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媚俗艺术的欺骗与自我欺骗

2017-04-18 06:09刘青
报刊荟萃(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媚俗娱乐性大众

郭德纲在相声《我要反三俗》中将当下艺术作品分为庸俗低俗媚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子媒介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布,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三网融合的进程也逐步加快。这一切无不说明了电子媒介的发展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然而伴随着这种改变,西方传播学家所批判的媚俗化已在我国当代大众文化中逐步显现。

媚俗艺术这一概念是在二十世纪初才成为国际用语被使用的,它指的是一种流行的、肤浅的庸俗艺术,已成为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自十八世纪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崛起开始,带来一大批市民阶层和小资产阶级,而启蒙运动则解放了小资产阶级,从而诞生了一种庸俗的伤感主义文艺。随着商品生产的发达,市民阶层构成小资产阶级的一大部分,这样,市民的趣味又跟商品的交换和市场供求关系紧密相连,它体现在艺术乃至产品的设计、装潢、广告等各个方面,一味迎合消费者的趣味。在商品经济时代,商品交换成为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实现经济利益,满足中产阶级乃至大众的文化消费,艺术作品便以高度的市场价值为目的,以降低艺术品位为代价,从而出现了大批量的生产与复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媚俗艺术应运而生,特点表现为消费性、炫耀性和娱乐性。下面笔者将结合案例讨论媚俗艺术的欺骗与自我欺骗的美和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

媚俗艺术的特征之一表现在消费性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工业流水式的生产被大批量生产与复制之后成为了消费性的商品。大批量的生产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廉价仿制品的出现使得大众实现了对于高雅艺术的消费,但也在不知不觉中使得高雅艺术变成了媚俗艺术,大众在消费中产生了对于消费欲的满足,例如人们购买艺术仿制品却不愿亲临画展博物馆,购置留声机却不愿体验音乐会或文化传播沙龙,当大众开始尝试较为廉价的体验方式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艺术的民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接近了与之对立的高雅艺术,另一方面也可以说艺术是被消费而并非被欣赏,其本质来说是生产者对于消费者的欺骗,也是消费者混淆了欣赏和消费两者之间关系而产生的自我欺骗。盖因对于艺术的消费不同于对其它商品的消费,对其它商品的消费仅仅满足人的物质欲望,而对艺术品的消费则使人的物质欲和精神欲同时得到满足,这样的消费可以使人显示出精神的满足。当媚俗艺术逐渐在大众中蔓延和流行开时,人们的消费欲随之膨胀,进而加剧了消费艺术,宣布自己紧跟潮流,活在当下的时代感。就好比放弃钟鸣鼎食而选择美式快餐,虽然快餐没有营养却也能达到果腹的目的,这种“何乐而不为”的心理实则是对于自我的安抚和欺瞒。

媚俗艺术的第二个特征体现在炫耀性上,从汉代的“说书艺人”,到宋代的“诗庄词媚”,再到明清的白话小说,用通俗的方式展示了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了大众参与、了解并适应社会发展的窗口。其中,炫耀欲不断刺激着消费欲的膨胀,消费欲又使炫耀欲不断地得以满足。所以我们可以说媚俗艺术的炫耀欲是通过两方面呈现的,一方面,人们通过对媚俗艺术的追求,将艺术转变成了门面的装潢,家具的摆饰,艺术在这里成了物质上富足的象征。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品味的象征。近年来,一大批电视剧如《辣妈正传》、《媳妇的美好时代》、《武林外传》、《甄嬛传》、《大丈夫》、《小爸爸》等虽然脱离实际生活,构建出理想化的生活模式或扭曲呈现古代生活,并且用粗俗台词和不堪语言及神经质的人物塑造。民众依然买账,制片方依然乐意投资,纵使大众都陷入到一种虚假的繁荣中去。但是之所以顺应市场,并成为大众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的谈资,正是因为这些电影电视作品迎合了现代性的要求,并满足了大众渴望炫耀的心理追求,及时充当了大众心灵的“润滑剂”,当民众在生活中不断碰壁时,一大批电视剧展示出虚拟的乌邦托,适时地以一种呢喃叙事的方式给予安抚和陪伴。这正是媚俗艺术能投其所好,通俗使得受众群体易于接受,同时炫耀欲得以满足。媚俗艺术的炫耀性将人的欲望得到最好的承载、宣泄和满足。

媚俗的第三个特征体现在娱乐性上。由于媚俗艺术主要是为了取悦于大众,因此它以娱乐性换取了严肃艺术的纯粹审美功能。当机器人性化慢慢侵蚀到人们生活时,标准、单一、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讓人感到枯燥乏味,而媚俗艺术就恰时出现充当了紧张乏味生活中的调味品。人们追求它,谈论它的过程中共同感受到的是一种乐趣,一种闲情逸致,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从中获取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然而这之后,一切又稍纵即逝,重新从狂欢中冷静下来,成为感官上的暂时的愉悦。媚俗艺术的娱乐性中所呈现的欲望主要是精神上的,也因为它的娱乐性也使人们欲望的宣泄更强烈和疯狂,这种精神上的欲望在现实中遭到压抑,他们选择对媚俗艺术的把玩来实现欲望的排泄,因为这种艺术是娱乐消遣的,所以他们可以轻松面对。媚俗艺术在当下普遍表现在对时尚和流行的追求上,你要把捉住了最近流行的是什么,你就具有了说话的优势,甚至发言权。比如前几年流行的《小苹果》《我的滑板鞋》《江南style》《超级女声》等歌曲、综艺节目,无论中国外国、黄发垂髫,都深陷其中,但实际上有多少人真正在欣赏或者懂得欣赏,或者它们的价值是否真正值得被关注和欣赏,以《超级女声》为例,人们明知比赛规则不合理不公平,明知节目组盈利的初衷,但还是心平气和的观看和评论,这正好体现了其虚假性与逃避性,然而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尽情地宣泄了欲望,得到不同的满足,视觉上的,听觉上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等等。这种放松的享乐主义形式本质上是补偿性的,人们需要寻找的是那些自动呈现的、可以轻松地欣赏到的美,于是那些容易到手、无需钻研、不需要耗费精力就容易得到满足与愉悦。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们沉溺与媚俗艺术提供的娱乐。

参考文献:

[1]周增辉.中国当代“媚俗艺术”浅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方玲玲.消费语境中的媚俗艺术特征[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1(23):13-14.

作者简介:

刘青,女,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研究生。

(710127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媚俗娱乐性大众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齐白石《论画》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
媚俗是丑恶的渊薮
大众科技
媚俗
作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