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行,刘晓东,喻学敏*
(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2.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6)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评述
王天行1,刘晓东1,喻学敏2,*
(1.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2.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6)
介绍了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蒸发浓缩法、生物法、吸附法、光催化技术、金属捕集剂等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一些新材料在国内外电镀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材料;评述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1]。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排放的工业废水日益增加。为了保证环境质量,我国每年在工业废水治理上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根据2014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工业废水年排放量205.3亿t。业内估计,工业废水治理领域投资需求将超过千亿元。
电镀作为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中可能含有铬、镍、铜、镉、锌等重金属以及氰化物、酸碱、光亮剂、添加剂等有毒有害污染物[2-3]。我国每年排放电镀废水达到40亿t,占工业废水总量的1/5[4]。这些污染物质进入环境后难以被降解,长期在自然界中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长此以往会导致中毒、癌症、畸形、突变。酸碱废水会造成自然界失衡。含氰废水则具有剧毒,0.15 g的纯洁氰化钾就可让人致死[5]。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高出100倍,长期积累在食物链中会影响人体生理机能,从简单的皮肤刺激性问题到患上肺癌[6]。汞和铅可以造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对肝、肾、生殖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7-8]。人体慢性接触镉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严重时会死亡。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和骨痛病分别由汞和镉引起[9]。
因此,电镀废水的处理与回用对节约水资源以及保护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各种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一些新材料在电镀废水处理上的应用。
1. 1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入药剂,使溶解态的重金属转化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沉淀,再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化学沉淀法因为操作简单,技术成熟,成本低,可以同时去除废水中的多种重金属等优点,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10]。
1. 1. 1 几种常见的化学沉淀法
1. 1. 1. 1 碱性沉淀法
碱性沉淀法是向废水中投加NaOH、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使重金属形成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而被去除。该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目前被广泛使用。但是碱性沉淀法的污泥产量大,会产生二次污染,而且出水pH偏高,需要回调pH[11]。NaOH由于产生污泥量相对较少且易回收利用,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
1. 1. 1. 2 硫化物沉淀法
硫化物沉淀法是通过投加硫化物(如Na2S、NaHS等)使废水中的重金属形成溶度积比氢氧化物更小的沉淀,出水pH在7 ~ 9,无需回调pH即可排放。但是硫化物沉淀颗粒细小,需要添加絮凝剂辅助沉淀,使处理费用增大。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还会产生有毒的H2S气体,实际操作起来存在局限性[12]。
1. 1. 1. 3 铁氧体法
铁氧体法是根据生产铁氧体的原理发展起来的,令废水中的各种重金属离子形成铁氧体晶体一起沉淀析出,从而净化废水。该法主要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硫酸亚铁,经过还原、沉淀絮凝,最终生成铁氧体[3],因其设备简单、成本低、沉降快、处理效果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13]。左鸣等[14]研究了pH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对铁氧体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确定镍、锌、铜离子的最佳絮凝pH分别为8.00 ~ 9.80、8.00 ~10.50和10.00,投加的亚铁离子与它们摩尔比均为2 ~ 8,而六价铬的最佳还原pH为4.00 ~ 5.50,最佳絮凝pH则为8.00 ~ 10.50,最佳投料比为20。出水的镍含量小于0.5 mg/L,总铬含量小于1.0 mg/L,锌含量小于1.0 mg/L,铜含量小于0.5 mg/L,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的要求。
1. 1. 2 化学沉淀法的局限性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传统单一的化学沉淀法很难经济有效地处理电镀废水,常常与其他工艺组合使用。姚建霞[15]采用铁氧体−CARBONITE(一种具有物理吸附与离子交换功能的材料)联合工艺处理Ni2+含量约为4 000 mg/L的高浓度含镍电镀废水:先以铁氧体法控制pH为11.0,在Fe2+/Fe3+摩尔比0.55,FeSO4·7H2O/Ni2+质量比21,反应温度35 °C的条件下搅拌反应15 min,出水Ni2+平均浓度从4 212.5 mg/L降至6.8 mg/L,去除率达99.84%;然后采用CARBONITE处理,在CARBONITE投加量1.5 g/L,pH = 6.5,温度35 °C的条件下反应6 h,Ni2+去除率可达96.48%,出水Ni2+浓度为0.24 mg/L,达到GB 21900–2008中的“表2”标准。Fenglian Fu等[16]采用高级Fenton−化学沉淀法处理含螯合重金属的废水,使用零价铁和过氧化氢降解螯合物,然后加碱沉淀重金属离子,不仅可以去除镍离子(去除率最高达98.4%),而且可以降低COD(化学需氧量)。
1. 2 氧化还原法
1. 2. 1 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在处理含氰电镀废水上的效果尤为明显。该方法把废水中的氰根离子(CN−)氧化成氰酸盐(CNO−),再将氰酸盐(CNO−)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可以彻底解决氰化物污染问题。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氯系氧化剂、氧气、臭氧、过氧化氢等,其中碱性氯化法应用最广。阮洋等[17]采用Fenton法处理初始总氰浓度为2.0 mg/L的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在反应初始pH为3.5,H2O2/FeSO4摩尔比为3.5∶1,H2O2投加量5.0 g/L,反应时间60 min的最佳条件下,氰化物的去除率可达93%,总氰浓度可降至0.3 mg/L。
1. 2. 2 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在电镀废水处理中主要针对含六价铬废水。该方法是在废水中加入还原剂(如FeSO4、NaHSO3、Na2SO3、SO2、铁粉等)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再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进行沉淀分离。上述铁氧体法也可归为化学还原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处理量大,投资少,在工程应用中有良好的效果,但是污泥量大,会产生二次污染[18]。郭壮[19]采用硫酸亚铁作为还原剂,处理80 t/d的含总铬70 ~ 80 mg/L的电镀废水,出水总铬小于1.5 mg/L,处理费用为3.1元/t,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孟超等[20]以焦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处理含80 mg/L六价铬、pH为6 ~ 7的电镀废水,出水六价铬浓度小于0.2 mg/L。
1. 3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指在电流的作用下,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还原、分解、沉淀、气浮等一系列反应而得到去除。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去除速率快,可以完全打断配合态金属链接,易于回收利用重金属,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少,但是其极板消耗快,耗电量大,对低浓度电镀废水的去除效果不佳,只适合中小规模的电镀废水处理[21]。电化学法主要有电凝聚法、磁电解法、内电解法等[22]。
电凝聚法是通过铁板或者铝板作为阳极,电解时产生Fe2+、Fe3+或Al3+,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碱性增大,形成Fe(OH)2、Fe(OH)3或Al(OH)3,通过絮凝沉淀去除污染物。由于传统的电凝聚法经过长时间的操作,会使电极板发生钝化,近年来高压脉冲电凝聚法逐渐替代传统的电混凝法,它不仅克服了极板钝化的问题,而且电流效率提高20% ~ 30%,电解时间缩短30% ~ 40%,节省电能30% ~ 40%,污泥产生量少,对重金属的去除率可达96% ~ 99%[23]。谭宏承等[24]采用高压脉冲电絮凝技术处理某电镀厂的电镀废水,Cu2+、Ni2+、C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80%、99.70%、99.68%和67.45%。电混凝法通常也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Visnja Orescanin等[25]利用电凝聚法和臭氧氧化法联合处理电镀废水,以铁和铝做极板,出水六价铬、铁、镍、铜、锌、铅、TOC(总有机碳)、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9.94%、100.00%、95.86%、98.66%、99.97%、96.81%、93.24%和93.43%。
近年来内电解法受到广泛关注。内电解法利用了原电池原理,一般向废水中投加铁粉和炭粒,以废水作为电解质媒介,通过氧化还原、置换、絮凝、吸附、共沉淀等多种反应的综合作用,可以一次性去除多种重金属离子。该方法不需要电能,处理成本低,污泥量少。吴晓迪等[26]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铁碳微电解法对模拟电镀废水的COD及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9.01%和95.49%。然而,采用微电解反应柱研究连续流的运行结果显示,14 d后微电解出水的COD去除率仅为10% ~ 15%,铜的去除率降低至45% ~ 50%之间,可见需要定期更换填料或对填料进行再生。
1. 4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电渗析(ED)、液膜(LV)等,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对污染物进行分离去除。该方法去除效果好,可实现重金属回收利用和出水回用,占地面积小,无二次污染,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但是膜的造价高,易受污染。夏仙兵等[27]基于3个建成运行的工程实例,对膜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电镀废水被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电镀综合废水经UF净化、RO和NF两段脱盐膜的集成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回用水标准,RO和NF产水的电导率分别低于100 μS/cm和1 000 μS/cm,COD分别约为5 mg/L和10 mg/L;镀镍漂洗废水通过RO膜后,镍的浓缩高达25倍以上,实现了镍的回收,RO产水水质达到回用标准。投资与运行费用分析表明:工程运行1年多即可收回RO浓缩镍的设备费用。
液膜法并不是采用传统的固相膜,而是悬浮于液体中很薄的一层乳液颗粒,是一种类似溶剂萃取的新型分离技术,包括制膜、分离、净化及破乳过程。美籍华人黎念之(Norman N. Li)博士发明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28],该技术同时具有萃取和渗透的优点,把萃取和反萃取两个步骤结合在一起。乳化液膜法还具有传质效率高、选择性好、二次污染小、节约能源和基建投资少的特点,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处理及回收利用有着良好的效果[29]。
1. 5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交换分离,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腐殖酸物质、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30]。离子交换的运行操作包括交换、反洗、再生、清洗四个步骤。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回收利用重金属、二次污染小等特点,但离子交换剂成本高,再生剂耗量大。
陆继来等[31]研究了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对含镍废水的处理工艺条件及镍回收方法。结果表明:pH为6 ~ 7有利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镍离子的去除。离子交换除镍的适宜温度为30 °C,适宜流速为15 BV/h(即每小时15倍树脂床体积)。适宜的脱附剂为10%盐酸,脱附液流速为2 BV/h。前4.6 BV脱附液可回用于配制电镀槽液,平均镍离子质量浓度达18.8 g/L。Mei-ling Kong等[32]研究了CHS-1树脂对Cr(VI)的吸附能力,发现Cr(VI)在低浓度时,树脂的交换吸附率是由液膜扩散和化学反应控制的。CHS-1树脂对Cr(VI)的最佳吸附pH为2 ~ 3,在298 K下其饱和吸附能力为347.22 mg/g。CHS-1树脂可以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氯化钠溶液来洗脱,再生后吸附能力没有明显的下降。李爱民等[33]使用钛酸酯偶联剂将γ-Fe2O3与丙烯酸甲酯共聚,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水解,制备出磁性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NDMC-1。通过对重金属Cu2+的吸附研究发现,NDMC-1树脂粒径较小、外表面积大,因而具有较快的动力学性能。
1. 6 蒸发浓缩法
蒸发浓缩法是通过加热对电镀废水进行蒸发,使液体浓缩达到回用的效果。一般适用于处理含铬、铜、银、镍等重金属浓度高的废水,用其处理浓度低的重金属废水时耗能大,不经济。在处理电镀废水中,蒸发浓缩法常常与其他方法一起使用,可实现闭路循环,效果不错,比如常压蒸发器与逆流漂洗系统联合使用。蒸发浓缩法操作简单,技术成熟,可实现循环利用,但是浓缩后的干固体处置费用大,制约了它的应用,目前一般只作为辅助处理手段[34]。
1. 7 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或者植物对污染物进行净化,该方法运行成本低,污泥量少,无二次污染,对于水量大的低浓度电镀废水来说是不二之选。生物法主要包括生物絮凝法、生物吸附法、生物化学法和植物修复法[35]。
1. 7. 1 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进行絮凝沉淀来净化水质的方法。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谢物,能使水中胶体悬浮物相互凝聚、沉淀。生物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和合成有机絮凝剂相比,具有处理废水安全无毒、絮凝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其存在活体生物絮凝剂不易保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目前大部分生物絮凝剂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36]。
生物絮凝剂可以分为以下三类[37-38]:
(1) 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作为絮凝剂,如一些细菌、放线菌、真菌、酵母等。
(2) 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作为絮凝剂。微生物产生的絮凝物质为糖蛋白、黏多糖、 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如酵母细胞壁的葡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丝状真菌细胞壁多糖等都可作为良好的生物絮凝剂。
(3) 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代谢产物主要有多糖、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等。近年来报道的生物絮凝剂主要为多糖类和蛋白质类,前者有ZS-7、ZL-P、H12、DP-152等,后者有MBF-W6、NOC-1等。陶颖等[39]利用假单胞菌Gx4-1胞外高聚物制得的絮凝剂对Cr(Ⅳ)进行了絮凝吸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Cr(Ⅳ)的去除率可达51%。姚俊[40]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NX-2制备的生物絮凝剂γ−聚谷氨酸(γ-PGA)对电镀废水的处理效果, 实验证明,γ-PGA能有效地去除Cr3+、Ni2+等重金属离子。
1. 7. 2 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生物体自身的化学结构或成分特性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然后通过固液分离,从水中分离出重金属。
可以从溶液中分离出重金属的生物体及其衍生物都叫做生物吸附剂。生物吸附剂主要有生物质、细菌、酵母、霉菌、藻类等。该方法成本低,吸附和解析速率快,易于回收重金属,具有选择性,前景广阔[41]。
代淑娟等[42]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枯草芽胞杆菌吸附电镀废水中Cd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8、吸附剂用量为10 g/L(湿重)、搅拌转数为800 r/min、吸附时间为10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镉的去除率达93%以上。吸附镉后的枯草芽胞杆菌细胞膨大,色泽变亮,细胞之间相互粘连。Cd2+与细胞表面的钠进行了离子交换吸附。
壳聚糖是一种碱性天然高分子多糖,由海洋生物中甲壳动物提取的甲壳素经过脱乙酰基处理而得到[43],可以有效地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44]。Xitong Sun等[45]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了磁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组成的壳聚糖微球,然后用乙二胺和缩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反应的季铵基团改性,所得生物吸附剂具有很高的耐酸性和磁响应。用它来去除酸性废水中的Cr(VI),在pH为2.5、温度为25 °C的条件下,最大吸附能力为233.1 mg/g,平衡时间为40 ~ 120 min[取决于初始Cr(VI)的浓度]。使用0.3 mol/L NaOH和0.3 mol/L NaCl的混合液进行吸附剂再生,解吸率达到95.6%,因此该生物吸附剂具有很高的重复使用性。
1. 7. 3 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是指微生物直接与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化学反应,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性的物质而被去除[35]。乔勇等[46]从电镀废水中筛选分离出3株可以高效降解自由氰根的菌种,在最佳条件下可以将80 mg/L的CN−去除到0.22 mg/L。研究发现,有许多可以将Cr(VI)还原成低毒Cr(III)的微生物,如无色杆菌、土壤细菌、芽孢杆菌、脱硫弧菌、肠杆菌、微球菌、硫杆菌、假单胞菌等,其中除了大肠杆菌、芽孢杆菌、硫杆菌、假单胞菌等可以在好氧条件下还原Cr(VI),其余大部分菌种只能在厌氧条件下还原Cr(VI)[47]。R. S. Laxman等[48]发现灰色链霉菌能在24 ~ 48 h内把Cr(VI)还原成Cr(III),并能够将Cr(III)显著地吸收去除。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李福德[49]、吴乾菁[50]、赵晓红[51]等从电镀污泥、废水及下水道铁管内分离筛选出35株菌种,并获得了SR系列复合功能菌,该功能菌具有高效去除Cr(VI)和其他重金属的功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1. 7. 4 植物修复法
植物修复法是利用植物的吸收、沉淀、富集等作用来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达到治理污水、修复生态的目的。该方法对环境的扰动较少,有利于环境的改善,而且处理成本低。人工湿地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处理方法[52]。李氏禾是一种可富集金属的水生植物,在去除水中重金属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Shao-Hong You等[53]在人工湿地种植了李氏禾,用以处理含铬、铜、镍的电镀废水,使它们的含量分别降低了84.4%、97.1%和94.3%。当水力负荷小于0.3 m3/(m2·d)时,出水中的重金属浓度符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当进水铬、铜和镍的浓度为5、10和8 mg/L时,仍能达标排放。可见用李氏禾处理中低浓度的电镀废水是可行的。质量平衡表明,铬、铜和镍大部分保留在人工湿地系统的沉积物中。
1. 8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比表面积大的多孔性材料来吸附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活性炭是使用最早、最广的吸附剂,可以吸附多种重金属,吸附容量大,但是活性炭价格昂贵,使用寿命短,需要再生且再生费用不低。一些天然廉价材料,如沸石、橄榄石、高岭土、硅藻土等,也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几乎没有得到工程应用。
E. G. Filatova等[54]以沸石作为吸附剂处理电镀废水,发现在静态条件下,沸石对镍、铜和锌的吸附容量分别达到5.9、4.8和2.7 mg/g。Sheng-ye Wang等[55]先以磁性生物炭去除电镀废水中的Cr(VI),然后通过外部磁场分离,使得Cr(VI)的去除率达到97.11%。而在10 min的磁选后,浊度由4 075 NTU降至21.8 NTU。其研究还证实了吸附过程后,磁性生物炭仍保留原来的磁分离性能。
近年来又研制开发了一些新型吸附材料,如1.7.2节中提到的生物吸附剂以及纳米材料吸附剂[56-57]。
纳米技术是指在1 ~ 100 nm尺度上研究和应用原子、分子现象,由此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与应用紧密联系的科学技术[58]。纳米颗粒由于具有常规颗粒所不具备的纳米效应,因而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使其具有高的表面活性、高表面能和高的比表面积,所以纳米材料在制备高性能吸附剂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雷立等[59]采用温和水热法一步快速合成了钛酸盐纳米管(TNTs),并应用于对水中重金属离子Pb(II)、Cd(II)和Cr(III)的吸附。结果表明:pH = 5时,初始浓度分别为200、100和50 mg/L的Pb(II)、Cd(II)和Cr(III)在TNTs上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13.04、212.46和66.35 mg/L,吸附性能优于传统吸附材料。纳米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处理技术,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 9 光催化技术
光催化处理技术具有选择性小、处理效率高、降解产物彻底、无二次污染等特点[60]。光催化的核心是光催化剂,常用的有TiO2、ZnO、WO3、SrTiO3、SnO2和Fe2O3。其中TiO2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兼具氧化和还原作用等诸多特点。TiO2在受到一定能量的光照时会发生电子跃迁,产生电子−空穴对。光生电子可以直接还原电镀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而空穴能将水分子氧化成具有强氧化性的•OH自由基,从而把很多难降解的有机物氧化成为CO2、H2O等无机物[61],被认为是最有前途、最有效的水处理方法之一[62]。孙斌等[63]以悬浮态的TiO2为催化剂,在紫外光的作用下对络合铜废水进行光催化反应。结果表明:当TiO2投加量为2 g/L,废水pH = 4时,在3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载入60 mL/min的空气反应40 min,对120 mg/L EDTA络合铜废水中Cu(II)与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56%和57.67%。刘瑞斌等[64]实施了“物化−光催化−膜”处理电镀废水的工程实例,出水COD去除率达到70%以上,同时TiO2光催化剂可重复使用。膜法的引入可大大提高水质,使处理后水质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提高了电镀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率,回用率达到85%以上,大大节约了成本。然而光催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如重金属离子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率低,催化剂的载体不成熟,遇到色度大的废水时处理效果大幅下降,等等。不过光催化技术作为高效、节能、清洁的处理技术,将会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 10 重金属捕集剂
重金属捕集剂又叫重金属螯合剂,它能与废水中的绝大部分重金属离子产生强烈的螯合作用,生成的高分子螯合盐不溶于水,通过分离就可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重金属捕集剂处理后的重金属废水中剩余的重金属离子浓度大部分都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65]。王风贺等[66]以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重金属离子捕集剂XMT探讨了不同因素对Cu2+的捕集效果,对Cu2+去除率在99%以上,出水Cu2+浓度小于0.05 mg/L,出水远低于GB 21900–2008的“表3”标准。潘思文等[67]选取了3种市售重金属捕集剂对实际电镀废水中的Cu2+、Zn2+、Ni2+进行同步深度处理,发现三聚硫氰酸三钠(简称TMT)对Cu2+的去除效果最为显著,投加量少且效果稳定,但对Ni2+的去除效果较差。甲基取代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以Me2DTC表示)的适用性最强,对3种重金属离子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达到GB 21900–2008中的“表3”排放标准,且在pH = 9.70时处理效果最佳。至于乙基取代的二硫代氨基甲酸钠(Et2DTC),对Ni2+的去除效果不佳。重金属捕集剂因高效、低能、处理费用相对较低等特点而有很大的实用性。
电镀废水成分复杂,应尽量分工段处理。在选择处理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加强各种水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组合工艺,扬长避短。重金属具有很大的回收价值且毒性大,在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应多使用重金属回收利用的工艺,尽可能地减少排放。
基于化学沉淀法污泥产量大,电化学法能耗高,膜分离技术的膜组件造价高且易受污染等诸多问题,就现有电镀废水处理技术而言,应向着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的方向改进。同时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控制。还可结合材料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发出更适合处理电镀废水的新型材料。
[1] 刘燕, 郭良继. 继续探讨解除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措施[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 38-39.
[2] 廖志民, 朱小红, 杨圣云. 电镀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回用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环境保护, 2008 (20): 71-73.
[3] 邹勇斌, 龚维辉, 李浩, 等.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 41 (11): 201-202, 200.
[4] 李琛, 舒文勃, 杨娜娜, 等. 废弃物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J]. 电镀与环保, 2010, 30 (6): 40-43.
[5] 张云, 张小玲, 刘茜湘, 等. 含氰电镀废水处理[J]. 高师理科学刊, 2006, 26 (4): 51-53, 94.
[6] KHEZAMI L, CAPART R. Removal of chromium(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ctivated carbons: kinetic and equilibrium studies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5, 123 (1/2/3): 223-231.
[7] NAMASIVAYAM C, KADIRVELU K. Uptake of mercury (II) from wastewater by activated carbon from an unwanted agricultural solid by-product: coirpith [J]. Carbon, 1999, 37 (1): 79-84.
[8] NASEEM R, TAHIR S S. Removal of Pb(II) from aqueous/acidic solutions by using bentonite as an adsorbent [J]. Water Research, 2001, 35 (16): 3982-3986.
[9] 贾金平, 谢少艾, 陈虹锦.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9-15.
[10] 姜玉娟, 陈志强.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5, 40 (3): 45-48.
[11] 张自杰, 林荣忱, 金儒霖. 排水工程(下册)[M]. 4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83-486.
[12] 王亚东, 张林生.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8, 15 (3): 69-72.
[13] KOZLOWSKI C A, WALKOWIAK W. Removal of chromium(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polymer inclusion membranes [J]. Water Research, 2002, 36 (19): 4870-4876.
[14] 左鸣, 汪晓军. 铁氧体法去除废水中的镍、铬、锌、铜离子[J]. 电镀与涂饰, 2011, 30 (7): 48-50.
[15] 姚建霞. 铁氧体−CARBONITE联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含镍电镀废水的研究[D]. 青岛: 青岛科技大学, 2011.
[16] FU F L, XIE L P, TANG B, et al. Application of a novel strategy—advanced Fenton–chemical precipitation to the treatment of strong stability chelated heavy metal containing wastewater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2, 189/190: 283-287.
[17] 阮洋, 邹有良, 沈卓贤, 等. Fenton法处理低浓度含氰电镀废水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2, 38 (1): 114-117.
[18] 王文星.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J]. 电镀与精饰, 2011, 33 (5): 42-46.
[19] 郭壮. 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及应用[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20] 孟超, 孟庆庆. 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工程应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3, 38 (4): 106-110.
[21] 邹照华, 何素芳, 韩彩芸, 等.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0, 30 (5): 9-12.
[22] 罗志勇, 张胜涛, 郑泽根, 等. 电化学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 2009, 25 (16): 6-10.
[23] 胡翔, 陈建峰, 李春喜. 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新技术新工艺, 2008 (12): 5-10.
[24] 谭宏承, 潘涌璋, 周义文, 等. 高压脉冲电絮凝处理综合电镀废水的试验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3, 44 (6): 19-23.
[25] ORESCANIN V, KOLLAR R, MIKELIC I L, et al.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he combined electrochemical and ozonation method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3, 48 (11): 1450-1455.
[26] 吴晓迪, 温沁雪, 陈志强. 微电解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C]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五章.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 2014: 4239-4245.
[27] 夏仙兵, 蔡邦肖, 缪佳, 等. 膜工艺在电镀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 (1): 495-502.
[28] LI N N. Separating hydrocarbons with liquid membranes: US3410794 [P]. 1968–11–12.
[29] AHMAD A L, KUSUMASTUTI A, DEREK C J C, et al. 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for heavy metal removal: an overview on emulsion stabilization and destabilization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 171 (3): 870-882.
[30] 马宪法, 张蔚. 离子交换法治理重金属电镀废水及发展动态探讨[J]. 绿色科技, 2016 (6): 27-28.
[31] 陆继来, 曹蕾, 周海云, 等.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镍电镀废水工艺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3, 39 (12): 13-15.
[32] KONG M L, MA X O, SHI J. The adsorption of CHS-1 resin for Cr(VI) of low concentration from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J].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 18: 116-121.
[33] FU L C, SHUANG C D, LIU F Q, et al. Rapid removal of copper with magnetic poly-acrylic weak acid resin: quantitative role of bead radius on ion exchange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4, 272: 102-111.
[34] 魏子栋. 常压蒸发在电镀中的应用[J]. 电镀与精饰, 1998, 20 (4): 31-33.
[35] 孙丹凤, 张鹏, 高会杰. 污水中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J]. 当代化工, 2013, 42 (2): 178-180.
[36] 马前, 张小龙. 国内外重金属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学报, 2007, 1 (7): 10-14.
[37] 张宏梅. 生物絮凝剂在环境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7, 36 (7): 41-43, 19.
[38] 韩省, 黄晨野, 刘超, 等.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山东食品发酵, 2011 (3): 32-35.
[39] 陶颖, 王竞, 周集体. 新型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六价铬[J]. 上海环境科学, 2000, 19 (12): 572-574.
[40] 姚俊, 徐虹. 生物絮凝剂γ−聚谷氨酸絮凝性能研究[J]. 生物加工过程, 2004, 2 (1): 35-39.
[41] 王建龙, 陈灿. 生物吸附法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4): 673-701.
[42] 代淑娟, 王玉娟, 魏德洲, 等. 枯草芽孢杆菌对电镀废水中镉的吸附[J]. 有色金属, 2010, 62 (3): 156-159.
[43] 党明岩, 郭洪敏, 谭艳坤, 等.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吸附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 电镀与精饰, 2012, 34 (7): 9-13.
[44] WU F C, TSENG R L, JUANG R S. A review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using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as adsorbents for selected heavy metal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0, 91 (4): 798-806.
[45] SUN X T, LI Q, YANG L R, et al. Chemically modified magnetic chitosan microspheres for Cr(VI) removal from acidic aqueous solution [J]. Particuology, 2016, 26: 79-86.
[46] 乔勇, 李正山, 徐明杰, 等. 高效降氰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J]. 四川环境, 2006, 25 (4): 35-38.
[47] 张纯一. 铬(VI)还原菌的分离筛选及应用基础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48] LAXMAN R S, MORE S. Reduc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by Streptomyces griseus [J].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2, 15 (11): 831-837.
[49] 李福德, 李昕, 吴乾菁, 等. 微生物法治理电镀废水新技术[J]. 给水排水, 1997, 23 (6): 25-29.
[50] 吴乾菁, 李昕, 李福德, 等. 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的研究[J]. 环境科学, 1997, 18 (5): 47-50.
[51] 赵晓红, 张敏, 李福德, 等. SRV菌去除电镀废水中铜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 (4): 288-292.
[52] 李星. 人工湿地及湿地植物对电镀废水的净化和修复效果研究[D].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08.
[53] YOU S H, ZHANG X H, LIU J, et al.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ed wetland planted with Leersia hexandra Swartz for removing Cr, Cu and Ni from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14, 35 (2): 187-194.
[54] FILATOVA E G, POMAZKINA O I, POZHIDAEV YU N. Development of the zeolite-sorption process for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J]. Journal of Wat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2014, 36 (6): 303-308.
[55] WANG S Y, TANG Y K, LI K, et al. Combined performance of biochar sorption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es for treatment of chromium-contained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74: 67-73.
[56] 潘忠成, 赖娜, 李琛. 吸附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J]. 电镀与精饰, 2014, 36 (1): 41-46.
[57] 邓景衡, 余侃萍, 肖国光, 等. 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4, 34 (11): 4-7.
[58] 王翠. 纳米科学技术与纳米材料概述[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7 (1): 66-70.
[59] 雷立, 李学钊, 晋银佳, 等. 温和水热法合成钛酸盐纳米管及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5): 1663-1671.
[60] SERPONE N, PELIZZETTI E. Photocatalysi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M]. New York: Wiley, 1989.
[61] 李川, 古国榜, 柳松. TiO2光催化处理废水中贵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4 (11): 6-11.
[62] AMAT A M, ARQUES A, LÓPEZ F, et al. Solar photocatalysis to remove paper mill wastewater pollutants [J]. Solar Energy, 2005, 79 (4): 393-401.
[63] 孙斌, 吕文英, 刘国光, 等. TiO2光催化处理络合铜废水的实验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 (2): 393-397.
[64] 刘瑞斌, 皇甫慧君. 物化−光催化−膜处理电镀废水工程实例[J]. 给水排水, 2016, 42 (2): 65-67.
[65] 郝昊天. 新型重金属捕集剂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14.
[66] 王风贺, 王国祥, 王志良, 等. 重金属捕集剂XMT处理电镀废水中Cu2+的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1, 37 (10): 100-102.
[67] 潘思文, 仇康, 孙同华, 等. 重金属捕集剂在电镀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化工, 2015, 35 (2): 61-65.
[ 编辑:温靖邦 ]
Present status and review of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
WANG Tian-xing, LIU Xiao-dong, YU Xue-mi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such as chemical precipitation, redox process,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membrane separation, ion exchange, evaporation concentration, biotechnology, adsorption, photocatalysis, and metal capturing agent were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some new materials i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was summarized.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material; review
College of Environment, Hohai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Regula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Shallow Lake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X781.1
B文献标志码::1004 – 227X (2017) 09 – 0493 – 08
10.19289/j.1004-227x.2017.09.010
2016–06–15
2017–04–06
王天行(1993–),男,江苏宜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水污染控制技术。
喻学敏,高级工程师,(E-mail) yxm475@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