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17-04-20 21:35乔新欢
商情 2017年8期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

乔新欢

【摘要】适度的盈余管理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不仅降低会计信息质量,误导信息使用者决策,还会破坏资本市场秩序,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市公司管理当局通过应计和真实项目两种方法实施盈余管理,主要是存在资本市场、契约、政治成本和避税动机。针对盈余管理,可以从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四个方面加以治理。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会计盈余作为衡量企业业績的一项综合计量指标,能够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是资本市场中左右资源配置的“红绿灯”。盈余信息的重要性及其具有可操作性成为国内外会计学者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迄今仍是一个世界性的“硬骨头”。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Katherine Schipper (1989)在其发表的《盈余管理评述》一文中提出来的,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或股东,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信息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Paul M Healy 和James M Wahlen在1999年提出,“企业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管理报告和规划交易时运用个人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的数字,以误导利益先关人做出错误决策或者影响基于会计财务数字的契约结果行为。”在我国,魏明海(2000)从“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两个角度研究了盈余管理的含义。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包括使用会计手段调整账面盈余的应计盈余管理和通过实际经营活动影响实际的真实盈余管理。”

由此,总得出盈余管理几点涵义:1.主体是管理当局,包括高管和董事会,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很大程度上受这些人的意志支配;2.客体是会计盈余,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是评价企业综合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3.方法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实现对会计盈余的控制;4.目的是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高管盈余管理目的是向股东展示良好经营管理业绩,获取报酬最大化,董事会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使股东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动机

目前,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有四个动机,分别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和避税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是盈余管理的典型动机。股权融资所得的,企业无需还本付息,可以永久使用,所以企业青睐于这种方式募资,但是不管首次公开募股还是股权再融资,都必须达到相关部门制定的条件,其中,盈余好坏是企业成功融资的主要门槛。为顺利上市,从资本市场上捞取资本,满足发展需要 ,管理当局有强烈动机来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节公司账目,对财务信息进行包装,使企业满足在正常情况下难以达成的业绩标准。

契约动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联结”,因此,要对这些契约进行监督管理,在监管的过程中,会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在企业管理者在实施各种契约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盈余管理现象。由于契约的关系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高官薪酬契约动机和债务契约动机。

政治成本动机,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的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受政府干预较多,承担着较为严重的政治成本,并且企业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其政治成本也就越大。因此,许多企业害怕“树大招风”,为了避免“枪打出头鸟”,就会采取一些会计手段和程序来降低报告盈余,通过盈余管理来逃避监管。

避税动机,由于我国税种众多,企业税负较重,税收是企业一项较大的经营成本,避税也成为上市公司用来减少利益流出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我国实行的税法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并且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企业为了降低税赋,节约成本,就会选择降低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来进行盈余管理。

三、盈余管理的手段

从盈余管理手段来看,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法进行盈余控制。

应计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种最原始的一种方法,是企业在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改变盈余额在不同时期的分布,以此来掩盖或扭曲企业真实经营业绩,旨在误导那些以企业的经营业绩为基础进行决策的信息使用者,通常不会改变企业的真是经营活动,只是通过会计手法对各期的应计利润进行调整,但不会影响各期盈余之和,也不会影响当期的现金流量。

真实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过操纵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或者控制真实交易发生时点来影响企业当期经营现金流量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虽然会帮助企业管理者实现其短期经营目标,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会消耗企业的经济资源,偏离正常的经营轨道,降低企业价值,所以会有损于企业的战略发展。

应计盈余主要是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来操作应计利润的,一般发生在期末,成本相对较低。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操作真实经营活动来实现的,可能贯穿于整个会计期间,行为也更隐蔽,成本较高。在企业真实经营活动中,管理者往往是把这两种方式融会贯通与整个盈余管理活动中的。

四、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为改善和整治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第一,应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尽量减少职业判断和选择的空间范围,从源头上扼杀盈余管理机会。第二,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独立性,加大对审计部门的惩罚力度和广度,减少其和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的现象。第三,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了解,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第四,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完善高校会计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

参考文献:

[1]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

2004(9):62-66.

[2]李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与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

2008(04).

[3]李彬,张俊瑞.生产操控与未来经营业绩关系研究:来自中

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08(9): 94-96.

[4]李彬,张俊瑞.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来自销

售操控的证据[J].管理评论,2010,22(9):84-92.

猜你喜欢
真实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研究
审计质量、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
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
融资需求、银行关联与真实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