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究竟属于谁?

2017-04-20 13:34仇莉莉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幼儿

仇莉莉

近期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幼儿教师培训,有澳洲专家的讲座,苏州本地的几所幼儿园观摩,更有全省的多位幼儿教师幼儿园课程特色。在与幼儿园教师、专家等多方对话中,在与澳洲幼儿园课程的比较中,一个问题反复萦绕在我的心头:在幼儿园里,课程究竟属于谁?

一、幼儿园课程是属于课程管理者、课程专家的吗?

可以说,在幼儿园的课程开发中,课程管理者、专家和学者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希望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课程设置给幼儿呈现完美的课程,并通过课程评价来检验课程实施的成果。在中国现实的幼儿园教育语境中,幼儿园课程把课程管理者、专家和学者的要求具体化为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强调幼儿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把教育评价量化为一次又一次的评比、考评。表面上看,通过规则的制定、任务的分配把幼儿园教育的重大任务分解细化为若干小的任务,考评的时候幼儿园提交报告、总结,但这样的后果却是直接导致了幼儿园老师有忙不完的材料,写不完的总结,老师们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给幼儿建构快乐而健康的幼儿园生活。

为了迎合实践管理者和专家们提出的课程理念,有些幼儿园表现出过高的课程建设热情,没有把幼儿的发展和需要放在第一位,而把所谓的“特色”作为追求的最终目标。有的幼儿园以“科学课程”为特色,引导小朋友观察、记录、分析种子成长的过程,让幼儿合作分担浇水、施肥、捉虫的工作,在“科学课程”的主题下培养幼儿科学的意识和研究的严谨态度。但有的幼儿园为了完成所谓的“特色”而生造出所谓特色。某幼儿园确定了“国防教育”特色,让小朋友穿上迷彩服,请军人来到幼儿园,给学生讲“热爱祖国”的故事。这样的特色让人哑然失笑,“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要培养的优秀品质难道是服从吗?再者,给幼儿讲“爱国”这些抽象的概念也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爱国”不如从“爱家乡”开始。只注重课程管理者和专家的所谓“特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

很显然,幼儿园课程不属于课程管理者和课程专家,课程管理者和课程专家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引领者,他们高屋建瓴地提出课程建设的蓝图,指引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方向。

二、幼儿园课程是属于家长的吗?

在学员的交流学习中,有的幼儿园园长提出他们把家长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幼儿园课程成败的标准。我持怀疑态度。一方面,家长有着不同的学历背景、成长经历、自身阅历,自然就会生成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却是错误的。比如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多教识字、算术。另一方面,即使幼儿园的家长水平都很高,掌握的教育理念都很先进,但是众口难调,在有分歧的问题上幼儿园最终应该听谁的呢?

无论是中国还是澳大利亚,课程的框架都不缺乏顶层设计。澳大利亚颁布的《归属、存在和形成:澳大利亚早期学习大纲》和中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要求,对教师的课程设计也提出了目标和方向性的要求。因此,幼儿园课程是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而不应该人云亦云,被家长牵着鼻子走。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家长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

三、幼儿园课程是属于教师、幼儿的吗?

行文至此,幼儿园课程究竟属于谁已经有了答案:幼儿园课程既属于教师,也属于幼儿。

(一)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和教师,家长、社区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以下是澳洲的一个幼儿园写给家长的信:

昆虫项目——给家长的信

亲爱的家长:

孩子们在菜园里挖地时发现了很多小昆虫。这个经历让孩子们普遍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现在计划做一个项目。我们已经讨论和记录了对于昆虫的已有知识,正在着手思考我们要学到哪些东西。我想知道你们家周围有没有昆虫?如果您有任何与昆虫有关的书籍、游戏等,我们非常期待能够将您拥有的这些资源纳入到我们的项目中。

祝好!

儿童课程团队敬上

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若干有用的信息:

这个课程最初的提出者是孩子,他们在挖地的过程中产生了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师寻求家长的帮助:你能不能找到你家周围的昆虫,你能不能提供相关的书籍和游戏?很明显,幼儿是课程的亲历者,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积极的参与者。

在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中,我们多次看到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制作学习故事,并生成自己和学生共同关注的教学主题。这种课程既是教师的,也是幼儿的;是家长参与的,也是社会其他人参与的。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一片树叶、一块涂着颜料的石头都可以成为课程。教师们可以带着幼儿在树林里看小鸟,让孩子领略自然的美好风光,由某个幼儿发现的一个问题可能成为全体幼儿探究的主题,让孩子体会探究的幸福。

(二)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和教师,课程设计要关注幼儿的需求

幼儿的生活是自身与周围环境交互的结果,他们不可能如小学生那般坐在教室里听课,他们的活动是在活动室、户外游戏区、沙土区等,让童心在活动中飞扬。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

在上海的一所幼儿园,学校的保安们在两棵树之间架起秋千,把园中的一棵树设计成“可以爬的树”,幼儿特别喜欢这些朴素的游戏材料。老师们在户外活动中每个人负责一个区域,配备单反相机和记录本,一边负责幼儿的安全,一边观察并记录来这个区域玩耍儿童的兴趣、能力以及性格等,并由此生成有價值的主题,升华为幼儿园的课程主题。在苏州工业园区幼儿园,老师们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差异,全面考虑班级特点,运用时代元素装扮幼儿的“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有真实的电话、台灯、电饭锅等,还有ipad等时下流行的电子产品模型,甚至有幼儿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如“花园宝宝”“天线宝宝”等,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

(三)幼儿园课程属于幼儿和教师,课程设计要考虑幼儿的主体身份

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终极意义是儿童建构自我与塑造自我,所以要能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身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让幼儿在活动中成长。

培训中在两所幼儿园观摩听课。我认为:几位执教教师一定像全省众多的准备公开活动的教师一样,认真研究课程教学目标,反反复复地组织同行听、评课,希望在公开场合呈现一次完美的活动。这就是他们的教学目标,但孩子的探究、游戏是很少被考虑在内的。比如,观摩的一次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根据不同人的要求选择公交车路线,如果幼儿选了“错误”答案,教师纠正成她所认为的正确答案就算完成任务,却没有让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也许错误本身就有价值呢。观摩的一次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偏重于讲授图形的面积、边长、角等概念,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还不够。这不是教师的错,关键是我们把幼儿园等同于小学,小学有课程标准,我们把《指南》也当做课程标准,衡量每一个教师是否贯彻这些标准,每一个孩子是否能达到这种标准,而忽视了这个年龄阶段最美好的应该是探究、游戏与快乐。

当然,我们不应总是否定与悲观,在现有的课程背景之下,有些幼儿园也在做着有益的尝试,真正把课程还给幼儿。一些幼儿园教师确定了众多有趣的主题,贯彻“做中学”的理念。比如在“可爱的乌龟”主题中,让学生对乌龟的习性等进行观察研究,并用绘画的符号记录这些变化。这些正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孩子也成了研究者。还有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一起自制玩具,立方体的玩具可以成为拼图的材料,也可以成为容器,更可以成为其他玩具。

费孝通说,每个人的“当前”,不但有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教育亦是如此,幼儿教育的“当前”,不但有幼儿教育“过去”的投影,而且也是整个民族幼儿教育“过去”的投影。把课程还给教师和幼儿吧!让幼儿能认同自我,有强烈的幸福感并成为自信的学习者和交流者,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成为积极的反思实践者、优秀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领者!

猜你喜欢
幼儿园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