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玲 申文丽 程彦伟
【摘 要】本文主要对现代教育技术下中学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调查研究, 包括信息化生物教学的践行者、教学内容的整合者、教育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终生学习的实践者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教师还不能够适应信息化教学下的角色转变,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生物教师;信息素养;角色定位
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现代教育技术对生物教学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学生物教师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熟练掌握及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信息化教学下的角色转变做准备;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角色,并适应信息化教学下教师角色的多元化;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学设计的能力,将现代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做信息化教学的整合者;要求教师切实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做信息化教学的践行者;要求教师具备现代化教学的实施能力,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善课堂教学,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进行继续教育,做终身学习的实践者;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沟通者等多种角色。
为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下中学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认清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现状,笔者设计了“现代教育技术下中学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调查问卷,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对洛阳市及周边县区的初高中生物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到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的教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1 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主要是指教师获取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1]。调查显示,教师对IE等网页浏览工具、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以及word、WPS、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应用率几乎达到100%,课件制作软件的应用率达到82%,而flash动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频处理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的运用率却很小。由此可见,生物教师基本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搜索需要的信息,并制作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只有一小部分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制作flash动画、进行图片处理及各种音视频的转换。因此,教师应提升计算机教学软件的运用能力,学校也应该重视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生物教学的能力。
2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2.1 信息化生物教学的践行者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发挥多媒体技术及多种传播功能的技术优势,做信息化生物教学的践行者。
调查结果显示,50%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资源可以辅助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大纲;此外80%的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讲解生物课堂中较为抽象的内容。有76%的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另外有56%的教师能够利用信息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52%的教师利用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展开协作学习。这些数据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做信息化生物教学的践行者。
2.2 教学内容的整合者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之间的整合,创设了逼真的生物模型和情境,实践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对抽象知识的讲解,创造一个高效和谐的课堂氛围[2]。
调查结果显示,30%的教师会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课程的课件,稍作修改便应用于课堂教学,44%的教师创设不同的情景内容,如使用视频、动画,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仅有12%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64%的教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讲解重难点,如微课视频进行个别讲解。另外,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重要的组分,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很难花大量时间真正实施,可借助计算机整合生物学实验,模拟课堂中无法完成的实验,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6%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生物实验,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2.3 教育的研究者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98%的教师会研究如何选择信息资源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质量;仅有36%的教师经常和同事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交流如何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生物课堂的教学;仅有64%的教师会将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理论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课堂质量,同时还要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使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4 學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寻找、搜索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物学问题;引导学生具备对信息资源客观分析的能力。
74%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导入精美短片、音乐、图片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较快的进入新的学习情境,75%的教师会布置相关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到网络上查找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料等来完成作业,从而提高了学生运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34%的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制作生物资料并上传到指定网站;36%的教师会在生物资源库里存放各种类型的生物资源引导学生查找使用。由此可见,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进行学习的目的很单一,仅仅是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专门的网站或网络平台等多途径的去查阅所需资料,并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进行自己的创新、创作等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教师、学生、家长沟通的建立者
网络通信的发展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师生双方基于教育信息化的互动交流模式可以实现网络答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及时获得任课教师的解答[8]。调查结果显示44%的教师通过建立QQ群与学生沟通交流,14%的教师通过建立师生论坛与学生互动,30%的教师借助公共邮箱与学生交流,仅有8%的教师建立教育博客。这些交流方式给师生提供了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以及心理变化。
2.6 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信息化环境下的生物教学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们了解和掌握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调查结果中仅有24%的教师会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管理等教学培训;此外,公开课、赛课等活动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教师提高自己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调查中仅有20%的教师会积极参加此类活动。由此可见,中学生物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对教育技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够重视,提升自己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愿望并不强烈。
3 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在信息化生物教学中并未真正体现其教师角色的多元化。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不强,对网络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资源与学习内容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对计算机软件的不熟悉,导致教师过度依赖网络中现成的教学成果;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的融合深度不够;部分教师并未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代的发展脱节,传统的教学过段已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充分应用。
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认识,利用网络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并积极探索、研究信息化生物教学规律,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教师角色多元化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昌达.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J].深圳广播电视大学,2012,12(32):18.
[2]郭锡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结合[J].中学课程资源,2012,16(9):48.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