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惊厥的临床诊治

2017-04-18 03:35汤正芳
医学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热惊厥儿童

汤正芳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儿童惊厥的临床诊治。方法 临床治疗方法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止惊;③对症支持治疗;④查找病因,针对性治疗。结论 临床上小儿惊厥最常见的病因是高热惊厥,临床治疗首先是控制惊厥,然后采取药物治疗。结果 按照治疗剂量规范用药,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童;惊厥;高热惊厥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convulsions.Methods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①to maintain airway patency;②as soon as possible to establish intravenous access,quick stop;③symptomatic support treatment;④to find the cause,targeted treatment.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pediatric convulsion is febrile seizures,clinical treatment is the first control of convulsions,and then take the drug treatment.

Key words:Children;Convulsion;Febrile convulsion

驚厥俗称惊风、抽风,是小儿紧急症状,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诊。惊厥是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大脑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暂时性脑功能障碍。惊厥可引起全身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运动性抽搐,是由骨骼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1]。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善,大脑调节能力差,较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并扩散,导致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突然升高的体温在脑部引起广泛传导,致患儿抽搐发作[6]。幼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血脑屏障处于发育期,容易入侵,形成脑膜炎,脑炎。热性惊厥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是身体某处有感染,如呼吸道感染,传染病早期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热引起惊厥。惊厥儿童期发病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1]的诊断标准,选取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56例惊厥患儿。患儿人院时均有惊厥的相应症状。男26例,女30例;年龄2个月~5岁,伴或不伴发热。

1.1.1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发病突然、头向后仰或转向一侧、意识丧失、眼球斜视、凝视或固定上翻、牙关紧闭、口鼻发青、口吐白沫、四肢或面部肌肉强直抽搐或呈阵挛,呼之不应,严重者可出现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呼吸不整、大小便失禁等。惊厥持续时间不一,数秒至数分或更长,发作后易睡、甚至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惊厥发作,表现为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表现为突发瞪眼、咀嚼、流涎、呼吸暂停、阵发性紫绀或苍白等不显性动作,有时仅表现眼角、口角抽动,双侧肢体交替抽动或单侧肢体抽动。

1.1.2年龄不同,惊厥病因各异。年龄较大小儿多因癫痫、细菌性痢疾等引起。婴幼儿则多因电解质紊乱如低钙、低钠、低血糖或颅内出血引起。高热惊厥多集中在6个月~3岁小儿,平均18~22个月,绝大多数5岁以后不会发作,患儿常有高热惊厥家族史[2]。结合患者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热惊厥可能为代谢性、遗传性、颅内疾病及癫痫等引起。有热惊厥者多属感染性疾病,有的感染性疾病引起惊厥,可以伴发热也可无热。

对患者进行血、尿、粪三大常规,血生化、脑电图、影像学,必要时行脑脊液以及头颅B超等检查。二便常规及血白细胞增高提示细菌感染,夏季高热、中毒症状重的要警惕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可行冷盐水灌肠取大便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疑有颅内感染时,可行脑脊液检查。疑有脑肿瘤及脑血管疾病,行头颅CT、MRI、脑血管造影等可协助诊断。疑有癫痫,可行脑电图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 首先是控制惊厥,侧卧位、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掐人中、合谷,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首选止惊药物为地西泮,地西泮0.3~0.5 mg/kg/次,直接静注速度1 mg/ min,用后1~3 min发生疗效。静注有困难者,地西泮可按每次0.5 mg/kg 保留灌肠直肠直接吸收,通常4~10 min发生疗效[2]。地西泮对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应注意观察。惊厥多伴发皮肤青紫,吸氧能有效缓解缺氧症状。高热时积极降温,及时进行惊厥护理,痰多予吸痰等处理。疑有脑水肿可能时,可静脉注射甘油果糖、甘露醇及呋塞米脱水,肾上腺素对创伤性,炎症性脑水肿效果不错。

1.2.2药物治疗 立即止惊, 措施有:10%水合氯醛0.3~0.5ml/kg口服或保留灌肠, 一般15~30 min起作用。地西泮(Diazepam,安定),0.3~0.5 mg/kg ·次静脉注射,速度1 mg/min,出生30 d~5 岁最大剂量为5 mg,5岁以上儿童最大剂量为10 mg,若不能控制10 min后可重复1 次。地西泮静注后可用生理盐水冲管,药物可以尽快循环至全身达到快速止惊的作用。地西泮禁止儿童肌注,本品含有苯甲醇,肌注射后体液PH偏高使药物沉淀,吸收慢且不稳定。新生儿禁用地西泮,可首选苯巴比妥3~5 mg/k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如仍有抽搐,可再重复上述药物1 次。对于惊厥难以控制的可以选择劳拉西泮或者咪唑安定,对于新生儿惊厥难以控制的,可以试用B650~100 mg静脉注射[3]。

1.2.3病因治疗 在止惊同时,尽快查找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常发生在6个月~3岁小儿,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早期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 h内发生,体温骤然上升时,发作程度与体温不成正比,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1 w后脑电图恢复正常属单纯高热惊厥,预后良好。复杂高热惊厥发病年龄不定,常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发生,24 h内发作≥2次,惊厥形式局限或不对称,一次惊厥时间较长≥15min,脑电图2 w后仍为异常预后较差。高热惊厥转变为癫痫可能为2%~7%(7岁前为2%,15岁前为7%)[1]。高热惊厥患儿在发热时最易惊厥,故家长应学会测温与一般降温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惊厥的再次发生。儿童退热药首选布洛芬,不能退热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紧急情况下也可用安乃近滴鼻、剂量为10 mg/kg。对于高热惊厥患儿,在发热初期也可用安定栓剂,或者溶液直肠注入,剂量0.5 mg/kg,年长儿10 mg/次,5 min后达到疗效。

无热惊厥,多属非感染性疾病,病因复杂,如癫痫、先天性代谢病(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紊乱等)、水电解质紊乱、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毒、其他(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高血压脑病、Reye综合征等)等。癫痫是儿童无热惊厥最多见的病因。癫痫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灰质神经元群反复超同步化放电所引起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在发作间期,患儿一切正常。传统的惊厥持续状态的发作时程被定义为30 min,现已有指南将惊厥持续5 min以上、30 min以内者也称为长程惊厥,故应早期識别,早期治疗[7-9]。诊断上首选头颅影像及脑电图检查,确诊癫痫,需要正规服用抗癫痫药,定期监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调整用药。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5%~13%,在足月新生儿发生率为0.1%~0.2%[3]。新生儿根据惊厥发作时的神经系统表现常区分为脑病样惊厥如HIE、颅内缺血、胆红素脑病等,反复惊厥发作如低钙、低镁血症,新生儿良性惊厥,脑发育异常致癫痫性惊厥等。新生儿发生率高,应该积极有效的诊治,避免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低血糖时,可试用25%葡萄糖溶液2~4 ml/kg,按1 ml/min静脉注射,然后用10%葡萄糖5~6 ml/kg·h继续滴注,使血糖保持正常稍高水平。低血钙时可用5%葡萄糖酸钙,低血镁时可用2.5% 硫酸镁,两药各按 2~4 ml/kg/次,按1 ml/min速度缓慢静滴或静脉推注,注意观察心率,心率低于100次/min应暂停[4-5]。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惊厥治疗原则是尽快止惊,同时积极寻找病因。在面对惊厥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的紧急情景下,按照上述原则尽快终止惊厥,临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监测,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密切监测,甚至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最终成功治疗惊厥持续状态也非常重要。

2.2不良反应 按照治疗剂量用药,临床上未见皮疹、剥脱性皮炎、呼吸抑制、嗜睡,中毒性肝炎,黄疸等任何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3 讨论

惊厥的治疗目标是最大可能减少脑损伤,而惊厥持续状态导致脑损伤的最主要因素是导致CSE的病因及惊厥持续的时间,儿童惊厥病因众多复杂,惊厥及惊厥持续状态是一种儿科常见急重症,频繁惊厥发作、惊厥时间过长,将导致不可逆惊厥性脑损伤的发生。在治疗早期应给予强有力的、规范流程化的止惊治疗,治疗剂量偏小、治疗过程衔接不紧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连续治疗是导致惊厥持续状态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止惊的同时,应积极查找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最大可能减少惊厥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7-258.

[2]薛辛东,杜立中,毛萌,主编. 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34-435.

[3]巍克伦,主编.新生儿急救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218-220.

[4]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7.

[5]李笑闻.儿童惊厥的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6).

[6]陈蕾.儿童单纯性热性惊厥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

[7]钟建民.儿童惊厥的诊断与急救处理[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5).

[8]姜玉武.儿童惊厥及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的急诊处理[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8).

[9]李东,张玉琴,张培元,等.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11).

编辑/金昊天

猜你喜欢
高热惊厥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小儿高热惊厥阶段性镇静用药疗效观察与护理评价
留守儿童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