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主流媒体中“孔子学院”形象话语的对比研究

2017-04-17 13:25胡琛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孔子学院对比研究

胡琛

摘要: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文也越发成为国际化的语言,孔子学院应运而生。本研究以“孔子学院(Confucus Institute)”为检索词,分别在英国的卫报和中国的人民日报上搜索并筛选了与“孔子学院”形象有关的报道,以此为研究样本,以施旭教授的多元文化话语研究方法为理论框架,从言说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的历史文化关系三个方面对中英两国主流媒体中的话语行为进行宏观剖析。本文对于了解中英两国媒体话语的策略以及背后的意识、政策、政治体系等原因,反思中国对于孔子学院在外的形象塑造问题,最终提出改进与孔子学院相关的新闻话语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孔子学院;文化话语分析;对比研究;海外形象

自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成立以来,孔子学院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12月1日,全球134个国家(地区)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設在125国(地区)共500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110所,非洲32国46所,欧洲40国169所,美洲18国157所,大洋洲3国18所。孔子课堂设在72国共1000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瓦努阿图、格林纳达、莱索托、库克群岛、欧盟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18国90个,非洲14国23个,欧洲28国257个,美洲8国544个,大洋洲4国86个。孔子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渐增强,其以中文为传播途径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国际社会更加了解中国,无形中对中国软实力,文化外交,经济等各方面带来了相对正面的影响,国际媒体对于孔子学院的关注度必然会有所增长。前人大多研究孔子学院与中国软实力的关系,以及其对跨文化交际和经济的影响,虽然也有一些研究关注孔子学院的形象,但他们一直依赖的是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施旭教授的多元文化话语研究方法为理论框架,从言说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的历史文化关系三个方面对中英两国主流媒体中的话语行为进行宏观剖析。

话语是指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下人们运用语言以及其他符号 (如表情、道具)所进行的具体社会事件或反复出现的社会实践活动。话语的 (分析)范畴包括: 交际主体 (说写者、听读者)、内容/形式、媒介使用、社会关系、目的/后果; 这些范畴本身都有历史关系和文化关系。话语范畴、关系都辨证存在 (比如交流主体与内容/形式可能相互依存和转化)。

(二)语料的收集与分析

本文以“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为检索词,在中国日报和英国卫报搜索并刷选了与孔子学院形象有关的报道,以这些报道作为语料从言说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的历史文化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宏观的话语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英主流报纸的相似之处在于整体上给予孔子学院以肯定积极的评价,在报道过程中都基本遵循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在对“孔子学院”的媒体话语中,中国媒体主要关注官方话语、媒体记者以及专家学者,大量引述该类人群的话语;而英国媒体在关注中国政府的官方话语的同时,也注重对非政府环保组织话语的转引。(2)在话语主题方面,与英国媒体比较而言,中国媒体对孔子学院的话语主题构建相对单一。(3)在历史文化话语方面,英国媒体比中国媒体更加注重联系本国的历史文化事件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这种差异主要在于两国环境新闻机制的成熟度不同,以及对该事件的宏观把握程度的不同。(4)在对比英美媒体对“孔子学院”的新闻话语时研究进一步发现,中国媒体使用表达人们感情的“情感”词条较多,而英国媒体使用体现人们的行为与品质的“判断”和“鉴赏”的词条较多这表明英国媒体在更大化地表达自身价值观的同时,也增强了读者的价值认同。

二、结语

本文通过总结中英媒体关于孔子学院形象的话语问题与话语策略的特点,发现了影响关于孔子学院的新闻话语的社会文化因素,提出了优化报道的建议,为话语研究向跨学科、多视角研究方向发展提供了个案分析。对于了解中英两国媒体话语的策略以及背后的意识、政策、政治体系等原因,反思中国对于孔子学院在外的形象塑造问题,最终提出改进与孔子学院相关的新闻话语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蓉.孔子学院与中国语言文化外交[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2]刘程,安然.孔子学院传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施旭.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吴瑛.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孔子学院对比研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汉语热”面面观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应对
意识形态下的新闻图式:英国主流媒体对孔子学院的“选择性误读”