项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和从田野中获取直觉理解来建构理论,典型的质化研究的结果是以主题、范畴、类别、概念、尝试性的假设,甚至是理论的形式出现的,这些都是通过对于资料的归纳获得的(Sharan,2008)。本文采用的是质化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即通过收集、分析资料进行归纳,获取需要的信息(Barney&Anselm,1967)。具体方法:一是访谈法,对教材的使用者进行访谈;二是内容分析法,分析《语法教程》的部分内容。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了解《语法教程》中的隐性课程,得出分析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理论框架。

4.数据收集

(1)第一次学生访谈

所有新生都有统一订购的新《语法教程》①,在新生的第一次语法课结束前,每人发放空白纸一张,让学生用15分钟时间写下对教材的第一印象,无任何提示,字数不限,内容不限。

(2)第二次学生访谈

在新生第一学期期末最后一次语法课结束前,每人发放空白纸一张,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教材中,除了语法知识外,你还学到了什么?访谈提示:请认真翻阅教材,想一想,可以是你感觉到的,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影响的内容。

(3)教师访谈

在第一学期期末对两位教师进行访谈,征求对《语法教程》中隐性课程的看法。

(4)内容分析

对《语法教程》前十讲(第1-124页)的隐性课程内容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

1.第一次学生访谈

对71位新生的第一次访谈发现,他们对《语法教程》的第一印象表现为三方面:教材的外观、内容及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

在外观方面,49%的学生表示喜欢教材封面,51%的学生认为封面设计不好;在内容方面,90%的学生认为内容十分丰富,讲解详细,但有49%的学生表示内容过于繁多、琐碎,而且部分内容和以前所学重复;在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方面,35%的学生明确表示该教材厚重,“看起来就很难学”,“很枯燥”“无聊”等,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尽管如此,33%的学生对《语法教程》有所期待,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提高英语语法水平、写作水平。

2.第二次学生访谈

本次访谈67人,有四个方面的发现

(1)在教材外观方面

有5%的学生提到教材封面颜色搭配美观,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6%的学生表示书中如果有插图和表格,会利于语法学习和知识点的记忆;24%的学生认为该教材的内容过于冗杂,不利于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而且给他们学习带来压力,产生厌烦情绪;但也有43%的学生明确表明该教材的内容丰富,条理细致。

(2)在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方面

62%的学生表示该教材除了增强语法知识外,还有助于扩大英语词汇量,对翻译、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3)在扩展其他领域知识方面

30%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练习题和知识点讲解的例句涉及了国外节日文化,而一些中国成语的翻译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此外教材中优美的文学作品选段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学生表示还获得了有关地理、医学、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此外,书中出现的有关大学生活的例句使得学生们在教材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利于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4)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方面

63%的学生表示《语法教程》的学习有助于其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因为教材中的语法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由词到句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另外,23%的学生认为该教材引发了关于生活和知识的思考,获得了正确的价值观念。部分同学还提到教材中繁多的知识量可以锻炼其耐力和记忆力。

3.教师访谈

接受访谈的第一位中年教师结合自己的语法教学经历对《语法教程》谈了如下看法。

从2006年起到2015年,期间有五年多的语法授课经历,语法课的教材为《语法教程》。作为授课教师使用该教材,感觉其有优点,也存在待改进之处。优点在于该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系统,安排合理,易于把握授课进度、计划,便于备课。教材中也针对每个语法知识点设计了例句和相应的练习,在课堂上的讲解也有例可循,是一本比较好的教材。

《语法教程》现在已是第五版,其中例句根据时代变化做了不少更新,也增加了部分新内容,说明该教材能够适应需求、吸取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从外观上看,第四版教材由于内容多,书本较厚,作为教材来用不甚方便,也会给学习者带来先入为主的心理负担。于是,第五版的纸张版面变大,书本显得较薄,封面颜色及内部的字体、字号等也有很大变化。但总体来看,教材内容还是较多,主要是语言较为啰嗦,练习重复过多,整体练习内容可以压缩一部分;另外,教材的趣味性不够,可以再增加一些文化文学类的例句、篇章等。

接受访谈的第二位年轻教师认为:除了语法知识外,《语法教程》体现了一定的英美文化,如英国早餐的名称、英美国家名言及谚语等,有些例句具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提倡自力更生的精神,也有的内容具有科普性,但还需要增加学生易于接受的事物描述。教材中有些内容学习者在初高中已经反复学习过,没有必要再重复。这本教材内容之全面,更像是一本语法大全似的参考书。

4.内容分析

对《语法教程》进行内容分析后,得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结论。

(1)从外观形态上

教材中的文字颜色以蓝色、黑色为主,属于冷色调,可以起到舒缓精神的作用,减轻学习焦虑;正文字体采用宋体小四号字,大小适中,适合阅读;在所分析的前十讲中,未出现任何插图,易使学生产生乏味感;但这十讲中包含13个表格,将语法知识点有条理地罗列,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如第116页的表格对限定动词和非限定动词的区别进行了解释,把限定动词和非限定动词的原形及不同的形式列于表格,配以不同的颜色,简单易懂,清晰分明。

(2)从内容设计上

该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词到句,从句到语篇,用中文讲解,学生容易接受理解;所涉及的语法专业词汇配以英文,如词素(Morpheme)、屈折词缀(Inflectional Affix)等,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同时可以掌握更多英语词汇;在每个语法知识点的讲解后,都配有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前十讲共124页的篇幅中,练习共46页占总数37%,其中不少练习只是一个语法知识点的重复训练,可删减部分练习,以减少教材的篇幅。

(3)从培养英语专业能力方面

前十讲124页中,涉及到专业词汇的页数为50页,占总页数的40.3%,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前十讲共有9个短篇文章,利于学生增加阅读量和培养阅读技巧; 第 92-93页的写作练习”Rewrite the following passage”直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技巧;前124页中,共有32页包含中英对照翻译的例句,这些翻译中涉及标识翻译、成语翻译、专有名词翻译等其他大量的翻译练习,如第10页的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闲人免进)”、第84页的“flew into a rage(大发雷霆)”等,全方位训练了学生的翻译能力。

(4)从文学赏析方面

前十讲124页中有9页涉及外国文学知识。如Milton lived in the 17thcentury;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was,were)published in 1884;Bysshe Shelley的诗歌Ode to the West Wind中的选段等。这些文学信息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从中外文化方面

前十讲124页中,有32页涉及到文化知识,包括名人介绍、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如:Abraham Lincoln,Walden Pond(沃尔登塘,又译瓦尔登湖)is now the site of many tourist stands,St Valentine’s Day(圣瓦伦丁节,情人节)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从其他领域专业知识

分析的前十讲内容中有较多的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医学、天文等领域的知识,如 The Middle Ages(中世纪)was a time of feudal rivalries;The West Indies(西印度群岛),apart from the Bahamas(巴哈马群岛),are common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mumps (腮腺炎 ),cineangiocardiography(心血管造影术);Neptune(海王星)takes 165 years to complete its path,or orbit,around the sun.从这些内容中,学生可获得各方面的信息,扩大知识面。

(7)从价值观、社会意识方面

前十讲中,33.9%的例句反映着各种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如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We are collecting money for the benefit of some orphans;Cabbage contains this vitamin,and it is essential to sound teeth.这些例句包含正确的行为准则、环保意识、平等意识和健康意识以及一些生活哲理,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得到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但是,在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方面,教材中的一些例句起到了负面作用,如 They rejected her application because they preferred a man for the job.另外,前十讲例句中提到的中国城市多是一些大城市,上海出现了6次,北京等城市各出现一次,这可能是教材的编者和出版者都在上海的原因,但作为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大学生语法教材,应该考虑到地域的广泛性。

(8)在思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教材的排版设计、内容的有序安排,可以培养学生做事有逻辑性、条理性;其中涉及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的内容,可以引发学生关于自身和社会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辨创新能力。

五、讨论

1.《语法教程》中的隐性课程

根据隐性课程的研究文献,依照扎根理论,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以得知,《语法教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隐性课程:物质形态、精神心理影响、专业知识能力提高、素质能力培养。

2.《语法教程》中隐性课程的分析

《语法教程》中隐性课程的分析应该从以下八个方向进行:一是外观形态,包括厚度、纸张版式、封面颜色、字体及字颜色、有无插图,以上各项对读者的心理影响;二是内容的丰富性、编排的系统性,语言的选择和讲解;三是英语专业能力中的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四是中外文学赏析;五是中外文化影响;六是其他领域专业知识;七是价值观、社会意识;八是思辨创新能力培养。

另外,要注意教材中负面隐性课程的影响,如教材中的例句:Frog’s legs are nice to eat.或许会对读者产生不好的影响,这需要进一步的分析验证。

通过《语法教程》中隐性课程的探索,可以总结出高校外语教材隐性课程的分析框架为上述的四个方面、八个方向,简称“四面八方”,寓意隐性课程需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如图1。

图1 外语教材隐性课程的“四面八方”

根据该框架,可设计调查问卷对高校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进行分析。例如,在物质形态方面,可设置如下问题:您觉得教材的外观及里面的颜色适合吗?您觉得教材的内容多吗?在精神心理影响方面,问题可设计为:您觉得教材有没有体现男女平等的价值观?您在教材中能看到自己熟悉的大学生活吗?在专业知识能力提高方面:您觉得教材对英语翻译能力提高有帮助吗?您觉得教材对英国国家文化的了解有帮助吗?在素质能力培养上:您觉得教材对英语文学的了解有帮助吗?您觉得教材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有帮助吗?您觉得教材对了解历史、新闻、地理、医学、外贸等方面的知识有帮助吗?答案选项参照里克特量表设计为:A.绝对没有B.没有C.有一些D.有E.有很多。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得知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对使用者的影响。

3.《语法教程》中隐性课程的分析对外语教育的启示

(1)优化开发高校外语教材

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开发教材。从本文对《语法教程》中隐性课程的分析来看,隐性课程有其时代性、多面性、复杂性,例如:《语法教程》已出版到第五版,虽然作为显性课程的语法知识内容变化不大,但教材的大量例句、版式设计等已经完全更新,这是由其时代性所决定的;该教材中大量的例句、练习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各领域的知识、也有语言综合能力的训练,还包括词汇的附带习得、学习焦虑和动机的问题,多面性也带来了隐性课程的多元性,既有正面的隐性课程,也有负面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的复杂性更是难以把握,特别是在涉及到价值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如Apple(1980)指出:隐性课程的新马克思主义者宣称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和势力通过隐性课程影响着教育,学校通过传达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有效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来帮助保持一种不公平的社会秩序,这些价值观、信念和规范是通过隐蔽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这也正是隐性课程研究所重点关注的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不进行更多的讨论。

可以看出:对某一特定的显性课程来说,其内容是有限的,但该显性课程的隐性课程却是无限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部分内容可以互换,互换后,原显性课程成为原无限的隐性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原隐性课程的部分内容则成为特定的有限的显性课程。

基于以上认识,在开发外语教材时,注重隐性课程可使教材一专多能,再版优化教材,通过隐性课程的开发可让教材具有时代性,适应社会的需求。

(2)完善高校外语教材评价体系

我国对外语教材评价体系多注重于教材中的显性课程部分,例如:郭剑晶(2013)提出了法律专业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蔡基刚(2013)经过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并不是真正的ESP教材,这种教材阻碍了专门用途英语在我国的发展。以上对教材的评价没有涉及到隐性课程,只是对教材中显性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进行了分析,导致评价的不全面。外语教材中隐性课程的探索,将为外语教材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

(3)科学设置课程

培养目标依靠课程来实现,课程体系建设随着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我国高校外语课程多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类,这符合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但随着近年来外语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变得多样化,除了上述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还有“国际化能力”等,于是各校又计划开设思辨课程、研究类课程等,但由于课时有限,似乎无法加入更多的此类课程。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国际化等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而树立理念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隐性课程,一本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可以培养多种能力,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就可以做到以较少的课程实现多样的素质能力,从而优化课程设置。

(4)实现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

《大纲》指出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是:英语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课程要求》也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笔者认为,培养目标是靠课程实现的,教材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上述培养目标中的语言基本功和英语专业知识等是可以通过显性课程实现的,而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文化、心理等素质主要是依靠隐性课程实现。

仲伟合等(2015)指出,即将颁布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其中综合素质、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目标正是隐性课程的作用范围。关于能力要求,仲伟合等(2015)再指出:学生应具有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英语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思辨、创新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其中“语言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英语专业人才的优势能力,类似于一棵树的繁枝茂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应具备的通用能力,类似于一棵树的树干。笔者认为,树干隐于繁枝茂叶中,树干即隐性课程所要培养的能力。

所以,无论是《大纲》《课程要求》还是《国标》,其培养目标都需要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来实现,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内容可以和显性课程内容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培养合格的外语人才。

六、结语

高校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较少得到关注,但它对使用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性课程所无法替代的。爱因斯坦说过: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从课程的角度来看,“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是显性课程,“what remains”则是隐性课程的内容,从这一点来看,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但隐性课程是需要显性课程来承载的,显性课程是主要因素,如果没有显性课程,就没有隐性课程。在一定的情况下,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是可以易位的,这取决于教材使用者对教材的理解。本文以《语法教程》为例分析了高校外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得出了初步的理论框架,但隐性课程是教材使用者无意识受到的影响,对其进一步探索还需要更为科学的方法,以完善该理论框架。另外,还需要多从语言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来探讨,使之更具有外语教育教材的特征。

注释

① 如果是自行购买,会出现盗版、二手书或自行复印,影响学生对教材的判断。

[1]Anya,U.Connecting with communities of learners and speakers:Integrative ideals,experiences,and motivations of successful black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11(3):441-466.

[2]Apple,M.W.Reproduction,contestation and curriculum:An essay in self-criticism [J].Journal of Education 1980(162):21-42.

[3]Apple,M.W.Teachers and Texts:A Political Economy of Class& Gender Relations in Education[M].UK:Routledge&Kegan Paul,1986.

[4]Askildson,V.What do teachers and students want from a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A:The Humanities andSocial Sciences,2008(3):850-851.

[5]Arikan,A.Age,gender,and social class in ELT course books:A critical study[J].Hacettepe Universitesi Egitim Fakultesi Dergis,2005(28):29-38.

[6]Barney,G.G.&L.S.Anselm.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Jersey:Aldine Transaction,1967.

[7]Carol,A.C.A hidden curriculum in language textbooks:Are beginning learners of French at U.S.universities taught about Canada?[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9(2):139-152.

[8]Cheng,K.K.Y.& A.B.Beigi.Address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Textbooks[J].Disability&Societ,2011(2):239-242.

[9]Fulya,D.K.Comparison of hidden curriculum theories [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2009(2):83-88.

[10]Gay,G.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ulticultural education series)[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2010.

[11]Giroux,H.A.Theory and resistance in education.A pedagogy for the opposition[M].New York:Bervin& Garvey,1983.

[12]Bergenhenegouwen,G.Hidden Curriculum in the University[J].Higher Education,1987(5):535-543.

[13]Hutchinson,T.&E.Torres.The textbooks as agent of change[J].ELT Journal,1994(4):315-328.

[14]Ilett,D.Racial and ethnic diversity in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German textbooks[J].Teaching German,2009(1):50-59.

[15]Kubota,R.,T.Austin&Y.Saito-Abbott.Diversity and inclusion of sociopolitical issues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An exploratory survey[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3(1):12-24.

[16]Sheldon,L.Evaluating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 [J].ELT Journal,1988(2):237-241.

[17]Wynne,E.A.,&K.Ryan.Reclaiming Our Schools. A Handbook on Teaching Character,Academics and Discipline[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3.

[18]Kohlberg,L.Moral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social studies[J].Social Education,1973(37):369-375.

[19]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374-378.

[20]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4.

[21]傅建明.“隐性课程”辨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0(8):55-59.

[2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3]郭剑晶.法律英语教材评价实践[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4):41-44.

[2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5]刘朝阳.隐性课程个案研究: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26]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3(1):17-21.

[27]王雪梅.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的内涵、分类与应用[J].外语界,2003(4):88-96.

[28]王正胜.国际化、本地化、全球化——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索[J].当代外语研究,2014(1):31-35.

[29]Sharan B.M.质化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个案研究的扩展[M].于泽元,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0]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第五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1]仲伟合,潘鸣威.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创新与思考[J].现代外语,2015(1):112-120.

[32]赵晋芳.EFL教材中的隐性课程分析——以 《牛津高中英语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姚歆烨)

A Case Study of Hidden Curriculum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WANG Zhengshe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China)

Researcheson hidden curriculum i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mostly focuson elementary education.Domestic studies o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of higher education emphasize explicit curriculu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A New English Grammar Coursebook by interview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analyz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book.A framework,including four areas:physical form, psychological effect,specialized knowledge,integrative capacities,and eight directions:appearance,contents, overall language ability,literature,culture,knowledge of other areas,values,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Implication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

hidden curriculum;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G642.0

王正胜(1970—),男,教授,研究方向:高等外语教育。

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YB15-30)。

猜你喜欢
教程显性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挽碧制作教程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