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文琴
摘 要:自主能力是指不用依赖他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事情的一種综合能力。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较为枯燥的学习活动来讲必不可缺。本文中自主能力培养主要指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疲惫感,厌倦感,能够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小学教育中,数学做为三大学科之一,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数学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很难延续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想要做到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高质量的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对小学生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师资能力,灵活的课堂数学教学方法。以下为笔者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 情景创设 培养措施 学习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采用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处于启蒙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对其之后的成长影响重大。同时,能够优化课堂环境,让教学活动更为高效。因此,在实际课堂中,应激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敢于乐于质疑、积极思考的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为笔者对于培养措施的几点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最主要形式式。[1]
为了达到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的目的。就必须构建平等、自由的开放性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多重教学环节,各个环节中都应注意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应多注重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趣味性有意义的情景建设。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教师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学联系实际,对于不同学龄层次的学生,从她们对实际生活的认知与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愉快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通过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后兴趣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提问、探索最终引起共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可通过教学方法优化的方式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据权威调查,单纯的喜欢教师通过讲授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的学生,只占到9%。因此,除讲授法外,应注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发现学习法、实践教学法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2]
二、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中,不乏有趣的知识,往往这些知识都是有规律的。但是,因为其逻辑性较强,简单的文字描述,晦涩难懂,不足以让学生理解。因此,可以根据书本内容为指导,开展课外实践。这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也相吻合。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室,实际测量花圃、水池等。不仅巩固了学习过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在动手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有目的的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例如,未学习计算梯形面积时,学生认为无法计算,但有主动思考的学生,会将其拆分成两个小三角形与一个长方形去计算。体现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3]
三、创建情景,引导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要遵循着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普遍认知规律。学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接受过程。因此,在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情景的设立,对于课程导入、推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自发的思考问题,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总结,通常采用问题情景与生活情景。问题是思考的源头,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故事话,在故事中抛出问题,让学生更容易融入情景,提高参与率。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抛出问题、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情景不仅仅具有吸引力,而且容易被记忆。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反复思考,或者同家长探讨。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但又是高于生活的一个抽象学科。生活中时常可以找到数学的影子。通过生活情景的构建,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概念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四、给予评价,积极反馈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获得信息的反馈。是否给予反馈、反馈的及时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给予学生反馈的形势有两种,一种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思考、参与、记录、反馈的过程,想要有高效的教学效率,必须能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每次参与都会给予及时的评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例如设立字迹工整奖、创意奖、参与奖等等。作业是学生获得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给予评价不应只停留在优良中差上。不能只看对错,而是要注重其思考的过程,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的话语。
五、教师引导、培养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自我意识还不成熟,教师应积极引导其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方向有一个正确的指引。针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从以下几点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培养、课中提问能力培养、课后复习能力培养。
课程开始前,数学教师可帮助学生设立预习目标、提纲,引导其有计划性的开展预习活动。指导其将预习中所遇到的的疑问点及时总结记录,保障预习的有效性。长此以往,使其具有预习的习惯。课程中,针对疑问,进行学习讨论,围绕问题引导其发表意见,培养其提问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不断巩固,形成总结概括的自主学习习惯。[4]
结语
以上是针对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探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的探索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有自主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雪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J].甘肃教育,2003
[2]徐铁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旬刊,2014
[3]王小丽. 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J].新课程(小学版)2010.
[4]李计贞.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学周刊B版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