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04-20 07:56廖慧惠
软件 2017年3期
关键词:双创型计算机专业双创

马 宁,廖慧惠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信息与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系,安徽 合肥 230051)

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马 宁1,廖慧惠2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信息与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2.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系,安徽 合肥 230051)

针对当前“双创”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分析当前“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以强化计算机人才实践技能为依托,以“计算机人才创业孵化平台”为基地,研究计算机专业“双创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提到:“只要大力破除对个体和企业创新的种种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中国发展就能再上新水平”。创新创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继而在2015年,创新创业被正式的提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创新创业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1]。

2016年,安徽省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在任务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弹性学分制管理办法,支持大中专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推动实施以大学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计划,对高校毕业生初始创办科技型、现代服务型小型微型企业的,给予一次性5000-10000元补助,每年支持新建4-5个青年创业园,培育1万名以上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国家地方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以及上级政策的指导下,各高等学校的的创新创业教育都在积极的开展中,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理论轻理论、流于形式等问题[2-4]。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分析国家有关政策,研究当前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型的计算机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1 “双创型”人才内涵

创新创业型人才,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有创业精神、有创新理念以及通识类知识基础,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类人才。创新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抓手的,前提是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否则创新也无从谈起[5-7]。创业教育可以说是新提出的对学生教育的新概念,它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或是学生的企业实践,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去寻找机会,主动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可以看到创新思维是创业活动的前提,但是具有了创新思维也不一定就能够创业,两者是相互联系、交叉的统一。

2 “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

2.1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明显滞后

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在沿袭着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近几年比较受关注的校企联合、师徒制等模式。虽然这些模式与有很多交叉,但是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双创”教育理论研究的滞后,使得当前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成功模式。

2.2 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尽管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及保障措施,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把控,比如学校建立了“双创”教育的机制、平台,但是在过程中缺乏更加细致的监管,不能做到持续的跟进,另外也没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使得“双创”教育发展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发展。

2.3 创新意识培养缺位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近年来在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但是当前的创新教育更多的仍是以课本为基础,缺乏课本知识以外的能力拓展。当然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一个难题,但是这一环节的缺失,对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会大打折扣对“双创”教育的影响会是深远的。

2.4 创业教育通识课教育不足

总所周知,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培养离不开相关通识课的理论知识,比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课程的教育,也包括将一些专业前沿发展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当前由于学校教育教学机制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学生这种多学科交叉和渗透的能力被限制。

3 计算机专业“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比多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案例,建立计算机专业 “双创”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强化计算机人才实践技能为依托,以“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基地”为平台,构建计算机专业“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机专业“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Fig.1 "Double-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computer science

3.1 培养目标

“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具有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同时具有“双创”人才的一般特征。行业特征就是具备专业内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强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一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创业知识,有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专业以外的拓展能力[8-9]。

3.2 计算机类“双创”人才培养的机制

针对培养目标,建立适用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双创”培养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建立由学校教育与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创新创业“分层对应”模式模型图(如图2所示),即启蒙教育与创业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培养技能与实战演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创业精神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从分发挥学校、社会在“双创”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发展意识。

图2 创新创业“分层对应”模式模型Fig.2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ierarchical correspondence" model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引入通识教育课程,增加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开设,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专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实践教学学时,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10]。

(3)建立学生自我学习发展机制

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比如在选择专业、选择教师、选课层面上。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尊重,逐步的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在学校方面也要因人而异的教学,分层教学、分级教学,逐步的完善弹性学分制,以及学分银行的建立。

3.3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措施

(1)搭建“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基地”

在政府教育部门支持下,搭建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基地,既可以作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器。这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条件,通过搭建平台,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基地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利用国家“双创”教育的政策,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同时为学校引入企业等社会资源参与到项目转化提供了途径,对于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确立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思想

一直以来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都是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社会以及家庭对小孩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很缺乏。进入大学以后,当前高等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培养的方式也只是局限在课堂,也没有将创新创业培养作为重点。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思想,对创新创业教育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以往的已就业为导向向以创新创业为导向转变。

(3)改革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并围绕“创业”的主题,开设课程,可以作为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管理类、经济类、营销类的知识。对于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考核,可以改革考核方式,用更加综合客观的评价标准来代替试卷成绩。在课程体系中要增加校外资源的引入,紧跟市场步伐,把我专业科研前沿阵地。

(4)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双创”教育成功开展的人力保障,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教师培养方向上,要从以往的单纯学历提升、科研提升向加强实践能力、企业化能力倾斜。学校可以通过加大企业挂职力度、比例引导教师,也可以直接从企业以交流或者引入的方式,将企业人员引进来,这样通过自主培养和企业引进来打造一支创新创业型的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要敢于创新,敢于批判继承。

3.4 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具有完备的评价机制,在充分利用上级政策的同时,要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抓到实处。首先要有制度保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协调各职能部门,以及对外交流。其次要给予经费支持,加快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增加设备的投入。再者,应提供优质的师资队伍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开展的活动也应计入教师工作量,并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考量指标[11]。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给予量化考核,比如学生获奖、学生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作为评价的指标,并作为指导教师的成果,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时作为条件。

4 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高等院校踏实的进行开展,不能急于求成而最终流于形式。要系统地、有组织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不是停留在校企合作或是办几个技能大赛这种传统的形式上。系统地开展此类教育,要将各类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配套相关的保障、激励政策,提供与教育相关的各类服务。通过确立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思想,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方向;搭建“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平台;改革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创业思维;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牢固创新创业的根基。如何为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实践中探索一条成功的道路,需要不断地总结与研究。

[1]张其香.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下中国创业教育的新格局[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3): 140-146.

[2]刘红喜.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81-82.

[3]严薇, 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2(09): 78-80.

[4]吴益峰, 张淑敏, 田夏.大学生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02): 39-41.

[5]吕楠.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12): 177.

[6]姚春梅, 刘春花, 朱强.基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创新转型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06): 31-33.

[7]韩团军, 聂翔, 黄朝军, 张志伟.工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观察, 2017(01): 71-72.

[8]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2(12): 26-30.

[9]江玮璠, 李文, 杨叶, 汪丽琴.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 2013(27): 219-221.

[10]王芳, 刘永安.东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08): 5-8.

[11]唐艳春.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的培养[J].工作研究, 2013(06): 40-42.

Research on the "Double-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Computer Science

MA Ning1, LIAO Hui-hui2
(1.Anhui Radio & TV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22, China; 2.Anhui technical college industry and economic, Hefei Anhui 230051,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ouble-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the society's demand for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computer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uble-innovation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skills of computer talents, Computer talent incubator platform as a base to study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double-innovation new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uter talent; Training mode

G642.0

A

10.3969/j.issn.1003-6970.2017.03.008

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批准号:jyxm0172),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xyqZD2016454)

马宁,男,(1983-),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云计算、数据挖掘;廖慧惠,女,(1983-),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云计算、模式识别。

本文著录格式:马宁,廖慧惠.计算机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软件,2017,38(3):38-41

猜你喜欢
双创型计算机专业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建设
农业类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