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是什么造就了当下的能源格局?我们在检索历史的数据时,也试图重温那些影响深远的公司战略和产业政策。
在2002年中国第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曾被寄望于打破电力垄断的区域电网公司,即将退出历史舞台。长达15年时间里,五大区域电网公司几经沉浮,在经营性资产被剥离、被架空数年后,最终将面临被注销的命运。
有消息称:2016年国网年中会要求,7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区域公司法人注销工作。经查询工商资料发现,截至2017年2月,除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四大区域电网公司均已注销。
至此,国家电网一张网已然初成。十余年电改疾行,惟一不变的是电网,彼时成立的五大区域电网公司,如今已然空壳化。
国家电网公司是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其前身国家电力公司曾经垄断着共和国所有的电力产业。2002年4月,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号文),电改大幕正式拉开,按照厂网分离的改革目标,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为五大发电集团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
其中,包括华北电网在内的五大区域电网公司隶属国家电网公司,2003年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成立,原本要设独立法人,并实行股份制改革。但2011年国家电网却强令撤销五大区域公司,改设区域分部。其中华北电网公司因情况特殊,一度保留。此举当时被外界解读为“削藩”。
2012年,五大区域电网公司中原本就只有华北电网硕果仅存。由于牵扯到首都供电的特殊性,华北电网的经营性资产一度被认为可能作为“异类”保留。然而,经过密集调整,仅仅一年之后,国家电网毅然决定将这最后一个“诸侯”势力分拆。至此,全国的输配电终于形成了真正的“铁板”。
5号文产物
此轮削藩的对象——五大区域电网,正是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2002年国务院发布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5号文),赋予了区域电网公司打破电力垄断及省际壁垒的使命。
5号文明确,设立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西北、华东(含福建)、华中(含重庆、四川)电网公司。这些区域电网公司的经营范围内,原国家电力公司资产比重较大,其组建工作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各地方以所拥有的电网净资产比例为基础参股,组建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区域电网公司将区域内的现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分公司或子公司,负责经营当地相应的输配电业务。
可见,根据当时文件的定位,区域电网与省网公司之间是母子关系。此轮电改渐进表的思路是,逐步建立区域电力市场监管体系和市场运营规则,进而形成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统一的区域电力市场。
按照5号文,区域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各自的职责划定也非常清晰。
区域电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经营管理电网,保证供电安全,规划区域电网发展,培育区域电力市场,管理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按市场规则进行电力调度。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处理区域电网公司日常生产中需网间协调的问题;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等。
南方电网的存在,是个例外。2001年原國家计委上报的改革方案是“1+6”,即设立国家电网公司,下设6个区域电网公司。多轮博弈后,最终南方电网作为改革试验田而生,被独立出来。改革者的设想是,待南网发展成功后,其他区域电网公司将借鉴其模式,从国家电网分拆出来,促进市场竞争。
集体空壳化
随着2004年国家电网将特高压电网建设提上日程,原有的区域电网格局逐渐被打破。
2005年,电力改革三周年之际,一场由电监会组织的调研就在全国展开。彼时,多数专家就对电力体制改革的路径之争产生了相当大的疑惑。直到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三集五大”的方向后,市场才从大刀阔斧的收权中嗅出了几分明确意味。
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三集五大”,明确了权力上收、资产下放的发展路径,五大区域电网公司的存在愈显尴尬。
国家电网公司前任董事长、担任一把手长达13年的刘振亚一直坚持输配一体化、调度和电网一体化的观点。刘振亚认为,目前国家的电力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系统瓦解和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实施输配电网结构分拆反而会带来效率损失,中国若实行输配分开将增加成本600亿至1800亿元。
2005年以后,国家电网正式着手启动特高压电网建设,并规划“十二五”期间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的特高压电网网架,全电力行业围绕交流特高压的争议也由此开始,延续至今。
中国究竟需要“全国一张网”还是“区域电网公司”,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路径;不仅关乎电力体制改革的走向,也关乎未来能源的布局。
2011年5月起,国家电网加设了西北分部、华中分部、华东分部、东北分部,开始大刀阔斧地拆分四大区域电网。当年年底,华北电网有限公司也加设了华北分部。次年,最后一块区域电网华北电网被分拆为国家电网华北分部和冀北电力公司两部分。
从2012年7月开始,五大分部陆续注册成为独立法人,而原五大电网公司旗下资产陆续划归到五大分部中。加上电力调度资产转移至省市公司,五大区域电网逐渐失去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已集体空壳化。国家电网的“全国一张网”工程,也进一步得以巩固。
重回大一统
架空区域电网,是国家电网实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所谓“三集”是将人、财、物的管理权力向本部收拢、集中;“五大”是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大建设、大规划。说白了,就是权力上移。
虽然多年来区域电网对下属省级电力公司的直接管理一直难以实现,但毕竟大的方向是很明确的。然而,随着国家电网将区域电网公司的主要经营性资产剥离出去,等于实质上消灭了区域电网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生存基础,电网垄断捅破了最后的天花板。
当时的报道称,五大区域电网旗下主要输变电资产,特别是各超高压公司按属地化原则相继划转至省级电力公司。各大区域电网下属机构的信通公司(或信息公司)和规划评审中心,将划归省市公司。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区域电网实际上不再有经营权,而省网公司的重大投资皆由国家电网公司审批,较大规模的招标也被纳入公司总部统一组织的集中招标,重点省市级电力公司的主要领导甚至都由国家电网公司直接任命,国家电网所谓强调“没有撤销”的举动只是表面功夫,其大幅增强总部对区域控制力的意图已昭然若揭。
原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国际大电网CIGRE和IEEE会员蒙定中对此评价,国家电网此举是强化了其“一张网”做法,不利于市场竞争,同时从技术层面来看,存在很大的缺陷,“浪费而不安全”,更违背了当初5号文制定的初衷。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指出,成立华东等五大区域电网公司,就是待南方电网发展成功之后,借鉴其模式,将五大区域电网公司拆分出来。而国网此举却打破了这一最初构想。
5号文对中国电力市场的设计是以区域电网为发展方向,这是从安全和管理角度考虑,现在区域电网的牌子还在,但功能已经丧失,特别是一旦特高压交流形成全国一张网,意味着省与省之间的500千伏网架必须解列,成为配电网,等于回到了国家电网大一统的状态。
电网是朝一张网发展还是多网独立发展,彼时的国家电网的掌门人,刘振亚给出了明确答复。在其之前出版的《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中如此描述:“预计到2030年前,国家电网将实现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
妥协的尝试
区域电网公司从设计到创立再到变异,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艰难前行的缩影。这一轮改革实施十年来,实现了“厂网分开”,但在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电价改革等方面,却未能取得预期的进展。
而五大区域电网公司是妥协的产物。据了解,当初设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时,对于电网资产如何重组,业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是继续维持国家电力公司时代的“全国一张网”;二是将全国电网按地域拆分为若干个区域电网。这两种意见在最后时刻达成妥协,同意组建国家电网公司并成立五大区域电网公司,另行成立南方电网公司作为“试验田”以积累区域电网独立运作的经验。
据悉,“5号文”之所以最终确定区域电网的发展方向,是因为从安全和管理的角度,全国形成五大区域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这六大相对独立但互有联络的异步电网,比较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2003年,五大区域电网公司相继挂牌成立,它们均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按照“5号文”的设计,区域电网公司应根据电力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将区域内的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分公司或子公司,负责经营当地相应的输配电业务。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2005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相继上收了区域电网公司和各省電网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性资产,实施垂直管理,使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网公司从原来的母子关系转变为平级的兄弟关系。
与此同时,区域电网公司的财务管理、人事任命、工程管理、招标采购等职能也被国家电网公司上收。尽管其法人地位保留至今,但已基本失去了经营管理省网的功能。
业内人士透露:区域电网公司拥有的资产主要是省间联络线,主要承担的职能是省间和跨区的电力调度。与“5号文”对区域电网公司的职责界定相对照,其实际功能已大幅弱化。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国家电网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弱化区域电网,主要目的是通过资产和行政手段增强自己的总部控制力,减少区域电网对其垄断地位的威胁。另一方面,国家电网公司最近几年大力推行特高压电网建设,也被部分专家认为是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全国一张网”的垄断格局。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处于自然垄断地位的国家电网公司走向高度集权,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其提高管理效率,使体系内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方向更加可控。
如果说5号文试图通过组建区域电网公司形成竞争,以打破国家电网公司一统天下的电网垄断格局是一次失败的尝试,那么新电改9号文显然是对此做了经验总结,对区域电网仅是提了一句“继续深化对区域电网建设和适合我国国情的输配体制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续近15年的五大区域电网公司已被注销四个,但关于区域电网的废存争议,以及各地不断涌现的“网中网”,依然备受关注。
目前来看,南方电网的改革尚属成功,但区域电网的尝试却彻底沦为“阶下囚”。而所谓发展区域电网的努力,或许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人均装机1千瓦
2015年2月,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千瓦。此前,我国总装机容量和总用电量均超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人均装机容量是反映电力供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装机1千瓦,标志着我国电力供应已从紧张短缺转向供需平衡甚至宽松过剩。
百科词条 看词条,读历史
特高压放行
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电网建设大战略。直至2014年,一份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制定的电网投资方案,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复。其中包含4条特高压交流工程,5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和3条±500千伏输电通道,这意味着,特高压交流获得国家能源局放行,多年来围绕交流特高压的争议才告一段落。
百科词条 看词条,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