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婷婷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一直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视觉思维理论强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更容易感知的内容,降低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及枯燥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本文对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视觉思维理论 高中数学 应用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45-01
众所周知,高中数学知识点多而零碎,部分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如不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视觉思维理论强调教学内容的直观化,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实际加以灵活应用。
一、创设新知视觉意象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尤其对于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视觉表象,将其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为其更好的掌握与应用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解正余弦知识点时,教師为加深学生对y=sinx、y=cosx等图像的理解,可准备彩条,通过舞动要求学生进行感知,并分析正余弦图像结构特点,为顺利解答正余弦平移题目奠定基础。又如,在讲解椭圆知识时,为加深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可准备一条线段,两端固定取线段的不同点运动画出不同的椭圆图形。而后要求学生动手进行操作,让学生自己体会椭圆的形成过程,并讨论影响椭圆外形的因素。
高中教学中通过创设新直觉意象,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的加以展现,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热情。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创设新知视觉意象,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进行联想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即借助已掌握的知识及形成的视觉意象,在巩固原有视觉意象的同时,通过构建新的意象学习新知识,解答相关的题目。
例如,在解答直线与圆相关题目时,很多学生使用直线与圆方程,利用代数运算进行位置关系的判断,往往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而且出错率较高。教师应鼓励学生先不用动笔求解,而应在头脑中形成直线、圆的图像,充分调动视觉思维,利用圆心距、半径、弦长等相互关系,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实践表明,通过联想学生已经形成的视觉意象解答相关题目,解题效率及正确率均较高,事半功倍。又如,在讲解解析几何知识点时,要求学生联想初中所学知识,分析抛物线开口方向及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到椭圆、双曲线等知识的学习上,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学生通过感性认知建立数学知识对应的视觉意象后,不仅有助于顺利解答相关题目,而且有助于加深其对对应方程式的理解。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想、新知识的对比联想,通过联想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架构,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尤其搞清一些易混淆知识点,明确一些数学知识的适用范围,防止解答数学题目张冠李戴情况的出现,提高数学题目的解题正确率。
三、突破固有思维模式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发现很学多生受固有思维影响,看到之前见过的题目粗心大意,不注意审题,结果因考虑不全面导致无法正确解答出题目。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结合一些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给予学生针对性引导,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推理与验证,避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干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高数学解题质量与效率。
另外,部分数学题目结合图形进行求解,尤其一些隐含条件常通过图形给出,学生读图能力较差,无法提取到有用信息,很难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注重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把握图形的关键点与关键位置,从图形中寻找突破。
四、总结
综上所述,视觉思维理论在一些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视觉思维理论的重要性,注重视觉思维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地加以应用,帮助学生构建各种视觉意象,鼓励学生注重知识的联想,尤其应突破固定思维,注重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最终高效、顺利地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文献:
[1]顾芬. 视觉思维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1:5.
[2]陈世梅. 高中数学教学的视觉思维理论应用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2-13.
[3]蒋夏军. 视觉思维理论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6,18:15+17.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