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
摘 要:在课后的闲聊时经常会发出感慨:学生在上英语课时太安静了。安静得令人焦虑。在本文中,笔者对此焦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焦虑;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进程,英语这门语言越来越重要了。在中学的课程中,英语也是一门主科。作为主科的英语,定是备受重视。然而,在农村中学中,上英语课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却很难与教师互动、共鸣。这就引起了英语教师们的焦虑。
焦虑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不上
这个焦虑相信在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应该都会有的。备好了一堂课,在上新课前用英语与学生互动一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新课的順利进行。一般来说,新课前提问或者是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或者是导入新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答上来,就可以顺利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学生答不上来,那么在这一环节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对新课的授课是有影响的。学生答不上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学生本身的原因。学生在课前是否有预习;学生在课中是否有认真听讲;学生在课后是否有复习巩固;若是做到上述三点,回答起来并不困难。
其次,教师本身的原因。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语速是否过快;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所问的问题是否过难;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是否和蔼等等。
再次,外界的客观原因。班级的学习氛围是否浓厚;班级的学生是否敢于表现自我?
焦虑二:对教师的提问,学生敢回答,但是离不开教材
在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提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时就原原本本地把教材中的语言、语句念出来。这种现象会导致学生渐渐懒于用大脑思考,把思维依赖于教材。学生过分依赖于教材,则就会出现“脑残”。学生无法脱离教材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学生本身的自信心不足。学生认为没有看着书回答就会出错,也会被别的同学嘲笑。这是青少年的自尊心理。
其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力度不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不能够融会贯通,就导致学生不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自如。
再次,学生的习惯性养成。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中,尤其是文科类,学生更喜欢照搬教材的语句,由于惯性,在英语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也脱离不了教材。
焦虑三: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时发音存在着缺陷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在发音方面存在着缺陷。比如说:“work”和“walk”。学生会把这两个单词混在一起,基本上的学生会把“work”念成“walk”;再如:“want”和“wont”,学生也会把“wont”念成“want”;再有/e/和/?/区分不清;辅音中的/s/和/θ/混淆了等等。原因呢?
首先,教师自身的发音是否标准。一位专业的英语教师他或她所具备的自身素质很重要,语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音标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会觉得是在享受,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去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
其次,教师是否重视语音教学。通常来说,对初学者的英语教学,语音这一环节是不可少的。教师教会学生48个音标,不仅使学生会念单词,而且还会拼单词。
再次,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学生是在听,在模仿教师。在模仿的过程,只是一时跟对教师的发音,过后仍然沿用自己以往的发音规则。其实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自己发音错了。
对策一: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能够完成
首先,预习工作是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若在上课前学生能做好预习这个环节,学生对教材就会熟悉,对教师的提问也就心中有数,回答教师的问题就容易多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话题Section C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时提问:“Do you know The Sound of Music?”若是学生没预习Section C,就可能答不上来了;相反,若是学生有预习,对教师提出:“Where was Maria from?”这一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也能够达到师生积极互动的效果
其次,当天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尽管在课中学生能领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是在课后也必须加以巩固。例如,在学习八下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主将从现”这一原则。学生在课内能够翻译句子,但是在课后也得让学生多翻译,让学生把“主将从现”这一原则牢牢记住;再如,学到由“when”,“whil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时,这个语法点本来就是难点,学生仅仅在课内翻译句子是完全不够的,在课后必须多翻译,而且在学习这一个话题都必须时时让学生翻译加以巩固。
对策二:采用“由简入深”的方式提问
这个方法方式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备。既要想到如何让优秀学生答得上,也要考虑如何设计让中偏下的学生也答得上的问题。
例如:在上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话题SectionD时,这是一节阅读课,主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先抛出一下问题:
Q1:When did Beijing Opera come into being?
Q2: How many roles are there in Beijing Opera?
Q3: Are more young people becoming interested in Beijing Opera nowadays?
Q4: What do you think of Beijing Opera?
以上这四个问题中,前三个问题较容易,学生们可以在文中找得到答案,并且可以正确回答出,而第四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是考察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由中上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一来,课堂的氛围就活了,学生对自己也充满信心。
对策三:强化语音教学,让学生敢于开口说
从课堂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后与学生谈心,笔者发现学生对音标不是很熟悉,同时还了解到学生之所以不敢积极发言也与单词不会拼读有联系。所以强化语音教学也是重中之重。
首先找相似之处。英语的48个音标中有大多数与汉语拼音有些类似。比如说:\u\与拼音中的u在发音上有些相似,\ai\\ei\与拼音中ai、ei在发音上也有些相似,再如六个爆破音与拼音中p、b、t、d、k、g也是相似的。
其次,教学生拼读音标。让学生学会看音标,找出重音符号,从左到右拼读,多训练,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就不难了。
学生会懂音标会读单词,说句子就不是难事了。
对策四:强化口头朗读,让学生形成语感
英语是门语言,而且是注重语言的语言。教材中有许多短文与对话,让学生背诵,而且是能够流利地背诵,这样语感就很强,就可以尽量避免汉式英语。
在学习likesth.verymuch时,学生习惯性按照汉语的语序,通常会说:IverylikeEnglish.出现这样的情况,的确是让人头疼,也让人哭笑不得。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先将句子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跟读,学生再自己读,宁愿在课内多花点时间也要让学生形成语感。然后在让学生多翻译,还可以将学生写的有错误的句子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来改,一来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也刺激学生的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效果会更好点。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需要说这个技能来带动其他技能。因此不能让学生变得安静,否则学生就成为一个只会写或者只会考试的产物。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顺畅地交流,因此要让学生开口说,而且是很流利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