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2017-04-17 14:10袁乔仙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图文教科书史料

袁乔仙

摘 要:当前历史教学中有一怪现象,学生明明喜欢历史,可是却不喜欢历史课更不喜欢历史考试,以致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之果。因而教学中,教师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对历史的兴趣转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他们爱上历史课,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科书;图文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最要紧的就是培养 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打好基础。其宗旨要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 社会态度。新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以教会学生固有知识这种圈子中走出来,转向以塑造学习型的 人格为目的。因此,历史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紧抓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是知识传输的纽带,是能力提升的平台。

首先,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一线教师都知道,高中历史课改前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从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梳理、加工整合,赋予教材以个性化的特点。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感知知识的整体美。

其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山区,大部分是在高中才第一次真正接觸历史课,固有的历史知识相当匮乏,同时对历史课和历史教师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这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教师有足够的“魅力”,可以吸引学生重头开始学习历史。稍有不慎,可能会让学生更加的疏远、漠视历史,使课堂教学变得毫无意义。那么教师要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历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呢?

精心准备的导语,敲开兴趣之门。导语是一节课的敲门砖,不同的敲门砖会把课堂带入不同的“门”。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导语既要讲究语言的优美,更要讲究语言的准确;既要讲究情节的深动,更要讲究事件的针对性;既要有历史的厚重,更要有时代的新鲜。一段优美、准确、深动和极富时代感的历史课导语,可以开启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之门。当然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的学习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导语方式。

精心设计的问题、练习,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除传统的讲授法,提问法外,利用讨论法进行历史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所谓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组织策划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运用于学生对教材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又有一些疑问和困惑的情况下。通过讨论法突破重难点,提高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提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精神的培养。这种有计划、有准备的讨论教学法极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有针对性的适当补充教材外史料

教材中的史料受篇幅的限制是有限的,但是有些重点内容艰深难懂,或者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的过程,使学生难以一下接受,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补充一些课外史料,相应地培养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各项能力,努力做到论从史出。补充史料,关键是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史料重点在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平时注意积累。

不过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史料也不能无原则的堆砌。教材外的补充史料,一定要反复筛选,紧扣课程目标、教学目的,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史料;同时要确保真实可信、长短适宜,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果学生不了解相应的历史背景,即使材料很典型,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材料本身,也就很难最大限度地挖掘史料的内涵,更别提用史料来分析问题,效果当然也就大打折扣。节选加工材料时,可以对原始材料进行编辑和改写,删除无关的内容,提取材料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形成文字或图表。不过要注意材料所属的前后语境,以保证其原意的完整性。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渗透地方史,突出民族个性的培养

如今的高中学生缺乏历史知识,尤其是缺乏对自己民族以及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因此,将地方史渗透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大势所趋。让学生铭记中国历史,必须了解自己民族以及家乡的历史。所以,教师应该对地方史进行研究开发,并且将其渗透到历史教学中,令地方史得以传承和发扬。在我国所有的高中历史教材中,都偏重于对历史大事件的教学,往往忽视地方史教学的重要性。为了让地方史得以传承,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史,所以必须要将地方史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在讲授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可以让学生查阅当地史料,了解当地是否也有像林则徐一样抵制鸦片的英雄,并将自己所了解到的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与其他同学分享。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标》已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开展历史新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空间。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史料运用的必要性,同时也要更加的思考如何发挥史料教学的最大效益,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还需不断的努力探索。

猜你喜欢
图文教科书史料
画与理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图文配
图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