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报刊阅读推广的道、法、术、器

2017-04-20 17:11苗芸
进出口经理人 2016年14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报刊互联网+

苗芸

摘 要:2016年高校毕业生达765万,高职高专院校达1335所。学生除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储备、过硬的技能,阅读能力也是终身学习的必备工具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式阅读、浅层阅读、异时互动特征显著。本文借鉴中国传统哲学“道”、“法”、“术”、“器”层次体系分析方法,浅析高职高专报刊阅读推广相关情况。

关键词:互联网+;报刊;阅读推广;高职高专生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发起并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TheProgrammeInternationStudentAssessment,简称PISA)以笔试的形式测量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末期15岁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OECD把各国达到阅读最高精熟读水平的学生比例看做这些国家未来竞争的基础。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简称PIRLS)定义阅读素养的核心为“理解过程”,并将其分为四个方面:(1)关注并提取出明确陈述的信息;(2)进行直接推论;(3)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4)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成分。此项目还将阅读目的及其所对应的文本类型分为两类:(1)为文学体验而进行的阅读(文学型文本);(2)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信息型文本)。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于2009年成立,此后图书馆成为阅读推广的主力,目前中国图书馆学会下设阅读文化研究委员会、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网络与数字阅读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等15个专业委员会。高校图书馆系列活动中,阅读推广与阅读教育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宣传类活动,而后者是一种教育活动。虽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也具有教育意义,但它的系统化程度明显小于阅读教育。

“道、法、术、器”是中国传统哲学探讨事物运行规律及模式,常包含四个层:道是方向、法是实施框架、术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方法、器是有形的物质或工具。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

一、新时期下高职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高职学生的阅读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自主招生工作全面铺开,进入高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经历,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校园里,学生分化成不同的群體。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张惠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学习型群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优势型群体(家庭经济基础良好、学习及综合素质较高、个人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弱势型群体(经济、学习、交往、就业较为困难,心理自卑)、玩乐型群体(无学习目标、沉迷网络、恋爱、攀比享受)。而高职院校的生源的地域性特点比较突出,农村生源占比较高。由于受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片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而忽视了职业内在素养的培养。校园文化虽然强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但仅限于课堂、寝室、食堂、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场所。

由于高职高专学生“考证热”,两证换一证的毕业要求,阅读多以考证和考试阅读,阅读呈现功利化和实用主义。由于微博、微信、QQ空间等阅读,慕课、微课学习等逐渐成为主流,碎片化和浅层阅读成为学生的主要阅读模式。互联网+形势下,目标性阅读渐渐演变成迷离性阅读。

(二)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期刊阅读推广的“道”

2016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阅读时长40分钟,电子阅读首次超过传统阅读。报告中指出: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览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聊天和看朋友圈是成年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率超过80%;内容上以碎片化和浅阅读为止;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总体框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六大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包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自主学习包含: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

高职高专学生以技能型、职业化培养为导向,但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除了专业学习、还有综合素养的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短板就是知识结构简单残缺、表现出文化底蕴和精神素养欠缺,文字功底低下等现象,针对这些就可以依托图书馆的传统纸质媒体和现代信息媒体共同积极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阅读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国家实力的引擎,是人类文化交流的纽带、知识繁衍的手段。高校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独有的丰富资源成为了读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

二、指导高职高专学生期刊阅读推广的“法”

12月12日,在福州举行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6字诀”:香、亮、忙、强、活、特,让高质量的毕业生成为职业教育的品牌和代言人。

高校图书馆一般是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也是学校的辅助教学部门和综合服务部门,报刊阅览室中的期刊属于连续出版物,信息表现的特点是快、新、碎片化,不足之处是知识体系不系统不深入,无法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获得全民阅读奖的院校,阅读推广主要集中在4、10、11这三个月,推广活动的项目包括(见表1)。

三、读推广的“术”

(一)学校的阅读推广委员会

高校图书馆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力量,但阅读推广活动本身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校内的所有读者,举办活动的策划、实施过程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高校图书馆要开展类型多样、具有显著成效的阅读推广活动,离不开学校其他部门的支持,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办、各院系等部门均能够在图书推广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学生会、学生社团是能够贴近学生读者的组织,在阅读推广中能发挥一定的感召力,并且,学生社团里各种专业特长的学生都有,对于阅读推广活动开展起到人力支持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内部岗位设置:阅读推广专员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很多都是昙花一现,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主要是多为行政人员临时负责。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专人负责,长期开展一些持久而且读者乐于参与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向读者推荐读物、征文、摄影大赛、读者交流会、读书沙龙、知识竞赛等。

四、閱读推广的“器”

互联网+时代,报刊阅读也是呈现碎片化阅读的部分特征。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研究者提出碎片化这一概念,主要指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真实的实在转化为各种影像,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段。简单来说,碎片化是指在社会转型中,人们的思维或行为方式由原来的一元垄断转为多元并存的状态差异,寻找符合个性需求的价值取向由“完整”分割成“碎片”。碎片化阅读,只要指的是基于类似电子书、手机和网络等新型阅读媒介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阅读的内容为零散、短小的片段式文字,或者长的内容被拆散成不同的碎片,通过零碎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阅读。较之传统的青灯黄卷式阅读,碎片化阅读更像一种快餐式的阅读模式,具有易获取、便利性等特点。

报刊订阅,既要满足师生不同需求:教师科研教学,学生阅读多元化需求;又要满足高职高专专业种类,休闲性阅读和学习性阅读类型都要兼顾。信息大爆炸时代,21世纪媒体严重同质化,订阅种类就需要格外精挑细选。除此以外可以结合新华书店的期刊种类、飞机场和高铁站书店的畅销报刊种类,蜘蛛网、杂志铺等网络销售期刊的热门推荐,豆瓣读书的推荐,学院学科建设带头人和各专业教研室的推荐。

纸质读物阅读不再是学生阅读的主流,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Web2.0、Mobile2.0等新技术开展各种阅读推广活动,需要多用QQ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类型推送100字以内的文字吸引学生,人人网、新浪微博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都采用这种模式,且收到不错的效果。

报刊很多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新浪博客公众号,都可以推荐给读者,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

同时,电子阅读机,电子期刊系统也是纸质报刊阅读的有益补充。

五、结语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会变得更加多元,传统图书馆在满足校园读者多元化需求、构建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方面将会遇到更多的挑战。高校图书馆只有把握时代脉搏,准确掌握读者多元化的个性需求。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才能在满足高校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的文化育人功能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尹凌彦.质量保障如何“内外兼修‘?[J].麦可思研究,2016,6(11):31-33.

[2]马树超.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及其转型发展[J].麦可思研究,2016,4(3):12-15.

[3]黄张活.碎片化阅读趋势下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学刊,2016,2(2):33-35.

[4]程文艳,张军亮,郑洪兰,周红梅.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和实例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2,5(2):47-54.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报刊互联网+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