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思考

2017-04-18 00:52黄乔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0期
关键词:法制观念大学生

摘 要 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我国法治社会发展的前景,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是推进依法治国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但大学生法制意识仍存在一些问题即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法制观念比较模糊、法制意识比较淡薄,本文认为实施依法治校、优化高校法律课程设置、培育法律至上意识、强化权利义务意识是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法制意识 法制观念 大学生

作者简介:黄乔,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1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推进,法治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引起大学生的重视,然而大学生法制意识欠缺,犯罪现象持续上升等问题时有发生。大学生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必要的贡献,他们的法制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我国法治社会发展的前景。当前我国存在的关于大学生法制意识问题仍比较冲突,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的实现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应当要更加完备,二是法律素质应当要全面提高,最主要就是增强全人民的法制意识。这两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方面,只有完备的法制而没有人去遵守,法制建设就落不到实处,法律的公信力就无法得以实施。另一方面,法制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是法制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法制实施效果。推进依法治国,除了需要建立起完备的法制体系之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那么在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时,尤其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因为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未来,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增强不仅能为社会树立模范作用,降低犯罪率,更能影响到下一代公民法制意识的养成。所以,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

(二)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作为竞争经济,其发展需要一个由法律创建的良性竞争的公平环境;市场经济作为权利经济,市场主体需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作为契约经济,其市场竞争结果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要求运用法律来保证,同时,还应该维护起码的社会保障。可以说,市场经济主要的就是法制经济。活动于其中的市场主体需要有较好的法制意识。大学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法制意识的增强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大学生今后可能在岗位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法制意识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所在团体的守法程度,因而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尊重法制,更加深他们对司法公正,信息化公开建设,阳光司法机制等公开,透明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大学生法制意识增强了与理论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才能为更好的平衡市场经济做出贡献。

(三)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法制教育的逐步推进,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这项工作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与法治社会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处理日常法律实务的办事能力,如果不懂得如何运用书本中的法律知识,就无法应对激烈环境下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换言之,大学生如果要立足于飞速发展的社会,除了需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法制意识。为了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和价值,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大学生必须积极地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成为既具有丰富的理论专业学识又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的合格型人才。

二、大学生法制意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法律知识比较缺乏

虽然我国高校都相应的开设了法律课堂,但总体来说大学生学习到的仅仅只是皮毛,那么能熟练掌握的就更加少之又少。在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普通的公共课。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公共课的学习基本不放在心上,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行,平时把时间基本都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更不要说课外的拓展。而且从2006年开始,《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这两门课程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使法律知识在公共课教程中大大缩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法律基础部分所占的比例小、课时少,而且仅仅限于理论教学,使得教学犹如蜻蜓点水,只能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知识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法律知识的缺乏。

(二)大学生法制观念比较模糊

法制观念即法律观念,它是法制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制意识水平的重要依据。法制观念与法律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律知识比较缺乏,容易造成法制观念的模糊。第一,权力、人情与法的关系分不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权力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等。这导致了大学生认为学习法律毫无用处,法律只是形同虚设。第二,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分不清。甚至有些大学生简单认为,两者毫无区别,违法等同于犯罪,犯罪等同于违法。第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分不清。有些大学生认为,只要是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就是违法犯罪的行为,认为法律调整的范畴就是道德,以对道德的标准来要求身边的人。

(三)大学生法制意识比较淡薄

大学生对于经常遇到的权利内容基本上已有正确的认识,但仍然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很少能够深刻意识到自己权利行使的正确性。同时,大学生的义務观念比较淡薄,当发生侵犯他们权利的事件后,他们总能第一时间要求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却消极回避个人对他人,学校,社会应尽的义务,尤其是对一些侵权行为,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很少能主动意识到错误。此外,大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多是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接触较少,且这些知识的获得基本上来自课堂教学,这使得大学生对应掌握法律知识不够重视与了解,认为当出现了需要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都只是有关法律部门在进行解决,自己只是旁观者,理所应当的以为自己掌握法律知识关系不大,认为法律知识的学习可有可无甚至毫无用处,这也是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的重要表现。

三、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依法治校

在高等学校的这个大环境中,实施依法治校为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法制环境,因为一所高校的“法治”状况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高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让大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寻找一种过激的方式,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学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应当把管理行为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不应把自己置于比学生高的位置,从而漠视学生的权利,应当在工作中讲究事实求是,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事,拒绝按照自己的感情色彩来处理问题,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这样做使得大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就感到做事应感受一切应当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中心的威严,在心中不自觉的树立起一面法制的旗帜。在这样的现代法治环境下的熏陶,才会增加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为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优化高校法律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高校都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这门课程的课时数不多,并且课堂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其中讲授法律基础部分的课时就更少,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需求,也不能够充分激发大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因此,要增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课时数,并相应地增加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课时数。要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以保证法律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结合各个专业对法律的需求,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例如对林学专业学生开设《林业法规》,对汉语言专业学生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师范类学生开设《教育法规》等相关课程。高校除了开设跟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外,而且可以开设跨学科的法律课堂,让法律与多学科进行结合,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修相应的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相应的法学网络课程,毕竟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这样能更广更宽让法学科目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让大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培育法律至上意识

法律至上即在一定范围内,居于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权威和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法治社会建设当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培育法律至上意识。培育大学生法律至上意识能够使法治社会建设事业开展的更加顺利。那么在培育大学生法律至上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敬畏宪法与法律,时刻把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放在心间,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亲身经历的案例哪些行为是合法,哪些行为是违法,让大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明白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打消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怀疑心理,使大学生真正切身感到法律至上、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摈弃他们头脑中权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律观,拥有高尚的法律信仰。

(四)强化权利义务意识

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有关权利的言论、行为对大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因此,首先要强化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权利意識,发挥模仿带头效应。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深入了解自身和大学生的权利内容,树立“大学生是平等的权利主体,合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维权讨论与实践,多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在思考与行动中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虽然大学生权利意识不强,但相对来说大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己的义务。所以,需要引导大学生不能仅仅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同时不得忽视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不得以侵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来维护自己所谓的“正当合法”的权利。

总之,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思考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各大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大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为社会输入更多的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人才,真正做到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钟淇.论宪法法律至上.山东大学.2012(4).

[2]杨芳.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研究.长春理工大学.2012(3).

猜你喜欢
法制观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努力开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分析
浅议新闻工作者的法制观念
加强政治学科在法制教育中的运用
“微时代”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方法与途径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