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艺
摘 要:阅读在高考英语中占据的分值非常大,也是我们常见的失分点,阅读知识常常是跨学科的,是很多同学学习中最头痛的一个板块。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阅读的难点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难点;解决对策
阅读是高中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很常见的一个失分点。它在表情达意的同时含有大量的词汇、语法信息甚至还会出现跨学科的各种综合信息,这些都会增加我们进行阅读理解的难度。经过日常的训练和考试的总结我发现只要加强英语的阅读训练,突破高中英语阅读的难点,我们就会提高我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打好学习基础
阅读是一项综合技能的训练。所以说我们要提高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有一个坚实的英语基础。词汇量不足是英语阅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词汇的含义、词性、用法都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例如like可能是介词,“像”的意思,也可能是喜欢的意思。我们知道necessary是必要的意思,加了前缀un就是没有必要的意思,un表示否定。拥有了一定的构词法可以帮助我们扫除词汇的障碍,对文章进行正确的快速的理解。但大部分的词汇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记忆去积累。我们在平时要注重课本和教材中词汇知识的学习,教师对词汇用法的讲解,还要注意从多个渠道进行词汇的积累。多读多看多听都能让我们拓宽我们的词汇量,只有词汇量有了保障,才会保障对文章语意的基本理解,提高閱读的速度和效率。
二、打好扎实的语法基础
词汇是基础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语法是英语基础的另一大模块。面对繁杂的句式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没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很难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句子和篇章的有效的分析。如果句子结构分析不清,就无法保证对句子的意思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非谓语、倒装、从句、主谓一致、虚拟语气这些都是重点要注意的语法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我们英语阅读的障碍。这些都需要我们首先在进行语法学习的时候,跟紧教师的步伐,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分析,夯实语法的基础。
三、把握好阅读技巧
基础知识有了,减轻了我们阅读的词汇和语法的障碍,就降低了我们高中英语阅读的难度。但没有很好的阅读技巧,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要根据文章的类型来判断需要精读还是泛读,那些信息是需要直接从文章当中得到的,又有哪些信息是需要进行分析辨别的。作者的观点是正面提出的,还是反面提出的,这些都是阅读需要注意的方面。例如,碰到some people say that 就可以从中得知这些都是别人的观点,而且作者是不同意的,一定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大部分说明文不需要自己的思维的参与就可以在原文当中找到观点和中心句,注意在题干中提炼出关键词然后回归到原文中去,找到含有关键词的关键句,前后对比只要注意细节就可以找到答案。而议论性的说明文就不同了,要注意题干提问的时候是倾向于作者的观点还是其他方面的要求,而作者的观点有时是直接提出的,这样的问题是没有太大难度的,但如果作者的观点的提出是间接的,要你去分析判断就要运用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一旦碰到总结文章中心观点或涉及哲理的题目,要深入思考,一定要遵从作者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你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你自己的观点。角度不同带来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脱离文章自我发挥是进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大忌,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四、加强课外知识的积累
对于跨学科方面的知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加强我们课外知识和综合性学科知识的积累,多读书多看报。其实这样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坏处,也能调节我们沉闷的学习生活。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科技文的阅读也好,跨学科的阅读也好,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真知来自于实践,只有我们不断地训练摸索,才会提高我们的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怎样进行长而复杂句子的分析,怎样在题干中分析出重要的关键词语,怎样在议论文中剖析出作者的观点,什么样的文章是特别要进行细节分析的,而经常出现的细节分析点又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没有大量的阅读训练和自己思维的不断磨合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我们不要怕麻烦,要不断进行练习。当然没有经过思考的单纯练习是起不到作用的,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有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阅读对我们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很重要。我们要加强词汇、语法的学习,夯实基础;要加强阅读技巧的总结和训练来提高阅读能力,要不断积累一定的课外综合学科的知识,让我们的英语阅读突破难点,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小平. 语篇分析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 基础教育研究. 2016(21).
[2] 程树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探究[J]. 英语教师. 2016(17).
[3] 莫际鹏. 浅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0).
[4] 周建明. 关于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分析[J]. 知识文库. 2016(14).
[5] 何艳荣.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