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山++李帅
我们整理了主要能源细分行业的现行数据和发展轨迹,力图还原一个清晰的能源宏观图景,也希望给读者判断产业规律及未来走向增添数据的佐证。
受独特的资源禀赋限制,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长期占居绝对优势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煤炭产量、消费量均有大幅度提升。2000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2亿吨,2008年则达到28亿吨,翻了一番还多。与此同时,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也从2000年的67.8%爬升到了2008年的70.3%。
此后,投向煤炭行业的资金不断攀升,其在能源工业投资中所占比例也在2011年达到顶点,超过21%。投资额的顶峰则出现在2012年,达到5370亿元。
2013年开始,受多种因素影响,煤炭投资总额和所占比例双双回落。煤炭开始进入新一轮的震荡调整。
煤炭价格过山车
2008年下半年开始,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并影响到中国,随着电力、钢铁需求萎缩,煤炭价格一路下挫。在低位徘徊将近一年后,2009年9月起,秦皇岛港5500大卡的山西优混从550元/吨飙升到750元/吨,并在2010年维持了这一高位。
2010年10月份,“煤炭价格风向标”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诞生。在随后的2011年,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5500大卡综合平均价格达到800元/吨。
受国内外经济发展放缓等因素的影响,2013年起,所谓的中国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市场需求开始出现萎缩,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下跌。
2012年到2015年四年的时间,环渤海动力煤5500大卡综合平均价格全年平均下来分别为691元/吨、590元/吨、499元/吨和407元/吨,几乎是每年跌落100元。
产能过剩酿苦果,行业步入亏损期
价格起伏,直接影响着那些依靠黑金生存的煤炭企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煤炭采选业主营业务利润为2536.5亿元,到2011年达到4666.2亿元,之后便不断下降,到2015年仅为440.8亿元。
在这背后,是已扩张到极点的煤炭行业版图。
2008年之后,包括光伏、风电等新兴能源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使得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三分之二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煤炭产量继续攀升,直到2013年达到了39.74亿吨的历史高位,同年的煤炭消费量则达到了42.44亿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产能为39亿吨,而新建及扩产的产能为14.96亿吨,其中有超过8亿吨为未经核准的违规产能。
从另一角度看,截止2015年底,世界煤炭产量约80亿吨,中国产量达37.5亿吨,仍占世界的47%;中国煤炭消费量为39.65亿吨,仍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一半。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达到64%,远高于30%的世界平均水平。
煤炭产能分布不均,大省遭遇重创
一直以来,我国煤炭主要依赖几个产煤大省,尽管排名有所变,但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数据显示,2016年,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81641.5万吨,而内蒙古累计产量为83827.9万吨,首次超过山西。尽管这两地产量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但合计仍接近全国一半。
2016年,仅有新疆、广西这2个地区原煤产量呈正增长,其余23个省市原煤产量均出现下降。其中,新疆增长1.2%,广西增长1.1%。
这种煤炭分布严重不均的现象,事实上造成了部分省份严重依赖煤炭的情况出现,这一轮煤炭价格下滑后,包括山西在内的煤炭大省元气大伤,并开始谋求经济转型。
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疗伤之路仍漫长
为扭轉局势,整肃煤炭行业,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 2016年,煤炭去产能目标是2.5亿吨,62万职工需要安置。
为此,2016年中国煤炭行业执行了将近9个月的276天工作制,有效遏制了产能。2016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3.63亿吨,较上年回落了将近四亿吨,同比下降9.4%。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
山西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山西去产能达到232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受此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煤炭供需形势由严重供大于求逐渐转为供需基本平衡。2016年下半年,煤炭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环渤海动力煤5500大卡综合平均价格一度突破600元/吨,全年平均下来达到445元/吨,较2015年增加了接近10%。
到了2016年结束时,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090.9亿元,同比增长223.6%。
对此,中煤协提醒说,2016年影响煤炭市场变化的因素是多重的。“但必须看到当前煤炭需求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尚缺乏坚实基础”。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水平一直较低。2008年,行业前十企业总产量在行业所占比例大约25%,2015年为40%左右。
正因为如此,2016年起,国资委要求主业不是煤炭的央企统一退出,将产能移交神华等煤炭央企,希望改善这一局面。
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有所提升,煤制油气在曲折中前行
煤炭清洁利用一直是我国能源行业的重大课题。入洗率则是衡量其清洁利用水平的重要标准,数据来看,我国煤炭入洗率水平提升较快,但与发达国家80%甚至90%的入洗率相比,我国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2016年12月,神华宁夏煤业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12月28日首批产品装车发运,标志着煤制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称,这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
这似乎为多年来煤制油的各项争议划上了一个句号。
在此之前,支持方和反对方围绕着煤化工产业,尤其是煤制油气项目在中国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环保水平,爆发了无数场口水仗,实质上延宕了这一行业的发展速度。
基于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上世纪以来,中国高层就开始关注煤制油、煤制气。
为了避免建成即过剩尴尬局面的出现,2006年开始,发改委开始明令提高煤制油的门槛。2008年8月4日,发改委再次发布《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煤制油项目投资风险大,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铺开。
统计表明,现在我国煤制油示范项目有9个,形成产能规模740万吨,加上之前获批待建的220万吨项目,到2017年末将达到960万吨。“十三五”期间,还将有伊泰伊犁100万吨间接液化等项目陆续投产,这样将使煤制油产能在“十三五”末达到2810万吨。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晶泉表示,目前行业在转化效率、用水等方面均已有革命性突破。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副总工程师焦洪桥预测称,未来几年煤制油产业的产能达到5000万吨甚至1亿吨的产能规模,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煤制气的历程与煤制油有类似之处,但如今的境况似乎更加艰难。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开展煤制气示范工作。之后各地便掀起投资煤制气项目的热潮。
2011年3月,发改委明确禁止建设年产能20亿立方米(含)以下煤制气项目。在2012年7月以前,国家发改委仅核准了大唐集团、北控集团、汇能集团、庆华集团所投资的4个煤制气项目,总产能为151亿立方米/年。
2013年3月以来,有8个煤制气项目陆续取得国家发改委路条,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两地。8个项目的合计产能为811亿立方米。此外,还有60多个煤制气项目取得规划和筹建阶段,等候国家发改委的核准。若全部投產,预计总产能将超过2600亿立方米/年。
但到了2014年,我国煤制气产量仅为7.9亿立方米,几乎是大唐国际克旗、新疆庆华一家一半。
目前,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企业,对待煤制气的态度都较为谨慎。
黑金泥潭
2014年,山西爆发“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落马官员多数与煤炭利益链有牵连。2008年,为遏止不断上升的矿难,山西开始推进被称为“国进民退”的大规模煤改。因改革简单粗暴,寻租侵吞事件频发,在缓解了山西官员的安全重压时,煤改却打开了“黑金泥潭”这个潘多拉魔盒。
百科词条 看词条,读历史
69个资源诅咒
2008年,国务院确定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共12个,2009年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2011年11月底,国务院界定了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至此共有69个资源城市上榜。这些以“铜城”、“煤城”等富含矿物著称的城市,因无度开发矿山而逐渐枯竭,被视为陷入“资源诅咒”。
百科词条 看词条,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