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祎 杨雯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军队资产管理中存在“四重四轻”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资产管理的四条对策措施。
关键词 固定资产;管控;措施
资产管理是军队经费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战斗力的一项基本要素。目前军队资产管理效益、保障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新形式下的任务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军队资产管理存在的“四重四轻”问题
(一)管理中“重钱轻物”
一直以来,实物资产管理是一些单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一是事业部门缺乏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没有主动配合财务部门监督管理的意识,导致财务部门掌握信息不及时、不准确,部分资产失控失管。二是没有重视固定资产登记,及资产保管人变动交接登记;并且清查困难。三是有些资产管理部门受传统思想、业务能力或人力配置的影响,每年终了组织资产全面盘点清查工作,大多数情况是上级推一推,下级动一动,有的走走过场,缺乏主动作为意识。四是审计部门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主要是针对领导经费审批权限以内的经济活动业务进行审计,很少重视对领导干部管理单位资产情况审查,并且部分领导岗位调动时,名下资产没有移交清楚,缺乏必要監管。
(二)管理中“重购买轻处置”
部分单位对资产购置、使用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却往往忽略了资产的报废管理。一是报废制度不完善。军队相关资产管理规定中明确了一次性处置资产原值的审批权限。但由于军队资产管理中没有累计折旧制度,很多已淘汰待报废处置的资产实际价值很低,但按原值计算报废却超出本级领导审批权限,造成部分待报废资产未报批。二是资产处置监督力度不够。资产处置随意性大,往往由资产管理部门凭经验单独估价处置资产,纪检、财务等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有的资产甚至未进行估价,就随意报废处理。而对需要报废的资产即使在财务账务上进行了减少处理,但无法准确对应残值收益。三是资产处置缺乏专业性。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资产处置,对监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土地房屋转让出租的价值评估,国家和军队法规都要求经专业机构及人员评估确认,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评估工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财务部门又不具备核实资产评估价值的能力,造成评估定价无人负责、无法实施。
(三)管理中“重分工轻协作”
目前事业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管理上是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的模式,缺乏有力的配合协作。一是资源配置不协调。实际工作中,事业部门的经费用于资产购买、调拨、支付、报废等活动只需在事业部门内部进行业务办理,财务部门只是作为“账房先生”,无法做到依据资产账务进行准备的资产调配,使一部分资产闲置,无法发挥资产使用价值。二是资产清查工作缺乏配合。每年的资产清查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由财务部门牵头开展清查工作、统筹监管,有的事业部门不配合,清查走走形式,有的财务部门监管意识不强,不能做到与使用部门准确核对资产,导致资产账目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三是信息资源不共享。目前,军队财务部门及各业务部门研发使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各自独立,数据库不能链接共享,影响了资产的管理效率。
(四)管理中“重核算轻技术”
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主要注重购买手续是否合规、资产是否入账、账目核算是否准确,而忽视了管理技术手段的应用。一是负责资产管理的财务兼职人员大量精力耗费在产权登记、账务处理、标签打印等日常具体工作中,无法实地了解资产管理状况,难以为单位创新资产管理手段发挥更多作用。二是军队资产管理系统缺乏对登记资产信息的全面反映,当前新增资产登记主要包括事业部门提供的单价、数量、名称等信息,由于资产登记信息的价值有限,直观性和共享性不强,特别是对于通用性强、批量购置的资产,容易出现信息重叠、难以区分等问题。三是资产编码不统一,资产在购入时,管理部门为了便于资产管理往往有一套资产编码,财务部门为了便于账务处理也有一套自己的编码,由于两套编码各自标准不同,在财务账上要准确查找实物管理部门台账上的资产,非常麻烦,严重影响对账效率。
二、军队资产管理对策措施
(一)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法规教育宣传
1.进行资产管理改革,法规制度的引领是前提。完善现有规章制度,在法规层面上突出资产管理的地位、作用,使资产管理和经费管理处在同等重要的层次上。并以现有财务管理规定和事业部门相关规定来修订资产管理规章,明确资产管理职责,理顺管理关系,规范管理行为,使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事业建设紧密衔接,配套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和处置行为,改进资产核算和统计报告制度,增强规章制度的操作性和约束力。
2.深入资产管理改革,思想认识是关键。对物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实物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人为的因素占很大比重。首先,在健全资产管理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内控管理需求,遵循钱物分管的原则,通过下发通知、定期汇报和组织集训等方式,争取单位党委对资产管理等工作的高度重视。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文件规定、宣传栏和内部网络等途径加强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工作内容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提高官兵对资产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让全体官兵意识到资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确立管好资产靠大家,管好资产为大家的观念。努力营造党委重视、部门支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管理氛围。
(二)做好资产预算管控,加强资产处置监督
1.实施资产预算管理,切实从入口处有效控制资产增减。预算管理是各级党委调控保障资源的重要手段,资产预算对资产配置起着计划、调控、反映的作用。在预算编制阶段,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分析资产存量并提出资产配置审核意见,为预算部门编制预算方案提供准确可靠信息,预算部门按照确实需要的按标准购置、空余闲置的调剂利用、无法使用的报废处置的原则,合理安排预算;预算审批后,预算部门将资产预算信息反馈给资产管理部门,实施资产预算跟踪管理;资产购置过程中,严格按照年度预算和资产标准审核购置计划,对超标准、超财力购置项目予以核减,购置手续齐全的方可进行结算报销;处置报废资产时,严格按照处置计划处置资产,凡未列入处置计划的,不予办理资产处置手续。
2.严把资产处置关口,建立科学的处置监管体系。在资产处置法规制度方面,要建立资产处置监管法规,明确资产处置范围、程序、审批权限、资产评估、收益管理等内容,使得资产处置管理有法可依,并引入计提折旧制度,建立资产折旧标准,解决单位资产价值高估、净资产虚增问题;在资产处置评估人才培养方面,要在源头上解决评估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利用院校资源,每年组织资产管理业务骨干培训,开设专门评估培训课程,不仅要加强法规意识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掌握资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方法,还要能进行最基础的资产处置评估,必要时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库,防止因评估不准导致军队利益受损;在资产处置监督方面,要制定资产处置考评细则,优化监督方式,形成内部与外部、事前与事后、日常与专项相结合的资产处置监督机制,由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采取“专项和定期检查”的方式,每年對资产处置情况进行审计考评,重点考评资产处置程序是否规范,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处置收益是否纳入财务统管,处置价格是否公平、合理等。
(三)调动资产管理单位积极性,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1.建立考评机制,奖惩措施到位。为解决管坏管好一个样的问题,激发大家管好资产的积极性,要把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把领导干部履行资产管理职责情况与其政绩挂钩,把资产安全与单位安全工作挂钩,把资产保值增值与考核干部、考察党委班子廉政建设挂钩,把资产考评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作为单位和个人奖惩的重要依据、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对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对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失职渎职,导致资产严重跑、损、废、丢等流失问题的单位或责任人给予经济惩罚。
2.搞好协调配合,构建常态化监管机制。一是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应把依法行政、依法治产的理念贯穿到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收益分配等全过程。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和群众监督的职能作用,对资产的购建、使用、处置等全过程实施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部门协调再利用各项闲置资产。目前许多单位都存在数额不等的闲置或待处理资产,大多还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本单位内部可以公开闲置资产信息,其他部门提出调剂申请;本单位用不上的可以调剂给下属单位使用;本系统用不上的,可以由上级主管部门跨建制实行统一调配。三是各部门细化明确分工。财务部门综合监管,着重发挥产权管理与价值管理职能;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各种业务、实物管理和处置事项;事业部门对所属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合理性、合规性负责,三个部门积极协作、信息共享、齐抓共管,形成资产管理合力,保证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
(四)强化资产实时动态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共享
1.实现资产可视化实时动态管理。在现有二维条形码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就是把资产实物与各种传感设备和信息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将二维码标签变成电子标签,嵌入每一件资产中,对每项资产进行智能识别、定位和监控,实现对资产可视化实时动态管理。运用该技术变实物的分散管理为实景的集中管理,可以解决资产清查必须到现场扫描资产二维码的麻烦,随时进行资产自动清查,大大减轻了用于资产管理的人力物力。
2.构建网络化资产管理系统。融合各事业部门资产管理系统功能,依托单位内网,在军财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全资产数据库,完善由资产标准、资产预算、资产申购、资产登记、资产维修、资产处置、资产清查、资产查询等功能模块组成的资产动态可视化管理系统,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事业部门以及个人在统一的标准和便捷的平台下管理处置资产、办理资产业务。事业部门使用信息化系统在线填报资产购置、处置申请,上传资产原始凭证及图片,将资产信息填报时的“填空题”变为“选择题”;财务部门使用信息化系统在线审核资产业务,将资产登记由财务部门集中办理,变为各部门或个人多点录入,减轻资产业务工作量;资产管理部门通过系统能够随时查询资产存量和使用情况,网上办理资产调剂,实现预算编制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账务管理系统的无缝衔接和数据共享,建立一个资产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力争做到一次记账,信息共享,全程把关,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军,魏霞.对军队资产管理创新发展的思考.军产工程财会,2016(5).
[2]杨春香,刘津璐.加强军队资产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军队财务,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