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育现代性”?

2017-04-20 08:31黄广国张小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6期
关键词:现代性

黄广国++张小红

摘要:教育现代性是现代性在教育领域或范畴中的呈现或具体化。教育现代性价值诉求即在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真、善、美和主体性的自由”为最高原则的价值体系。

关键词:现代性;教育现代性;价值诉求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23-02

一、现代性及教育现代性的概念界定

1.何为现代性?①现代性的批判与重建。现代性作为一种新的时代意识,是在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历史巨变中形成的。18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确立了真理、规范的正义,真实性与美,自由、解放等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后来的实际深化过程中却发生了分裂,按照韦伯的界定,就是三个自律的范畴—科学、道德与艺术各自没有走向融合,却因各自不断走向“封闭“的专门化而分道扬镳,现代性理想给人们带来的不是解放、自由,而是异化、自我奴役和毁灭。体现工具合理性的经济和行政系统高高凌驾于由交往行为作为再生产机制的生活世界之上,从而导致生活世界被非交往的力量侵蚀,这一病态现象,哈贝马斯称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这种以工具合理性和目的合理性的“主体哲学”,去追求理性主体的不可移易的自由时,最终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冲突,以及主体的自我奴役。于是,产生了现代性问题被现代性问题遮蔽了起来的后果。现代性这项设计仍未完成,以未来的新的时代精神和特征为价值追求的现代性的发展永无止境,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和丰富。哈贝马斯是执着于现代性事业的,他说“现代性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它早在康德永久和平的世界公民状态的理想中得到揭示”。因而,他的选择是摒弃了人文思潮和科学思潮的片面性,将科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中有益成分吸收到批判理论中,进而创立一种全面系统的交往理论。正如利奥塔对知识所确定的条件:“知识在这样的条件下才可以存在:首先,陈述须明白易懂,其次,‘主张能够从‘与之相一致的经验中得出。由没有确定概念的敏感性首先提出的‘主张—即独立于作品诱惑的兴趣之外的那种情感—如果诉诸一种普遍一致的原则(也许从未达到过),那么美也就存在了。”明確的陈述、经验的有效性和普遍一致性,这正是进行知识或理论建构所要求的条件,哈贝马斯也正是按照这些条件在努力重建现代性理想的,18世纪启蒙哲学家们确立的真理、规范的正义,真实性与美,以及自由、解放等现代性的价值取向,是不会走向自我毁灭的,因为它们拥有了普遍的意义而成为未来现代化事业的理想蓝图,在文明的基本规则层面上,启蒙的现代性理想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和博爱等规范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就是说,在现代化的目标值上,启蒙的现代性具有普遍的意义。修复和重建的途径,就是将科学、科学哲学、语言哲学中有益成分吸收到批判理论中,克服现代性理想的追求中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与科学哲学思潮对立的取向,扬弃二者的片面性,进而创立一种全面系统的理论来完成现代性的理想。②现代性的一般界定。概括来说,现代性是以理性为基础,以人的主体性的自由为标志。理性是现代性理想的基础,也是教育现代性的基础,理性的德行并非只是要实现人类生活的一个半圆,而是应当能支配给人类打开的整个生活空间,也应当能支配我们的一切科学能力和我们一切的行动。理性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正义、理想等形而上学的理念,理性的发展给人生以意义,另外,这种普遍的理性还包括有对实证科学的向往和追求,相信人类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可以带给人类的幸福。

2.何为“教育现代性”?教育现代性是指教育由传统教育形态向现代教育形态转变过程中所应具有的新的时代精神和特征,是以理性为基础、以主体性的自由为标志的教育现代化的质的规定性。它是一种应然的价值取向。因此说,一个国家的教育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教育现代性的增长方面。教育形态的变迁是教育现代性的增长主要体现形式。教育形态是一种表象,教育现代性则表明这种形态应然的性质与本质。西方教育现代性以一种新的时间观和对人性的确信为基础,以关注个体的现实生命存在和发展为核心,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面向未来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和改造现存世界的新人为追求的一种文化主导精神,就中国而言,现代的教育已然摆脱了过去的从属工具性质,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个体生命全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本质上不再是一种培养人的工具,而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命的连接。个体不仅获得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将人类过去的生命、现在的生命、未来的生命都紧紧相连并汇成一股鲜活跃动的生命之流,同时在个体自我与异己他者之间建立起同感互通的纽带,将由于过度的个人主义所造就的一个个独立而分散的原子式的个体,组合成一种熟悉的、亲切的、和谐的整体,使个体拥有生命存在的充分条件和保障,赋予被孤独和空虚所充斥的生命以充盈的意义。简而言之,教育现代化应该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这就是我们教育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和责任。教育现代性也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面向未来能够适应现实生活和改造现存世界的新人为追求的一种文化主导精神,教育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等的内涵也将随着时间的演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教育现代性的基础和价值诉求

1.教育现代性的基础。教育现代性也是以启蒙理性为基础的,是包摄了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在内的一种全面、普遍、完整的理性。科学理性的对立面是人文理性,两者之间对立的历史性形成了纷繁复杂的人类文化现象。人文的特色是以人为禁止,以人为整体,但却往往失之过于求全,示能就人的个别性能作普遍的发展与组合,以达到群体性更好的应用与发展;故道德的自我并不能福利天下,因为欠缺理性思考的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应用能力,又欠缺集体管理的组合与决策能力,示能转化危机为生机。所以应重视知识与技术,以方法来实现本体,而非凭借首先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不然只是空谈,而非实学。当然,人文精神应包含科学理性,价值定向应规范知识经济。但两者的关系也不是单向与死板的:科学知识必然导致人的知识性的解体,但也提供了一个重新组合人的生命与生存的技术。人文理性内在地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理性的诉求,科学理性也内在地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理性的诉求,二者互根互源,不可或缺,共同建构起现代性的最全面、最完整、最深邃的理性基础。

2.教育现代性的价值诉求。教育现代性以启蒙理性之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为基础,以真、善、美和主体性的最高原则——自由为价值诉求。教育现代性之理性,是以西文启蒙理性为基础的,是包摄了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在内的一种全面、普遍、完整的理性,“以科学精神以求真为主要向度,与之相对,人文精神则主要表现在对善和美的追求上”因而,教育现代性之理性所追求的价值就是在“真、善、美”的基础上去实现人类的普遍解放——主体性的自由,由此构建起“以真、善、美和主体的最高原则——自由为价值取向”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虽然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的存在,但是有强烈的历史现实感,西方启蒙之后的历史变革主要就是在这种乌托邦理想的指引下和历史现实感的激励下前行的。因为它是一种全面的理想,以“真善美”的实现为基础,以人类的普遍解放——主体性的自由为终极目标,所以,它虽然源于西方,但是其规范却获得了普遍的意义而具有毋庸置疑的普适性,在现代化的目标值上,启蒙的现代性具有普遍的意义。教育现代性以“真、善、美和主体性的自由”为整体的价值体系,反应了理性主义的两翼——“文化的合理性和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这一整体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教育现代性可以通过“真、善、美和主体性的自由”为整体的价值体系促进文化上和制度上的合理化,进而促进现代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即教育现代性的价值体系将有益于现代性问题全部内容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论现代性[C]//后现代主义与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德.何谓后现代主义[M].后现代主义与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7-48.

猜你喜欢
现代性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北京晚清园林中的现代性线索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欧战”与中国的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