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摘要】衔接手段决定着一篇完整的语篇是否有语义的连贯性,指称照应是汉英语篇衔接中最普遍的一种。指称关系涉及物、事、人、时间地点等一切方面。本文以郭沫若先生的《菩提树下》及其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的指称照应用法分析为基础,旨在阐明这种衔接方式在英汉语篇中的异同之处,进而指明在汉英翻譯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篇衔接 指称照应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19-01
一﹑引言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若想让一个完整的语篇发挥其交际作用,衔接总要贯穿语篇始终。[1]
本文以独立的语篇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菩提树下》和张培基先生的译文Under the Linden Tree为对象,通过对原作和译文进行对比,发现指称照应在汉英语篇中的异同,进而解决汉英互译中的困难。
二、指称照应及其在语篇中的应用
1.人称照应
现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表有: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
原文中的人称代词有:“我”、“她”、“它”、“我们”、“它们”。用于人称照应的词还有:“我的”、“我们的”、“它的”、“它们的”。
现代英语中的代词有:(1)人称代词:I、we、you、he、she、it、they、one;(2)物主代词:mine、yours、ours、his、hers、its、theirs;(3)反身代词:myself、yourself、ourselves、himself、herself、itself、themselves;(4)物主限定词:my、your、our、his、her、its、their、ones
译文的指称代词为:my,she,it,our,we,its,herself,ourselves,they,us,them,themselves,himself,their,he,his,you,I,one,my。
2.指示照应
陈定安将其分为:
这、那、某、各、每、其他、别的、前者、后者
这会儿、那会儿
这些、那些
那儿、这儿、那里、这里
这样、这么、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样。
在英语中,指示照应靠的是指示代词或相应的限定定词、指示副词以及定冠词。指示代词:that、this、those、these、same、such;指示限定词:that、this、those、these、such;指示副词:now、 there、here、then;定冠词the。
在译文中,依次出现的指称词为:this、those、 then、the、 here。
3.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是“用比较事物异同的形容词或副词,及其比较级所表示的照应关系”。
4.零照应
零照应是指在“语篇中本该出现的指称词被省略了”[1]例如:
所养的鸡不多,之多不过四五只;
译文中的零照应方式主要是句中的分词独立结构,例如:
“…whenever a hen is laying, giving it additional feed,making it a new roost…”
三﹑英汉语篇中的指称照应的差异
1.人称照应
从上文可以知道英语中用于人称照应指称的词的数量远多于汉语。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表达和形式。英语中的大多数人称代词有性、数、格的变化;除第三人称复数无性的变化;英语的反身代词也有性、数之分。在汉语中,只有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对应的反身代词是“自己”,在前面加上人称代词以区别性、数。
对原文和译文人称照应指称词的数量进行统计:
我3—I&us; 4; 她 11—she 10;我们12— we 17;我们的4—our 2;我的3—my 4;你4 —you 7;它13— it17;它们的2— their 6;它们12—they&them; 26;它的1 —its&his; 3;无对应项—he him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原文中的指称词的数量远远低于译文,对应项出现的次数也远不及译文。
2.指示照应
汉语中的指示照应词的数量多于英语,且能充当多种成分。例如:
“这样本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主语)
“这儿的景色好。”(定语)
英语中的指示代词通常作主语、宾语。也能作定语。
“We have so far done quite well this year.”
3.零照应
零照应是汉语区别于英语的最显著的特征。而且汉语多无主句,此时译为英语时,要根据语义使用恰当的指称词将其体现于译文中。例如:
“像这样的生活,要继续两三个月之久。”
“They continue to live like this for two or three months.”
四、结语
通过前文的讨论,能明确指称照应在是重要的衔接手段。汉英语篇中的衔接手段有相同也有异同。在汉英互译中,译者不能照搬原文的衔接方式,应该将源语语篇中的衔接方式以恰当的形式在译文中体现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够真正领会原文的灵魂。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