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敏君+张翠英
【摘要】 目的 探讨本院门诊心理科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 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法, 对本院2016年1~12月门诊心理科4284张二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院内门诊使用的二类精神药品(含不同剂型)共10种, 其中心理科使用到的二类精神药品有7种, 其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为阿普唑仑(37.16%), 其次为氯硝西泮片(26.47%), 第三为艾司唑仑片(13.82%), 其他依次为奥沙西泮片、地西泮片、酒石酸唑吡坦片、佐匹克隆胶囊, 苯巴比妥、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地西泮注射液均未使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三的是氯硝西泮片、阿普唑仑片、艾司唑仑片, 同时这三种药品用药总天数也较其他药品长, 在7种二类精神药品中, 仅有酒石酸唑吡坦片和佐匹克隆胶囊的DUI=1, 其他药品的DUI均<1。两种精神药品合并使用处方有78张, 占该类药品处方的1.82%, 无两种以上二类精神药品的合并使用处方, 合并的二类精神药品有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酒石酸唑吡坦片、艾司唑仑片四种, 合用药品最多的是阿普唑仑片与氯硝西泮片的合用。结论 本院心理科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 二类精神药品;心理科;合理用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8.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sing status of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in clinic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and to evaluate its drug use rationality. M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made on 4284 prescriptions of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by daily defined dose (DDD) and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 analytical method. Results There were 10 kinds of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including different dosages) in hospital outpatient, and 7 kinds of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used in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with highest use frequency as alprazolam (37.16%), secondly as clonazepam tablets (26.47%), thirdly as estazolam tablets (13.82%), and then successively as oxazepam tablets, diazepam tablets, zolpidem tartrate tablets and zopiclone capsules. Phenobarbital, tramadol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and diazepam injection were not used. Clonazepam tablets, alprazolam tablets and estazolam tablets were top three drugs in daily defined doses (DDDs), and they had longer drug use days than other drugs. Among 7 kinds of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only zolpidem tartrate tablets and zopiclone capsules had DUI=1, and other drugs had all DUI<1. There were 78 prescriptions with two kinds of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in combination, accounting for 1.82%, and no prescriptions with more than two kinds of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in combination appeared.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in combination were alprazolam tablets, clonazepam tablets, zolpidem tartrate tablets and estazolam tablets, with the most common combination as alprazolam tablets and clonazepam tablets. Conclusion Usage of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is basically rational in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Key words】 Second kind psychotropic drugs;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 Rational drug use
根據使人产生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可将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第二类精神药品即镇静催眠类药品, 是指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兴奋或抑制作用、连续使用能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1-3]。其具有很强的镇静催眠等作用, 同时如不合理使用或滥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因此, 我国临床上在使用二类精神药物时, 需要严格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管理条例》、《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制定的相关标准和条目进行管理、使用。第二类精神药物的作用主要包括抗抑郁、抗焦虑、抗惊厥、镇静催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 一些精神、心理压力加大, 抑郁、焦虑、睡眠质量差等相关疾病随之而来[4, 5]。二类精神药品在临床上使用愈加频繁, 一旦出现不合理使用, 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 非常有必要评估该类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由于院内门诊使用二类精神药品的主要科室为心理科, 现对院内门诊心理科2016年1~12月处方中的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利用医院门诊药房计算机管理系统, 抽取院内2016年1~12月门诊心理科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4284张, 归纳、统计和分析各个处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药品规格、用法用量、用药天数等。
1. 2 方法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DDD分析方法[2], 以DUI作为对各种药品处方用量进行分析的指标, 并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类、排序处理。DDD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新编药物学》(18版)推荐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临床常规用量, 结合药品说明书确定。用药频度(DDDs)=用药总量/DDD, 用药总量=规格×日用量。DDDs越大, 说明该药品用药频度越高, 每种二类精神药品使用频度=每种二类精神药品出现的处方数/二类精神药品出现的总处方数;DUI=DDDs/用药总天数, 其中DUI是药品处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评价指标, 若DUI>1.0, 表示处方剂量超出其常用量范围, 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若DUI≤1.0, 表明处方日剂量未超过正常用量范围, 药物使用剂量合理。最后运用图表方法将结果表述。
2 结果
2. 1 精神药品种类和使用频度分析 院内门诊使用的二类精神药品(含不同剂型)共10种, 其中心理科使用到的二类精神药品有7种。其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为阿普唑仑(37.16%), 其次为氯硝西泮片(26.47%), 第三为艾司唑仑片(13.82%), 其他依次为奥沙西泮片、地西泮片、酒石酸唑吡坦片、佐匹克隆胶囊, 苯巴比妥、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地西泮注射液均未使用。见表1。
2. 2 二类精神药品的DDDs和DUI分析 DDDs排序前三的是氯硝西泮片、阿普唑仑片、艾司唑仑片。同时这三种药品用药总天数也较其他药品长。在7种二类精神药品中, 仅有酒石酸唑吡坦片和佐匹克隆胶囊的DUI=1, 其他药品的DUI均<1。见表2。
2. 3 第二类精神药品合用药品情况分析 两种精神药品合并使用处方有78张, 占该类药品处方的1.82%。无两种以上二类精神药品的合并使用处方。合并的二类精神药品有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酒石酸唑吡坦片、艾司唑仑片四种。合用药品最多的是阿普唑仑片与氯硝西泮片的合用。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社会人群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国内二类精神药物的临床使用率逐渐提高[6-9]。本院门诊心理科使用二类精神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状态、抑郁状态、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方面, 其使用的二类精神药品有7种, 剂型主要以片剂为主。为了方便患者携带、自行服用和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等多种因素, 医师开具的处方主要以口服药为主。从表1可知, 心理科使用较频繁的二类精神药品均属于苯二氮类, 包括阿普唑仑(37.16%)、氯硝西泮片(26.47%)、艾司唑仑片(13.82%)。苯二氮类药物主要通过加强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效应而起作用, 停药后的反跳比巴比妥类小, 且具有较好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 毒性较小, 安全范围大, 目前已基本取代了巴比妥类等传统镇静催眠药, 成为治疗失眠症的首选药物[10-12]。但大剂量用药时偶见共济失调, 长期应用仍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和成瘾性。因此, 建议采用小剂量服用或间断性服用。在苯二氮类药品中, 使用频度最高的为阿普唑仑片, 阿普唑仑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半衰期短, 经肝脏代谢, 代谢产物也有一定药理活性, 经肾排泄, 体内蓄积量极少, 停药后清除快[13, 14]。经多年的临床证实, 阿普唑仑在经济和疗效方面比较迎合患者的需要, 是近年来镇静催眠药的首选之一。另外, 使用频度排序仅次于阿普唑仑片的分别为氯硝西泮片、艾司唑仑片, 相对于其他4种二类精神药品使用频率较为频繁。这两种药品亦是苯二氮类治疗焦虑失眠等较受欢迎的药品。酒石酸唑吡坦片、佐匹克隆胶囊[3]均属于新型镇静催眠药, 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催眠相关受体, 选择性地增加深睡眠, 起效快, 半衰期短, 常规用量不产生耐受性, 可避免苯二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少且无需特殊治疗, 能有效提高睡眠质量且基本不改变正常睡眠生理结构, 是很有前景的药物。但由于价格成本问题, 未能迎合大多需长期用药或经济条件不允许患者的需求。经统计分析, 本院门诊心理科使用的新型镇静催眠药之一酒石酸唑吡坦片的单价为氯硝西泮片的16倍, 为阿普唑仑片单价的25倍, 为艾司唑仑单价的21倍, 为长效苯二氮类地西泮单价的94倍。可见, 苯二氮类与新型镇静催眠药这两类药品价格悬殊, 出于综合考虑, 对于治疗失眠、焦虑状态等疾病优先选择苯二氮类药品。巴比妥类耐受性和依赖性均较苯二氮类严重, 安全性远不及苯二氮类。因此, 目前已少用于镇靜催眠, 临床使用苯巴比妥只是用于抗癫痫、抗惊厥, 特别是用于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曲马多缓释片是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中度至重度疼痛。因此, 在门诊心理科亦无用到曲马多缓释片。
根据表2中DDDs排序前三的为氯硝西泮片、阿普唑仑片、艾司唑仑片。说明这三种药品为本院门诊心理科使用最为频繁的二类精神药品。7种第二类精神药品中DUI=1的有两种, 分别是酒石酸唑吡坦片和佐匹克隆胶囊, 这是由于说明书建议的日用量及医生医嘱的用量均与DDD值一致。其余5种DUI均<1, 说明医生根据患者临床需要开具的药品处方日剂量未超过正常用量范围, 药物使用剂量合理。总之, 7种第二类精神药品中无一DUI>1, 门诊心理科基本不存在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
从表3可见, 本院两种精神药品合并使用处方有78张, 占本类药品处方的 1.82%, 说明本院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还是以单用为主。合并使用的二类精神药品有:两种苯二氮类药物合用和酒石酸唑吡坦与苯二氮类合用。两者多用于焦虑状态等的治疗。《抑郁症临床途径》(2012版)指出, 对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抑郁病患者, 可联合使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物, 但不能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该类药物, 并应当在睡眠障碍和焦虑症状缓慢之后逐渐停药, 以免引起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另外, 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类精神药合用, 更容易引起耐药性、依赖性和戒断症状[4]。因此, 建议医师治疗时以单药为主, 除必要情况下, 尽量不合用两种及以上镇静催眠药。抑郁症患者如有严重失眠的, 更应谨慎用药, 可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治疗。对于因躯体疾病所致失眠者应先治疗躯体疾病, 对于因压力等因素所致的焦虑者应先解决心理因素。
综上所述, 从本院目前临床上二类精神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上来看, 二类精神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绝大多数药品尚不存在滥用现象, 且治疗效果颇为显著。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 需要严格执行精神类药品的使用原则, 确保二类精神藥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指导,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长期使用药物产生的心理、生理依赖性。
参考文献
[1] 郑敬旭, 陈先光. 我院门诊药房二类精神药物处方使用情况分析. 海峡药学, 2014, 26(11):235-237.
[2] 邹豪, 邵元福, 朱才娟, 等. 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 中国药房, 1996(5):215-217.
[3] 盛承东, 宋苏琪, 李军. 佐匹克隆治疗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 2015(4):16-17.
[4] 李秋尕, 沈娟芝, 吴穹. 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在治疗住院老年失眠患者中的对照观察. 青海医药杂志, 2013(4):69-70.
[5] 韩朝旭, 张洪峰, 聂尚芬, 等. 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2(48):175-176.
[6] 张平, 曹莉, 李丽. 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18):85-86.
[7] 曹佳薇. 2008年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9(10):647-648.
[8] 李振知. 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与分析. 首都医药, 2007, 14(10):26-27.
[9] 田艳平, 刘莹, 崔向丽, 等. 2008年某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利用分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9(4):286-287.
[10] 华秀芳, 金剑, 金芝贵, 等. 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和分析. 上海医药, 2011, 32(6):276-277.
[11] 魏燕华, 魏建伟, 陈武杰. 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门诊处方调查与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21):64-66.
[12] 陈志霞, 林琦. 2011年我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分析. 海峡药学, 2013, 25(3):272-274.
[13] 黄世锋. 我院门诊2008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 淮海医药, 2010, 28(4):356-358.
[14] 夏清荣. 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应用分析. 安徽医药, 2009, 13(5):571-572.
[收稿日期: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