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祎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这启示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生理需要,更应该关注幼儿的安全需要。这里所讲的安全,不仅仅指幼儿的生命安全,也包括教师为儿童营造的安全的心理氛围,只有在安全的氛围当中,成长才可能发生。最近在一堂彩泥课上发生的事情让我对这一理论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彩泥课的主题是制作小拖鞋,孩子们得知做的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东西,个个都激动得跃跃欲试。我带着孩子们欣赏了各式各样的拖鞋图片之后,就把材料发给大家自由制作了。过程中大家创意无限,有的做的是夏天的凉拖鞋,有的做的是冬天的毛拖鞋,拖鞋上还做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加以装饰,人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快结束的时候,配课老师叮嘱小朋友们:“完成了的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一边,不要乱做哦。”配课老师话音刚落,走到了一个小女孩身边,指着她的作品说:“看吧,这就是在乱做,你的装饰做这么高干什么?”当时我在另一边辅导其他小朋友,听到配课老师的话立马走了过去。原来这个小女孩在拖鞋上做了一朵类似牵牛花一样的花,花朵做得很高很高,立了起来。听到配课老师的评价,小姑娘把头埋得低低的,默不作声。我立马安慰她说:“老师觉得你今天很棒,小花做得很漂亮,我们再给小花做上叶子好不好?”她委屈地点了点头,开始给小花做叶子。
放学后小姑娘的妈妈来接她,她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迫不及待地让妈妈给她的作品拍照,小脸一副愁苦的样子。妈妈关心地问道:“怎么今天不开心呀?”小姑娘故意避开了妈妈的目光,没有开口说话。我一面给妈妈解释可能是因为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点评孩子作品的方式不太恰当,影响了孩子的情緒;另一面鼓励着小女孩,跟她说她的作品很好,是老师没有发现它特别的美,希望可以让她的心情好转一些。
其实,这个女孩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孩子,每次她都会用很多元素把自己的作品装饰得很丰富。她想要表现的东西,她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几乎都可以借助彩泥表现出来。她一般不会模仿老师展示的图片,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造和表达,这是老师应该予以欣赏和保护的闪光点。出现今天这种情况,我想是因为配课老师平时没有留意她的作品。一直以来,牵牛花是她所偏爱的装饰元素之一,在之前做小台灯和小蛋糕的时候,小姑娘都用到了牵牛花来做装饰。今天她之所以会感到难过,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她的抗挫折能力差或者是只能接受表扬受不了批评,而是因为老师没有理解她。明明自己很投入很认真地在做,老师不但不欣赏还误解说自己在乱做,这样的评价难免会让小姑娘内心感到失落。
正如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才敢于去成长,在一个没有比较、没有评价的环境中,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一个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我这样做老师会不会喜欢?会不会被老师批评?始终处于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状态的话,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失败的,这样的艺术教育也是失败的。这样的课堂连最基本的满足孩子心理安全的需要都做不到,何谈通过艺术教育让孩子体验到尽情表达自己创想的快乐?如何让孩子在未来勇敢地去追求自我实现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到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幼儿喜欢参加一个活动的重要前提必然是这个活动能带给他轻松愉快的体验,能不能大胆表现取决于这个环境是否能带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从这次事件中我领悟到,老师要想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艺术课堂,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
在艺术课堂中,老师们常常会走入“重活动结果,轻活动过程”的误区。诚然,幼儿作品的质量是反映教学效果的参考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和绝对的标准。如果一次艺术活动只是一味追求幼儿作品的美观而忽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这无疑背离了美术活动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宗旨。因此,在艺术课堂上,只要孩子在创作过程中是投入的,是开心愉快的,我们就不应该对孩子的作品过分指责。
2.留意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喜好。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审美感受与体验,就像案例中的小女孩特别喜欢用牵牛花做装饰一样,孩子们有着自己偏爱的装饰元素,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加以留意,在肯定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尝试更丰富的创作。遇到读不懂幼儿作品的时候应尝试与幼儿交流,幼儿美术之所以能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当孩子向你讲述他作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呈现给你的是一个让你惊叹不已的多彩世界。
3.欣赏幼儿作品中的拙稚美。
幼儿美术教育家罗恩非尔德认为:早期儿童美术能力与其心智成熟水平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与其心智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幼儿常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来传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学前期的幼儿处在思维发展的前运算阶段,他们的作品往往透露着一种天真、拙稚的美。只有在天真无邪的孩童时期,才能有那么多充满童趣的创意和表达。成人在欣赏幼儿的作品时,也应该带着一颗童心,才能真切地进入孩子眼里的奇妙世界。
4.带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
孩子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就有责任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大胆地进行创作和表达。若是在一个干预多于自由,误解多于理解的活动环境中孩子便难以让创意之花自由绽放,更谈不上喜欢这样的活动了。
如此说来,我们需要学会充分地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作品,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安全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自由勇敢地去尝试、去表达,这才是我们艺术课堂应该带给孩子的东西。
附:(小女孩的作品为下图中右上角那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