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君
[摘 要]当前,我国已经确定600余所普通高校由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向技术应用型转型。高校培养人才的形式、目标以及大学生的就业等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由此,会引发一些新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根据高校办学转型的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措施,解决大学生因转型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全面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前提下,探讨了转型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问题,以期望研究结果对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普通高校;转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142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技术工人要求,国家于2014年启动了普通高校转型改革计划。截至2015年11月,全国已经有600余所普通高校被确定为转型高校。普通高校的转型,导致了教师教学发生变化。大学生由传统的注重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向注重现代的技术与技能方面的学习转变,必将会引起大学生的学习与思想观念适应问题,从而给大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研究与探讨高校转型后如何根据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的变化进行教育,对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性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校转型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转型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适应问题、对自身发展定位困惑问题以及过早地深入企业所产生的焦虑问题三方面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适应问题
普通高校由学术与理论型的综合教育转变为技术与技能的职业教育以后,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化。在教学内容上,不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大学生技术与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在方法上,它主要是实际训练、操作等为主。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化给大学的心理健康带来新的问题。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变化使得大学生感到在学校什么知识也没有学到,虽然在大学里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与技能,还是担心踏入社会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而难以立足。另一方面,大学生依靠实践、实训、操作以及深入企业来掌握技术与技能,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训与操作,因此,大学生十分担心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与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影响就业。
1.2 对自身发展定位困惑问题
所谓的自身发展定位就是指个体将来想什么方向发展,是向理论知识型的方向发展,还是向企业技术工人方向发展。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社会既需要理论知识型人才,也需要技术与技能方面的人才;从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人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成为国家公务人员或管理者,因此,他们希望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是理论知识型的教育,从而为将来成为公务员或管理者奠定基础。传统的高校教育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期望与追求,而高校的转型使人们期望与追求破灭了。由此,许多大学生产生对自身发展定位困惑问题。首先,有些大学生不甘心将来在企业当技术工人,仍然希望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可以从事管理工作。在这样的思想观念支配下,大学生仍然把自己的学习精力投入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忽视了技术与技能的掌握。其次,有些大学生认为从事职业技术工作,不需要高学历,具有大专层次就足够了。
1.3 过早地深入企业所产生的焦虑问题
高校转型后,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急剧减少,导致很多专业在大学二年级时就基本学完全部课程。剩下的时间就是大学生深入工厂实习,虽然是实习,但都是顶岗实习。大学生进入工厂后,才逐渐发现自己所用的技术与技能与工厂的实际要求差距很大,担心自己无法独立承担重要的技术岗位,从而表现出对未来担忧、失望,焦虑感增强。
2 转型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转型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现状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都是建立在转型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基础之上的。其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心理教育必修课课与选修课、大学生心理咨询两个方面。大学生心理教育必修课课与选修课与大学生心理咨詢主要都是校内完成与实施的。就前者而言,学校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32学时;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比如,社会心理学、爱情心理学以及人际交往心理学等。就后者而言,主要是固定的场所与时间为大学生免费控制心理咨询活动。
2.1.2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现状
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是向大学生介绍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占主导地位。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方面,主要是教师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2.2 转型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 原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转型背景下高校办学理念不一致
从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就可以看出,原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转型背景下高校办学理念不一致。原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调节的训练与培养。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掌握得并不少,但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并不多。这本身就与以技术与技能为办学理念高校职业教育相悖。
2.2.2 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新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转型后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它可以通过传统的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解决,它主要解决的是大学生心理个性问题;另一方面,就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来解决,它解决的是大学生心理普遍性问题。但是,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对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在于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都不重视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技术与技能,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实践与锻炼。
3 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及时转变心理教育理念
在转型背景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应于高校的整体办学理念相一致。心理健康教育由注重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传授向心理教育技能传授转变。为此,高校的心理教育部门要组织心理教育的老师进行认真地研究,重新规划与设置心理教育课程。首先,调整心理教育必修课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授课比例,由原来的理论知识占主导变为技能占主导。其次,在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训练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以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最后,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课后思考结合起来;充分地运用现代多媒体科技手段进行网络教育。
3.2 准确定位指导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定位困惑的问题,进行专题式的引导与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要使大学生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要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国家既需要学术型人才,也同样需要技术型人才。
3.3 深入企业进行自我锻炼
大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是正式工作的前奏,是对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与技能的一次检验。大学生要抓住顶岗实习的机会,及时了解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自身的不足,为将来的正式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适应高校的转型,及时有效地解决因高校转型而产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梁静,王毅.应用技术高校转型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发展路径[J].高教学刊,2015(5):89-90.
[2]张艳.基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中旬刊,2014(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