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著超 胡连峰
随着世界范围内幼儿教育的改革,学习品质逐渐受到国内外诸多专家与学者的重视。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PEC)认为:“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我国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强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好奇心作为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學习与寻求知识的内在动机之一,对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区域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游戏活动,蕴含许多促进幼儿好奇心学习品质发展的契机,笔者提出一些培养策略,希望能够给幼儿园带来启示。
一、区域游戏中幼儿好奇心发展蕴含的契机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观察,笔者发现区域游戏中蕴含许多利于幼儿好奇心学习品质发展的契机。
(一)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游戏兴趣是指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广泛关注与热情投入。游戏兴趣是幼儿好奇心的一个重要表现。笔者发现相对于其他活动,一个有吸引力的区域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一方面,一个新颖的区域游戏环境、合理的区域空间布局,能吸引幼儿更好地投身五大区域,激发游戏兴趣;另一方面,丰富多样的区域游戏活动与区域游戏材料,幼儿的选择性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地在区域中坚持游戏。
(二)增强幼儿学习敏感性
敏感性是指客体本身(区域环境、材料)的一些新异属性所引发幼儿的接近行为。笔者认为幼儿对新奇事物的敏感,是好奇心唤醒的基础。区域游戏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敏感性。第一,丰富的区域环境创设形式,能更好地吸引幼儿去接近;第二,多元的区域环境创设主体,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这样创设的环境更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敏感性;第三,活跃的区域活动氛围,教师干预少,幼儿能更加积极地尝试与挑战。
(三)提高幼儿游戏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幼儿游戏观察指幼儿对区域游戏环境及材料的持久知觉。区域游戏能提高幼儿游戏观察力,主要表现为幼儿观察得更加深入与持久。其一,丰富、趣味性强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使幼儿能进行更加细致而持久的观察与探索;其二,区域材料变化性大,幼儿经常操作不同材料,不易产生疲劳,利于游戏观察力的培养。
(四)丰富幼儿游戏探索形式
幼儿游戏探索主要指幼儿对区域游戏材料的摆弄、操作、制作等行为。幼儿探索能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好奇心的强弱。通过观察,区域游戏能丰富幼儿游戏探索形式,主要表现为,幼儿探索欲望增强,探索机会增多。一是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入比较多样,充满挑战性,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二是教师积极引导,关心幼儿的探索行为,提供了更多探索机会。
(五)提升幼儿提问意识
提问是一种言语交流活动,是儿童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儿童合作学习的工具。游戏提问是指幼儿对区域游戏环境和材料的提问与追问。提问是幼儿好奇心学习品质的重要表现形式。观察发现,区域游戏中幼儿提问更多,多是对区域环境与游戏材料进行提问,提问的目的性更强。但由于区域过于分散,教师很难照顾到所有幼儿的提问,无法一一引导,不能让每位幼儿都意识到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区域游戏中幼儿好奇心培养的策略
区域游戏中存在利于幼儿好奇心学习品质发展的巨大契机,但并非所有幼儿园都能灵活把握这些契机,所以笔者提出相应培养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给幼儿园带来启示,促进区域游戏中幼儿好奇心学习品质的发展。
(一)合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极其重要,创设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利于合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1.创设与幼儿认知相冲突的区域环境。
幼儿园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求新存异,创设一些与幼儿原有认知经验相冲突的区域环境。其一,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与兴趣需要,创设能挑战幼儿原有认知经验的新颖环境,驱动幼儿产生好奇心,尝试接近。其二,区域环境要适当体现变化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兴趣的变化,及时变换区域环境,更换活动区背景与材料等;也可以经常改变各个活动区的空间布置与材料位置等,保持幼儿的新奇感与神秘感,维持幼儿的游戏兴趣,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2.积极营造宽松开放的游戏氛围。
幼儿园教师应该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开放、适宜幼儿自由探索的区域游戏氛围。第一,幼儿是区域游戏的主体,幼儿园教师要以幼儿为本,营造宽松而又开放的游戏氛围,真正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教师可以参考幼儿的意见,创设区域环境、制定区域游戏规则,更改一些不合理的活动流程等。第二,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鲜事物,增强幼儿的学习敏感性,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尊重、理解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过度好奇行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接纳幼儿,让幼儿在开放而包容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通过与区域环境和材料的互动,逐渐丰富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并充分发挥科学区的独特价值,培养幼儿的观察与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提供丰富多变的区域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师应该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变化的区域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兴趣。首先,幼儿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幼儿兴趣,自制一些新颖、有趣、特色鲜明的玩教具,供幼儿选择、观察,建构经验。其次,教师投放材料要有一定的预设目标,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层次性、教育价值以及游戏价值等,投放适合幼儿观察与操作的游戏材料。最后,区域材料要定时更新,教师可以对区域材料进行追踪记录,及时丰富可玩性强的材料,淘汰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培养幼儿对材料的持续观察力与探究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充分发挥科学区的独特价值。
科学区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所以要充分发挥科学区的独特价值。科学区一般分为自然角与探索发现区。其一,教师要重视自然角的作用,引导幼儿参与自然角的创设,提供工具与记录本,让幼儿种植植物或者饲养动物,探索并记录自己在自然角的新发现,培养幼儿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与探究兴趣。其二,教师要重视探索发现区的重要作用,设计一些好玩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探索游戏,提供足够的探索机会,鼓励幼儿的积极探索行为,支持幼儿的探索需要,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在探索游戏中建构知识,培养科学态度。
(三)积极引导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好奇心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所以教师要善于等待,及时引导,培养幼儿的好奇好问精神;重视家园合作,共同引导,促进幼儿好奇心学习品质的发展。
1.善于等待,及时引导。
好问是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提问,积极培养幼儿的好奇好问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耐心,善于等待,理解幼儿,走进幼儿的内心,认真耐心回答幼儿的提问,培养幼儿的好问精神;其次,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幼儿多多提问,对于那些提问意识强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幼儿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帮助每一位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家园合作,共同引导。
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要相互一致,对于提高指导儿童学习品质的策略方法要协调一致。其一,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普及好奇心学习品质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培养策略,并及时了解与帮助家长转变溺爱、包办等教育观念,家园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其二,教师与家长要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宽松、开放的游戏氛围,积极引导幼儿好奇心学习品质的发展,共同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学习敏感性、观察力、探究能力等。只有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好奇心学习品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