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明
【摘要】 目的 探究专科药师的设立对儿科住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院自2014年4月在儿科临床用药中进行药师干预, 从干预前后收治的患儿中各随机抽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分析。结果 在进行干预前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多为限制级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 而对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在进行干预之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以及种类明显增多, 而限制级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不合理使用率分别为100.00%、20.91%, 较干预前的65.45%、4.17%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二联及三联用药率分别为5.56%、0, 较干预前的19.09%、5.45%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专科药师干预有效地促进了儿科住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减少了特殊级、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以及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专科药师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95
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如何确保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合理性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内容。儿科所收治的患儿往往年龄较小、身体各器官及生理功能发育未完全, 对抗菌药物反应较为敏感[1-6]。在对儿科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儿的体质、年龄、发育情况, 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在儿科设置专科药师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可以有效的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性。本院自2014年4月在儿科临床用药中进行药师干预, 自干预起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4年4月在儿科临床用药中进行药师干预, 从干预前(2013年3月~2014年3月)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儿中各随机抽取1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收治的患儿中男54例, 女56例;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5.32±3.13)岁;住院时间2~29 d, 平均住院时间(12.25±6.25)d。干预后收治的患儿中男53例, 女57例;年龄1~11岁, 平均年龄(5.14±3.11)岁;住院时间1~31 d, 平均住院时间(12.15±6.29)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预措施
1. 2. 1 制度管理 由专科药师对儿科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同临床医师进行商讨制定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规章制度。在临床抗菌药物管理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由临床药师监督并指导各项制度的实施。
1. 2. 2 专科药师参与到查房中 在日常查房过程中专科药师也参与到其中, 并对各处方以及医嘱内容进行检查和分析。查看各处方以及医嘱中是否存在问题, 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反馈给临床医师以及科主任。对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指导各处方以及医嘱内容朝着合理化方向进行[7]。临床药师具备较为丰富的药学经验, 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协助临床医师制定用药方案。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 由临床药师对各类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定期开展专项讨论, 由临床药师、临床医师以及护士共同参与。在讨论中就查房过程中所存在的药学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对问题发生的原因、整改措施进行集中商讨[8]。
1. 2. 3 书写药历 专科药师在参与到查房中时, 对于在查房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典型病例书写成药历。对患儿在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并对其书写药历。对患儿在用药过程中症状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记录, 及时知晓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效果[9]。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干预, 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1. 2. 4 加强专科药师的用药教育 加强专科药师和患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对患儿进行用药安全教育。在开展用药教育过程中详细的向患儿讲解各类药物的正确使用途径、剂量以及注意事项, 对于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要告知患儿家长进行仔细核对[10]。对患儿的用药史、过敏史、执行医嘱情况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问询, 对所发现的问题与医生商讨后进行调整, 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
1. 3 观察指标 对这些患儿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分析, 记录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并观察不合理用药情况, 同时记录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不合理使用情况 在进行干预前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多为限制级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 而对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在进行干预之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以及种类明显增多, 而限制级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干预前的110例患儿均使用过抗菌药物, 使用率100.00%;在干预后的110例患儿中有72例使用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65.45%;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4.17%, 较干预前的20.91%明顯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干预后抗菌药物二联及三联用药率分别为5.56%、0, 较干预前的19.09%、5.45%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抗菌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不合理使用、频繁使用情况的逐渐加剧, 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11-15]。为了有效的加强本院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本院自2014年4月在儿科临床用药中进行药师干预。自干预实施后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进行干预前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多为限制级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 而对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在进行干预之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以及种类明显增多, 而限制级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不合理使用率分别为100.00%、20.91%, 较干预前的65.45%、4.17%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抗菌药物二联及三联用药率分别为5.56%、0, 较干预前的19.09%、5.45%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临床专科药师干预有效地促进了儿科住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减少了特殊级、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以及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的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金旭辉, 柳小飞, 柴晓方, 等. 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药品评价, 2014, 11(22):42-43, 46.
[2] 陈丽萍, 宋建梅. 开展抗菌素专项整治工作前后儿科门诊处方抗菌素应用临床分析.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2(S1):290-291.
[3] 李诗. 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主要不良反应研究. 贵阳医学院, 2014.
[4] 林杰, 李胜涛, 黄红卫, 等. 儿科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假单孢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2): 40-41.
[5] 袁玉梅, 叶勇, 王大力, 等. 儿科患者抗菌药物过敏史或皮试阳性史对抗菌药物选用的影响.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5(4): 247-249.
[6] 岳小哲. 探讨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中外健康文摘, 2014(13):95.
[7] 林荣芳, 黄品芳, 方素君, 等. 基于合理用藥调研指标及儿童药物利用指数的儿科合理用药情况调研.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 32(7):867-870.
[8] 林艳云, 陈画虹, 罗丹玲. 336例儿科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利用分析. 海峡药学, 2013, 25(10):139-141.
[9] 付萌, 贺娇娇. 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 14(7):616-619.
[10] 冯丹阳, 王力明, 张念茹, 等. 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河北医药, 2012, 34(19):3002-3005.
[11] 张雪艳, 王爱华, 郑智, 等. 药师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中国医药导刊, 2013(5):814-815.
[12] 朱红丹.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32):355-356.
[13] 孙涛. 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耐药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 30(2):151-155.
[14] 马宏宇. 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7):116.
[15] 孙支芳, 周健康. 基层中心卫生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21):3310-3311.
[收稿日期: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