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小学阶段开始,逐渐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意义非凡。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以核心素养为视角,通过发动问题引擎,启发建模意识,鼓励动手实践,打造群学模式,积极寻求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77-01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六次提到“核心素养”一词,“核心素养”指教育应促使学生拥有适应社会发展、获得知识与能力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内容,是能够培育学生认知态度、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数学品质。在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于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运用“生本”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意识,自觉反思学习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高效达成学习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状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发动问题引擎,牵引学生探究意愿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使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显著提升学生问题探究意识。在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下,教师不应成为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成为学生思维拓展的牵引者,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任务,明确问题的指向,加强问题的针对性,从而增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想象力较强,可是思维逻辑性较弱,目的性不强,经常会游离核心问题之外,思考方向也大多漫无边际,方向性不足。对此,教师应在提问时明确指向性,促使学生更有效的思考问题。一是要对教材内容精准把握,始终围绕核心问题。
如在学习“平行线”知识点时,可引导学生随意画出两条直线,然后提问:大家有办法验证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大家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事物存在平行线?学生思考有的放矢,围绕核心问题开展交流与探究,思维深度自然会被开掘出来。二是创设数学知识“原型”问题,实现“数学模型”与“实践问题”的紧密关联。如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如提问:“怎样计算圆的面积?用一个圆形纸片能探究吗?”小学生则会无从入手,对此可先将圆形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再提出三个小问题,问题1:近似长方形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问题3: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如此一来,以小问题为载体,由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那么学生的探究能力便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启发建模意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并不是要灌输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正确理念。数学模型是根据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归结成的一套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具体算法。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达成预定目标,运用一些假设条件与数学思维,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从小学就帮助学生树立起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使学生更高效的解决学习问题。
如解决“小明家本月用水量为8.5吨,水价是1.75元每吨,那么他家本月一共需要缴多少元的水费?”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答两个数字信息分别表示什么,在学生做出单价与数量回答之后,教师再进行引导,那我们要求什么?学生说出求总价,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建构数学模式,学生便会根据这几个因素,比较轻松的给出“单价×数量=总价”的答案,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启发学生的建模应用意识,可以用一些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数学模型的价值。又如解决“小明体重是30.5千克,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2.4倍,妈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和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逐渐建构出“小明体重×2.4倍=妈妈体重”这一数学模型,再让学生用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长期坚持下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便会增强。
三、鼓励动手实践,实现学生在做中学
一般来说,间接得来的知识远没有直接动手实践印象深刻,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寻找客观真理,体验数学魅力,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始至终的参与实践探索,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做”数学的快乐。如在讲授“梯形面积的计算”知识点时,笔者在课前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回忆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利用迁移、转化思想,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学生便会寻找到答案,并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当笔者提问:“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之后,一个学生沿着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对此,筆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很多学生经过动手尝试,寻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
四、打造群学模式,集聚智慧解决难题
数学是一门较难学习的科目,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数学中蕴含的抽象、运算、逻辑性较强的知识,是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数学素养才能顺利解决的,数学知识本身就意味着无限探究性,这也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可能。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依托小组合作寻找答案。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让学生测量所给出的长方形(正方形)数据,提出问题1:“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问题2:怎么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呢?请每个小组合作算一算。问题3:你们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通过群学合作,集聚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就会得到培养,从而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开展更加优质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应成为数学教师教学思考的重要问题。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常抓不懈,更新教育理念,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武葵花.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J].教育科研,2016(12).
[2]钱留娟.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6(2).
[3]王晓萍.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科技展望,2017(2).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