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草菇生产概况与引种试验评述(上)

2017-04-19 05:03贾身茂王瑞霞
食药用菌 2017年2期
关键词:草菇种草稻草

贾身茂 王瑞霞



民国时期草菇生产概况与引种试验评述(上)

贾身茂1王瑞霞2*

(1.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郑州 450008;2.《食用菌学报》编辑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106)

草菇是我国历史上传统栽培的五大食用菌之一,也是民国时期接受过近代农业科学教育的院所科技人员唯一进行引种试验的种类。我国的草菇,以广东和广西产量最丰,其次是江西和福建南部。对近年收集到的民国时期期刊及食用菌图书文献中有关草菇生产程序、留种及栽培方法,栽培季节、栽培场地选择、生物学效率、初加工、主要产区和产量、栽培效益、生活习性、子实体发育过程、特殊栽培方法、引种试验等的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概括介绍这一段历史时期草菇栽培技术在中国发展的脉络。

民国时期;草菇;生产调查;近代真菌理论;引种试验

1 民国时期草菇文献概述

1.1 期刊上的草菇文献及其分析

笔者收集到1921—1943年民国时期《中华农学会报》《农报》等期刊上刊登草菇的文献13篇,按刊出年月的顺序排列,依次为1921年曾炳荣的《江西信丰县种草菰法》[1], 1923年黄干桥的《草菰栽培法》[2],1926年覃武康的《调查草菇记》[3],1933年甘林的《怎样种草菰》[4],1935年丘桂生口述的《草菇栽培法》[5],1936年何元鑫的《草菰栽培法》[6]和曲辰的《草菇栽培法》[7],1937年贝君的《草菇培育法》[8]和陶忠瀛的《草菰之室内栽培法》[9],1940年裘维藩的《广西草菇在成都引种初步成功之经过及其展望》[10],1941年陈肖柏的《草菰栽培谈》[11],1942年毛福全的《草菰培育法(上)、(下)》[12],1943年杨子才的《榴江草菰产销之概况》[13]等。另外,仅查到文献题目的还有:毛福全的《赣县信丰菰农视察记》《江西省地方农事试验场兰花菰试验成绩报告》和周承禹的《信丰赣县草菰调查报告》等。

查到13篇全文草菇文献的内容,以调查广东的草菇生产技术的期刊文献为最多,有4篇,占近三分之一;其次是报告广西、江西草菇生产的文献各2篇,报告福建草菇生产试验的1篇。按论文发表的时间划分,20世纪20年代3篇,均为生产调查报告;30年代的6篇,多为草菇生产知识与技术介绍;40年代的4篇,其中有3篇是引种试验。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一是当时草菇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和广西两省,其次是江西和福建的南部;二是按技术发展脉络看,20年代偏重生产情况调查,30年代偏重草菇新知识与技术的介绍,40年代偏重引种试验。这是合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

1.2 两册草菇专著

两册草菇栽培专著,一是1928年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推广部编印的《草菇栽培法》[14],全书正文仅5页,正文前有“草菇发育形态图”4幅,正文后有版权页。该书到1934年已发行至四版,北京国家图书馆有收藏。二是1938年广西桂林种植草菇实验场何孔昭编写的《草菰实验栽培法》[15],正文48页。该书仅存于重庆市图书馆。裘维蕃先生在编写《中国食菌及其栽培》[16]一书时曾有引用。

1.3 食用菌综合图书中的草菇文献

民国时期的食用菌综合图书潘志农编写的《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17](再版,1936)及《最新实验人工种菰问答》[18](三版,1937)中也有草菰栽培的章节。潘志农的栽培实验场在福州,书也是在福州印刷出版的,两书均发行四版。《最新实验人工种菰问答》为三版、四版(1947)的书名,1932年初版时书名为《实验人工种菌百答》,1934年增订再版时改名。再版本目前在国内图书馆中尚未发现。

2 民国时期草菇的生产概况

2.1 草菇生产调查的文献

民国时期草菇的栽培技术与生产情况,可以从那个时期4篇关于草菇生产的调查报告中看出。民国时期最早的一篇草菇生产的调查报告是1921年童瑺识转发曾炳荣的《江西信丰县种草菰法》;第二篇是1926年岭南农科大学覃武康在带领学生赴广州市郊东山的竹丝岗、桃金坑两个草菇栽培场参观实习后撰写的《调查草菇记》;第三篇是1935年《现代生产杂志》刊载的《草菇栽培法》。该篇是广州市河南隔山合盛场“种草菇富经验的老农丘桂生来讲述”的,“虽然未能十分科学化,可是经验底积聚”;第四篇是“关于榴江草菰问题,笔者甚感兴趣,此次复参与办理运销工作”的扬子才撰写的《榴江草菰产销之概况》。以上4篇产销调查报告都是作者亲临现场的实际经验总结,既各有特点,又有共同之处。本章以这4篇调查报告为依据,简要综述民国时期草菇的生产概况。

2.2 草菇的一般生产程序

曾炳荣的《江西信丰县种草菰法》[1]总结的草菇栽培工艺简明扼要,具有共性,可以代表那个时期的草菇栽培主要环节,其标题摘要如下:(一)原料;(二)地择;(三)筑畦;(四)浸水;(五)堆料;(六)遮杆;(七)灌水;(八)生菌期;(十)保菌法;(十一)剖菌法;(十二)晒烘法;(十三)翻畦法;(十四)留种法。以上14个技术环节中无接种环节,这是由那时的留种方法与堆草方式而决定的。

2.3 留种法

曾炳荣对“留种法”介绍:“冬初将菌之废料除留种外,其余可用之为肥料,但所留之种,必须晒燥。藏之室内以待明年取种之用。”[1]而丘桂生口述的“留种法”比较详细:“栽培草菇的人,留心体察得某堰(本文作者注:此处的‘堰’指栽培的‘畦及其上的草堆’,下同),初发生时的草菇最盛最壮,即可把那条草堰底草留做种草。预定把牠留做种草的草堰,只可采摘一、二、三天的草菇;采菇后,随即将该堰底草被加厚至六七寸,使牠以后不再发生。要种草菇时,就把那条草堰里的草来做种。在每年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左右,即要预留下年种草。在这时底目的专为留种,可全用粘稻草筑新堰,因为粘稻草对于留种的成绩较好。新堰发生草菇摘头三天后,即要加厚草菇被;但在十二月遇南风天气时须把被揭薄,以免堰过热致损坏种草。侯到明年二月初即可以开始筑堰(此时可用金凤雪稻秆和粘稻秆混合或全用糯稻秆)下种了。”[5]

“草被”即堆料下种后在草堆四周及上面盖上一层干稻草,草被可使栽培的草堆免受风吹日曝,又起到保湿保温的作用。“草被的厚度六七月气候炎热时约寸半厚,二三月则要二寸半至三寸,总之随温度高低而加减。”[5]

曾炳荣介绍的“留种法”中“草种”“必须晒燥”,是“干”保存;而丘桂生口述的“留种法”,“草种”是“预定把牠留做种草的草堰,只可采摘一、二、三天的草菇;采菇后,随即将该堰底草被加厚至六七寸,使牠以后不再发生。要种草用时,就把那条草堰里的草来做种。”这是“湿”保存。两者“留种”的材料均是生长过草菇,里边生长有菌丝的稻草。从这里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已有了“留种”的概念,已从传统的野生孢子自然传播天然接种栽培,过渡到人工“留种”、人工“接种”栽培。尽管使用的还不是人工培养的纯菌种,但已摆脱了传统栽培的漂浮孢子自由接种的状态,以食用菌栽培技术发展史的进程衡量,“留种” “接种”已是一大进步,实为新法栽培草菇的先声。

2.4 边堆草边接种与含水量的检查

由于使用的是“草种”(丘桂生口述文称“种草”),所以接种与堆草同时进行,即“在建筑草堰的预定地点上,沿着边沿排上种草,在种草上铺上草球,球底散乱处(即稻草两端结合处)向内(即草堰的中心)。叠好一层之后,再沿着边缘在草球上铺上种草,种草上铺上草球。这样一层一层底建成草堰。排种草时,不要结成草束,但把牠排薄就好了。全条草堰高约三尺,约共草球六至七层,每层三寸至五寸左右。”[5]这是一层草种一层草球的边堆草边接种的栽培方法。

堆草有三种方法。上面丘桂生讲的先把稻草做成“草球”然后堆起是其中之一。“草球”的做法是:“把牠扭转,像绳一样;再把牠两端结在一起,使牠结成草球。”[5]除把稻草做成草球堆料外,还有先把稻草从中间折起,边“折草”边堆草的方法,即将整根稻草“中折头尾向内”[1]的堆草。也有先将长草扎成束的“每束叠成长方形”[3]的堆草方法,“每束禾秆重量四五斤。”[3]不论哪种方法堆草,均要先浸水,然后边堆草边用脚踏。草堆成上窄下宽的梯形。堆的大小一般高为:“高三尺。”[5]每畦用草量“约8担余”,即

8 00斤(400千克)。草堆下面提前作一“阔二尺半、高六寸、长度随意的畦”[3],四周开水沟。所用稻草在堆草前均应浸水,按层堆料,并用脚踩。脚踩不仅可使堆草紧实,还可使草吸水均匀。

下种量,丘桂生口述文记述:“每草堰一条,约需新草十担。二三月时筑堰,需下种草一百斤;五六月时下种,则需要种草五六十斤。”[5]每担一百斤(50千克),按重量计,接种量约5%~10%。

曾炳荣文记述洒水的时间与用量:“堆料后之七日,洒水上层。俟底层见水乃止。”[1]丘桂生讲得比较详细:“在踩完水后,任意在草堰里抽出一小束草来,把牠用指一扭,看牠有没有水滴出,若扭时有水疏疏地滴出,那水量就恰合,若没有水滴出,水量就不足。”[5]这个检查含水量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目前仍是国人季节性栽培食用菌常用的检查培养料含水量的简易方法。

2.5 关于“翻畦法”

曾炳荣介绍“翻畦法”:“原料过久,菌亦减少,此时即可翻畦。将旧料作种。再加蒿秆等为新原料。如是行之至七八年,尚不减收量。”[1]这实际上是在一定时候在长草菇的草堆上加入新草,以长过草菇的稻草为种,让新草长菌丝以继续收获草菇。这个方法经济效益怎样,优劣如何,还值得我们今天探讨验证。

2.6 关于栽培季节

手机是抵御聒噪的神器,根据聒噪的级别调节不同的节目。比如对方的语音语调和风细雨,不影响我刷屏看文字,就首选微信微博;如果对方语音高亢语调激昂,逼你入脑入心,分心的方式就只能是看淘宝;如果对方的言辞激烈,好像你欠他2000元钱似的,这就是在逼我出手了,只好在购物车里划拉,对自己好一点吧,该买的就买,否则咋办?人家已经对咱这么不客气,咱自己总得对自己客气些吧?

4篇文献都没有把“栽培季节”列为文中的标题,但曾炳荣在“生菌期”一节中讲:“如是二月左右,原料渐次腐化,菌自发酵,而丛生焉”[1](本文作者注:所指月份,均是农历,下同)。由此可知,江西信丰为二月出菇。覃武康文则是在“三月十九日调查”[3],可知广州三月已是出菇季节。丘桂生文叙述:“倘若气候和暖,二月下旬即有草菇发生”[5],此处讲二月下旬可以出菇了。只有杨子才文介绍了 “草菰之习性”:“草菰性喜高温而湿润之气候,温度在华氏六十度至九十度,即合于生长,故其分布,常在热带及亚热带,……在堆草后,最迟月半,即可完全收清,故每年可栽培二次至四次。”[13]覃武康文记述调查的种期为:“种期正月二十左右”[3]。看来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栽培季节大不相同。

2.7 栽培场地与灌水

曾炳荣文叙述:“二、地择地场宜向太阳、避北风、便灌溉。三者俱全。斯为美矣。……七、灌水堆料后之七日。须灌水于畦沟。……暂去其遮秆,洒水上层。俟底层见水乃止。”[1]丘桂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到了用清洁水的重要:“栽培地最好的是距城市十里八里有天然清洁的山泉来灌溉的,如贴近或公路车站更好。……有天然清洁的山泉水来灌溉,草菇的食味便特别来得鲜美;较之没有山泉,利用塘水涌水的就胜得多。但灌溉的山泉必要清洁。”[5]

2.8 生物学效率

稻草有籼稻草、粳稻草、糯稻草,又有早稻草晚稻草之分。丘桂生认为:“糯草含胶质——草菰的营养分比较丰富,故比粘草来得佳。”[5]具体的产量:“每条草堰上等的约有一百二十斤的收获量;中等的约九十斤;下等的也有六十斤。”[5]“每草堰一条,约需新草十担”[5],合计稻草一千斤(500千克),可见生物学效率约为6%~12%。

2.9 初加工

丘桂生文叙述:“若草菇栽培地不近都市,则出卖鲜草菇的机会很少,而且实际上经营草菇的人,以不近城市得为多。为推广农家副业起见,干燥法实在是非常重要。在有太阳的时候,把牠先晒四小时,然后搬入干燥室来用火烘。”[5]除上述鲜菇、干菇作为商品外,《榴江草菰产销之概况》一文则又介绍了“罐藏法”:“洗净之鲜菰,贮于竹筐中,旋即连筐浸入百分之一沸盐溶液中,约经三分钟取出,浸入流动之清凉水中冷却,然后装入铁罐中,加入百分之二之热盐液,立行排气后即固封,再用华氏一百二十度之温度杀菌,经过二十五分钟之久,取出冷却之。”[13]从以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商品草菇已有鲜菇、干菇和罐头菇三种。

2.10 草菇主要产区的产量与销售

杨子才一文指出:“我国产草菇的区域,首推江西省信丰县,年产约四五百担。其次为广西省榴江县,年产约一百五十余担。”[13]其他几篇文献无草菇的产量统计。由此可见,民国时期草菇生产仅限于南方气候炎热的广东、广西、江西与福建等省份,属地域性产品,产量较少,且没有进行专门的统计。

广州竹丝岗与桃金坑所产草菇之销路,据《调查草菇记》一文的报告:“前市交通利便,运往香港最多。今只销于各大酒馆酒楼茶居等。”[3]草菇的装运,丘桂生述:“草菇干燥后,即可装载,运输到别处去销售。从前多用瓦缸、瓦盒,内垫厚草纸,然后装载草菇,封密外口。但近来渐觉得瓦器对于运输上不大适宜,渐有利用铁旧煤油桶和用锡焊口的了。”[5]不管是“瓦缸、瓦盒”,还是“铁旧煤油桶和用锡焊口”的包装,现在看来都是极其简陋的了。

2.11 栽培利益

《江西信丰县种草菰法》一文介绍:“草菰,以稻草为培养原料,故名。信丰之特产也。每年运售广州者。约值十万元。”[1]丘桂生口述:“种每亩年投入166元,种的最好总收入1320元;中等880元;最差660元。”[5]可见当时栽培草菇获利还是比较丰厚的。

3 以近代真菌学理论知识认识草菇

3.1 以近代真菌学理论知识认识草菇的主要文献

民国时期介绍草菇栽培技术的几篇期刊文献,如何元鑫的《草菰栽培法》、曲辰的《草菇栽培法》,、贝君的《草菇培育法》等,虽然在文中也出现了“胞子” “菌丝” “菌蕾” “播种”等术语,但都没有用近代真菌理论知识具体系统地叙述草菇。而1928年出版的《草菇栽培法》一书则是这方面的先声,叙述了“草菇子实体的发育过程” “草菇的生活习性”等。潘志农的《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一书中也有介绍。

3.2 草菇子实体的发育过程

对草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作科学描述,最早见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28年出版的《草菇栽培法》,在正文前有“草菇发育形状图”。该书把草菇子实体发育分为4期[14],见图1。按现代的称谓,应为“(甲)扭结期” “(乙)蛋形期” “(丙)伸长期”和“(丁)成熟期”。[19]

唯该书对图1的文字叙述所用的术语有欠准确:“草菇之形状,除在菌丝期外,略可分为四种时期:初为胞子,形圆而色淡灰;日后,则形似椭圆而为深灰色;稍后,外包从顶端破裂,菌帽脱出,成半椭圆形,下有菌柄承之;以后,帽即张开,表面仍为灰色,底面则为白色,状如鳃瓣,内藏多数胞子,全身高约三寸,形似一伞,故名菌伞,此为草菇成长时之形状,一二日后,则胞子成熟,由白色转呈赤黄,飞散四周,以自求繁殖其种族,总共生育时期不过四日,即告终止。”[14]不准确之处如“初为胞子” “外胞”(菌托),“菌帽”(菌盖),“鳃瓣”(菌褶)等。这反映出当时对近代真菌理论知识掌握的水平有限,术语尚不规范,是近代真菌理论知识传入我国初期必然出现的过程。

3.3 草菇的生活习性

关于草菇的生活习性,《草菇栽培法》一书介绍:“草菇性嗜湿热,忌寒冷,在摄氏表二十六度以上,始能生活,故春秋二季,因温度太低,甚少栽培者,若在温室内栽培之,使气温常在二十六度与三十六度之间,则可终年发育,获利之厚当更倍之。”[14]这是初次引入温度对草菇生长影响的理念。

3.4 明确“菰种” “草种”与孢子、菌丝均可以作为菌种栽培

《四季栽培人工种菰大全》“第八章各菌种之制造法”的“第三节草菰菌种制造法”中有介绍:“栽培草菇,如不用菌种,亦能发生,因稻草中已附有草菰胞子也。但恐发育不齐,产量不丰,故以施用菌种为可靠。菌种有菰种与草种之别:前者系择质较肥大之老菰,使多生长数天,采下晒干,忌用火焙。干时即研之为末,贮入瓶中,严密封塞其口,不使空中湿气执侵入,而失却效用。后者则择生菰多处,菌丝蔓延最旺盛之草,至九十月间,菰发生终止时,即将起草头截下晒干,贮存于干燥之室内,以供次年播种之需。无论菰种或草种,其贮存期间仅及一年,如过久则菌多死灭,使却其生殖能力。”[17]实际上,“老菰”研之末中既含有草菇的孢子,也有菌丝。

陶忠瀛在《草菰室内栽培法》一文中记述:“菌种之制法,分为胞子繁殖与菌丝繁殖两种,胞子繁殖法,系取老菰菌褶中所负着之胞子,培养成菌丝体,再移植于厩肥中,使其繁殖而生菰。菌丝繁殖法,是用菌丝体使其直接繁殖扩大,以应种植上之需要。上述两法,以前法手续较烦,但其效果甚佳,后法虽也可取,制法亦简,但于实用上似不若前法之美满,只适宜于少量之需要,及初学者之试验,因其方法较易也。”[9](待续)

S646

A

2095-0934(2017)02-145-06

*为通讯作者,E-mail:wangruixia2893@163.com

猜你喜欢
草菇种草稻草
农业废弃物在草菇栽培上的应用
稻草熊
草菇增产有三法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节日“种草”
美容须防被“种草”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
草菇电击法遗传转化的研究
Cut off my Hands!
两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